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那麼多軍事大國,為什麼連五代機都造不出?

五代機是一個逐漸形成的概念,早期的F22實際上應該說是四代機,但是俄羅斯的標準不一樣,蘇57開始發展之後就劃分為五代機,美國的洛馬公司為了不顯得落後,將F35也歸類為五代機。但無論怎麼歸類,五代機都必須以隱身性能為必要條件。沒有全面隱身技術的戰機,頂多算“4++”代戰機,而不能劃為真正的五代機。

歐洲那麼多軍事大國,為什麼連五代機都造不出?

當然五代機的條件也不止這些,先進信息優勢、矢量飛行、超音速巡航都可作為五代機的標準。這些指標的提出,需要有巨大的技術資源和資金作為支持。歐盟如果作為一個整體研發五代機,是有把握開發出來的。因為歐洲有多個軍事大國,而且歐盟的整體經濟實力也不弱,同心同德就能發展五代機。

但是關鍵問題就在這裡:從內部的角度講,歐洲軍事大國都有各自的需求,在戰鬥機項目的發展過程中也往往希望以自己為主導。上世紀70年代開始,歐洲多個國家曾經計劃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鬥機”(ECF),但是法國試圖主導這一戰鬥機開發計劃,而其他國家也有各自的的打算,因此形成了後來的颱風戰鬥機和陣風戰鬥機。這一案例形象地說明:歐洲有能力研發戰鬥機,卻很難走到一塊兒去。

歐洲那麼多軍事大國,為什麼連五代機都造不出?

而從外因的角度看,美國一直主導歐洲,歐盟即使作為一個整體,也很難不受美國的影響。美國提出聯合攻擊戰鬥機(JSF)發展計劃,就是為了讓盟友都加入進來,這樣美國可以減輕開發成本,且還能賺盟友的錢。同時,盟友放棄了戰鬥機研發計劃,就會在防務工作上對美國更加依賴,這是美國所期望的。

JSF計劃的發展結果催生了F35系列戰鬥機,英國作為一級合夥人果斷站在了美國一邊。另外意大利、挪威、荷蘭這幾個國家也投入到F35戰鬥機的開發中去,這就使得歐洲的研發架構被打亂。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對F35戰鬥機持保留態度,但是這些國家現在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拿出合適的五代機方案。

歐洲那麼多軍事大國,為什麼連五代機都造不出?

空客在去年展示了FCAS設計方案,這可能就是歐洲計劃發展的下一代戰機,即真正具備隱身性能的戰鬥機。但是FCAS隱形戰鬥機的發展尚需要時間,而且研發國家的減少,會增加開發難度。同樣地,這一項目也會遭到美國的干預,同時,各個國家之間的意見矛盾,也會繼續影響開發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