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2年《隴海全線調查》之碭山縣

民國22年《隴海全線調查》之碭山縣

隴海鐵路沿錢出產及名勝保跡圖(碭山局部)

碭山縣

(一)沿革

本縣禹貢屬豫州,秦置碭郡及碭縣始有此名。漢高帝除碭郡建梁國,魏復革梁國以碭山縣屬徐州。北齊廢碭郡及碭縣,改安陽縣屬彭城郡,以縣治在保安山之陽也。五代梁及宋均屬單州。金以限於黃河行政不便,改隸歸德府,後沉於水。元復置,屬濟寧路。明再改屬徐州,萬曆六年建新城於原地之西,即今治。遜清以來仍屬徐州,現以碭山縣直屬省府。

(二)境界

本縣位全省之極西北端,南界河南永城,北連山東單縣,西北與豫省之虞城接壤,西及西南與豫省夏邑毗連。

(三)面積

全縣面積為三千七百四十六方里,東西長九十餘里,南北長七十里。總面積市畝一、九〇六、五〇〇,無山地、沼。

(四)土地形勢

全縣土地總計二萬另二百二十八頃,農田佔全數百分之四十八,沙田佔百分之三十九,湖田佔百分之七,其餘荒田墳地佔百分之六。舊淤黃河附近,向所稱為免稅災地者,實際上都已變為良田雲。

本縣地當三省之衝,扼隴海中點。全境絕無山丘,只有平原一片。自黃河改道後,老槽即行淤塞,其他河渠亦多終年乾涸,乏舟楫之利。

(五)交通

本路經過縣境東西,計長七十餘里。公路有碭豐、碭蕭等線業已修竣。城內有電報局一所,二等郵局一所,郵務代辦所四處,信箱九處,長途電話局一所。陸路交通尚稱便利,至於全境河渠,久經淤塞,連年水災頻仍,為害頗烈。現已疏竣者為胡家溝及華家坡河,其他如利民溝等,正議擬修治中。總之,碭縣全境土多沙質,水乏正源,雨水少便終年乾涸,淮河漲則氾濫成災,在灌溉上、航運上無水利可言。

(六)戶口

全縣人口總計六萬一千餘戶,二十八萬八千八百六十五人。男子約十五萬一千餘人,女十三萬七千餘人。

(七)物產、農礦、工商業

全縣主要農作物為小麥、高粱、黃豆、芝麻、瓜子、花生。其李莊一帶所產之梨尤為膾炙,為本地特出之品。二十一年計運出小麥三千餘噸,黃豆四百噸,花生二百餘噸,芝麻及瓜子等共六百餘噸。

本縣商業向不發達,自本路通車後,始漸呈生氣。商店多屬小資本,近有糧行多家,營業比較可觀,然皆非土著,所開設者並無工廠公司之組織。十餘年來歷遭兵燹匪禍,商界損失尤巨。

本縣方由農業時期轉入商業時期,距工業時期尚遠。至小規模之工業,如榨油、紡織、陶冶諸業,均株守舊法,範圍又復狹小,僅供小部份市民之消耗,不過農民一種副業耳。縣境內因無山嶽丘陵,故絕無礦產。

(八)金融

商業既不發達,金融方面亦自枯竭。當前清鴉片弛禁時代,土莊頗發達,間有錢莊兼營煙土者,金融亦比較活動。自政府菸禁之令嚴申後,錢莊亦多半隨之歇業。現在經商均持現款,若有大種交易可出徐州匯票,蓋火車來往便利,全賴徐州銀錢兩業之調劑也。市面流通以中國、交通、中央等鈔幣為普遍,現銀則感缺乏云云。

(九)重要市鎮及鐵路經過縣境之各站情形

李莊在城東二十五里,為本路車站。楊集在城西三十里,亦為本路車站,乃碭西入豫境之門戶也。周寨在城東北三十五里,碭豐公路經此。謝集在城西二十五里,當碭虞往來之衝途(碭山、虞城)。回龍集在城東南四十里,為東南重鎮。唐寨在城東四十五里,界蕭碭銅豐之間,為碭邑首鎮。

