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渤海國滅亡之後,文明倒退回原始社會型態?

文明當然會倒退,比如羅馬滅亡後中世紀那段黑暗時代。遠的不說,就是我國新疆的文明也經歷數次變貌,尤其是吐魯番盆地從魏晉到唐代一直是漢文化佔主導的地區,後來其文明也完全變貌,從漢文化角度來說可以說是“退化”了。之所以漢化程度全面倒退,無非是首先喪失了政權(唐朝勢力退出),然後是當地漢人的逐漸減少乃至一度消失。簡言之,文明的載體不存在了,該地區原有文明自然倒退導致消亡。

為什麼渤海國滅亡之後,文明倒退回原始社會型態?

渤海也是同樣道理。926年契丹滅渤海,928年耶律羽之提出了遷徙渤海(東丹)民眾於遼河流域的建議,遼太宗耶律德光予以採納,不僅徙其民於遼陽(東平),還毀了天福城(渤海首都上京龍泉府),同時“詔睏乏不能遷者,許上國(契丹)富民給贍而隸屬之”。可見除了一部分“睏乏”者外,渤海的精英大部分都被遷徙到遼河流域。

為什麼渤海國滅亡之後,文明倒退回原始社會型態?

雖然在渤海國政權的努力下,農獵漁牧的經濟狀態下,農業佔了大部份額額,都已經種植水稻了。但以當時農業在有渤海國這樣的國家組織下也不可能比南面的華北地區好。一旦渤海國這棵大樹倒下,國人四處流亡的無組織狀態下。農業生產就不能保證,不能保證農業,就只能回到漁獵的老路了。

為什麼渤海國滅亡之後,文明倒退回原始社會型態?

而就是現在東北,都面臨人口南遷的問題。更別說千載前亡國之渤海了。國家滅亡,契丹人又沒興趣在遠北設置州縣管轄,為了怕渤海國東山再起,採取的是大量遷徙和血腥鎮壓,幾場下來,城市淪為廢墟不說,人口也所剩無幾。在這剩下的人裡面有能耐的自然往南走,沒本事的自然留在當地。但是農耕又不足以養活一家,那麼最終選擇就是放下鋤頭、拿起弓箭了。

為什麼渤海國滅亡之後,文明倒退回原始社會型態?

此外還有相當大一部分投奔高麗、女真,比如935年渤海世子大光顯率數萬眾投奔高麗,其後流亡高麗的渤海人絡繹不絕。渤海國的中心地域空了,或者說文明的載體被轉移了,這個地區的文明程度自然也會大幅倒退。另一方面,渤海人的文化依然很高,後來金朝立國,為其創立制度作出重要貢獻的就是渤海人楊樸,據說他勸阿骨打“以王為姓,以旻為名”,還有不少建設漢式政權的提議,促進了金朝早期的漢化。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渤海人是金代女真人的老師。

為什麼渤海國滅亡之後,文明倒退回原始社會型態?

然而由於渤海人失去主體政權(個別遺民政權如定安國殘存至11世紀),散處各地,在各地都是少數族裔的地位,難以避免都被中原漢人、東北女真與高麗人同化的命運。總而言之,導致渤海統治區域文化變貌的最關鍵因素還是契丹滅亡渤海及其後的移民空地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