王者榮耀:孩子們,我承認我錯了!但是這鍋我背得委屈……

6月22日,杭州一名13的學生因為玩王者榮耀,被父親教訓後從四樓跳下;此前4月底,廣州一17歲少年狂打“王者榮耀”40小時,誘發腦梗,險些喪命…….

近一個星期,企鵝帝國又攤上大事了,因為一款足夠優秀的遊戲產品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王者榮耀:孩子們,我承認我錯了!但是這鍋我背得委屈……

前有杭州老師《懟天懟地懟王者榮耀》,後有人民網三評王者榮耀,這個現象級遊戲引起了大眾的思考。

這到底是騰訊的錯?家長的錯?還是孩子的錯?

居士並非王者榮耀玩家,成長過程中,也有過一段時間迷戀上了遊戲。斗膽嘗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談談王者榮耀。

孩子們為什麼會迷上這個遊戲而無法自拔?

不得不說,騰訊公司深諳人性,產品的用戶體驗做得太出色,大人都無法倖免,更不用說自制力本來就差的孩子了。這一點,不管是不是冤枉,這鍋騰訊都得背。畢竟,是騰訊創造了這款遊戲,而不是其他公司。

遊戲足夠簡單,上手足夠容易,才會讓孩子蜂擁而至。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要是像12306的神奇驗證碼那樣,遊戲登錄之前,搞個有點難度的小測驗,達到90分以上才能繼續,估計就沒幾個孩子敢玩了。畢竟,他們這個年紀,並不想天天做題。

孩子們為什麼要玩遊戲,而不是好好學習?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讓孩子選擇在虛擬世界發洩,還是在現實世界奮鬥,絕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進入遊戲世界。

為什麼?虛擬世界太自由了,你可以操縱一個小人滿世界跑,想幹嘛幹嘛,看誰不爽,就開打,打贏了還有獎勵,多麼美好的體驗!現實世界呢?繁重的課業,老師的壓力,家長的壓力,整個童年都瀰漫著壓抑的空氣。

玩遊戲,最開始誰也不願意沉迷,不過是緩解壓力,放鬆心情的一種手段而已。然而,現實太過殘酷,玩遊戲變成了逃離現實的一種方式。在遊戲中尋求認同,在遊戲中獲得獎勵,在遊戲中取得進步,這都是遊戲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當然,也一定有很多孩子是因為從眾而選擇了加入遊戲的陣營。

為什麼要從眾?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允許他特立獨行。他選擇了特立獨行,意味著也選擇了被孤立,別人都懂的東西就他不懂,很快就被邊緣化了。

這種情況下,老師、父母依舊是唯分數論,唯成績論,當然還有對孩子玩遊戲強烈打壓。但是,教育如果沒有正確的疏導,一味打壓,反而是屢禁不止。

當年,網吧火起來的時候,翻牆出校門上網的不佔少數;早戀的時節,背對著老師家長談戀愛的自然也不少。

(居士是個例外,作為一股清流,深感不易。成了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並不見得有多牛逼。此等年紀,更是遺憾重重,尤其是戀愛)

孩子體內壓抑的洪荒之力,在現實中無法釋放,只能通過遊戲的方式發洩,有錯嗎?我們不能苛責孩子,因為他們不懂,他們貪玩。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我們這個時代的教育,卻是建立在壓抑孩子天性的基礎之上的。

都21世紀了,教育方式為什麼還是那麼傳統?為什麼教育不能適當遊戲化?也許有人會反駁,遊戲化的教育不純粹,不是真正的教育。但是從目前教育的效果來看,為什麼我們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老05年的時候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這個世界很大,比遊戲有趣的東西很多,孩子們應該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但是,他們無法選擇,以愛的名義,老師為他們做出了選擇,家長為他們做出了選擇。他們的一生,都是規劃好的,他們需要不斷地努力,去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終於,他沒有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卻在不斷地追逐中迷失了自己。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教育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應該是一種更本質的東西。居士推測,興趣的探索,學習能力的培養,思維方式的訓練,好奇心、想象力以及人品的教育等等,似乎更為重要。通識性的知識教育,點到為止即可,犯不著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掌握。是否深入學習,學習什麼,隨著孩子的成長,應該由孩子自己決定。畢竟,目前的學習狀況,效果並不明顯。

回到遊戲,孩子迷上游戲,家庭、學校都有脫不了的責任。

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為孩子們打開一個色彩斑斕的現實世界,他們只能在虛擬世界去尋找。

有多少家長認真傾聽過孩子的心聲?打著愛的大旗,追逐著金錢,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成長,並不佔少數。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真正的親情?是每個月打500元生活費?是每個星期打一次電話?是一年才有一次地相聚?

有多少家長看似陪在孩子身邊,帶給孩子除了課外的培訓班,學習的壓力,還有什麼?也許上一代人,對知識的渴求我們不得而知,他們有他們的教育方式。但是,新時代的家長們,未必要遵循上一代的方式。

上學,難道一定要像上班一樣嗎?當上學的孩子,總想著放學,這樣的教育真的好嗎?居士心中的學校,應該是孩子們學習的樂園,每一個孩子在這裡都能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並且在老師的帶領下,不斷進步,很有成就感。

王者榮耀,一款手機遊戲,就能把這麼多孩子從現實世界徹底拉入虛擬世界,可見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是多麼不堪一擊。我們該反思的是:如何限制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影響?還是在現實中重新塑造一個更加適合孩子們成長的教育環境?

居士雜評:單純地限制遊戲,治標不能治本。人工智能時代,挑戰更加頻繁,教育方式的升級也許是另一條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