甲、李莊站

距縣治二十五里,距李莊村約裡許,車站極荒僻。附近有小飯店三四家,均屬茅屋。流動的小販攤三五處,別無居戶商店。附近鄉村農民因歷遭兵、匪、災、歉,多數極貧極苦、衣食不周之流。李莊附近所產之梨,為遐邇著名之雋品,味甘水充,放置妥善並能歷久不壞,年銷外埠無統計,大約三四千擔之譜(多從碭山車站出口)。車站附近鄉村七八處,僅有私塾一所,兒童之失教,可知人民思想頑固。傳聞尚有以銀錢、米糧、布帛等埋藏地下以為安全穩妥者,亦可笑可憐已。地方不靖,每遇青紗帳起,頻有匪警,人民自衛力尚可雲。

乙、碭山站

丙、楊集站

距縣治二十七里,距楊家集五里。為碭邑極西之地,為入豫之衝道(距夏邑境僅三里)。車站異常荒僻,客貨均寥寥無幾。

(十)社會狀況

人民之業農者佔百分之七十五,勞工百分之十五,商人學生百分之十。其窮無所歸或入伍為兵或流而為匪亦不在少數雲。

人民生活程度極低,其飲食居處情形與蕭縣彷彿。(俗尚質樸,土布之衣,茅茨之屋,食品以山芋、玉蜀黍粉及面為主已,甘之如飴,故生活簡單,與豫魯邊縣略同,絕無都市奢侈氣象也。)

本縣食糧平常收穫尚足自給,一遇歉收即起恐慌。農業既全屬旱田,其受天然之限制極大,近數年來水旱頻仍,影響全縣民生至巨。解決此項問題須從科學與技術二者改良種植,使不受天時之限制,斯為佳矣。廿一年份生產量尚稱良好雲。

本縣慈善機關辦理完善者僅樂善堂一所,每年施診施藥、修築橋路,對於各種救濟事業尚知努力。

人民智識程度以交通方便關係已略勝他邑,入學兒童亦年有增加,惟因教育經費十分困難,平民教育未能推行普及,四鄉失學者為數尚不少也。

(十一)教育

全縣教育經費年計五萬元。有縣立師範一所,完全小學十所,初級小學九十五所,私立完全小學一所,初級小學一所。社會教育方面有民眾教育館、農民教育館各一所,民眾學校十三所。

(十二)財政

實徵熟田七千九百二十七頃七十一畝二分八釐,實徵衛田地二百四十四頃五十九畝二釐,每畝課徵銀一分三釐五毫。應徵上下忙銀七千一百七十八兩一錢九分,漕米二千九百石。聞全年正省稅收入僅一萬九千餘元,縣附加稅共計十萬七千二百九十七元。

(十三)治安及警衛

本縣公安局因經費關係未能儘量擴充,巡土僅四十餘名,每月經費五百九十九元。各區並無分局,實力僅足維持城廂治安。至警備隊組織,系混合制,由步、馬、炮三部混合組成,第二分隊有德國造後膛藥包陸炮一門。薪餉額一千一百七十九元,依省頒額數五成支給之。各區保衛團之組織頗鞏固,自衛力量亦甚充足。

(十四)古勝名勝

溫莊寺在城東北七里,為五代梁太祖朱溫故里。縣誌載,其父兄陵墓均在寺西,今已湮沒無考,僅存荒寺一所,古屋數間耳,殿後尚供奉太祖像。

(十五)度量衡

度以裁尺為最普通,每裁尺等於英尺一尺一寸八分。用以量地畝者為地尺,每尺當裁尺一尺另五分。木尺每尺等於裁尺九寸。量土布者又有所謂白布尺,每尺當裁尺一尺五寸。通用之量器每升量麥壹斤,十升為鬥,十鬥為石。衡之通行者為漕砝天平戥秤。等名稱新制正在勸導推行。

本路沿線出產概況表(碭山縣)

起運車站 碭山

物產名目 黃豆 芝麻 花生 小麥 瓜子 金針菜 梨

每年產量概數 共約一萬噸

本路輸出概數(廿一年) 四百五十六噸(黃豆) 二百六十七噸(芝麻) 三千九百七十八噸(小麥) 六百三十七噸(金針菜)

到達車站 徐州、大浦

銷售地 徐州、上海

出產地 碭山及河南永城、夏邑等縣

全路各站附近鄉鎮調查表(碭山縣)

二十二年三月至五月調查

民國22年《隴海全線調查》之碭山縣

民國22年《隴海全線調查》之碭山縣

民國22年《隴海全線調查》之碭山縣

民國22年《隴海全線調查》之碭山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