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國宜居排名39,是退步了麼?

近日,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報告構建了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宜居競爭力指數、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對2017年中國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9個城市的宜居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研究,最終40座城市當選“經濟發展最成功的城市”。

昆明此次多次上榜,在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38位,在宜居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39位,雖然有兩項競爭力擠進了全國前40強,但宜居排名39位依然讓不少人感到疑惑,畢竟作為“春城”,昆明宜居早已名聲在外,是全國熱門的旅居、健康養老目的地。

在中科院發佈的《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中,昆明憑藉著舒適宜人的自然環境以及特色的社會文化環境,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在全國十佳宜居城市排名中都位列第二,此次《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昆明全國宜居排名39,與排名第一的香港相去甚遠,難道是退步了麼?

昆明全國宜居排名39,是退步了麼?

昆明城市景象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自2003年開始,每年發佈一次,今年已經是第16次。報告將城市競爭力明確區分為產出的、當前的和短期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過程的、由投入向產出轉化的宜居和宜商城市競爭力,投入的、可持續的和長期的城市可持續競爭力三個組成部分,其中宜居和宜商城市競爭力主要指的是城市吸引人才、企業等本體集聚的能力。 由此可見,《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的宜居評選加入了產業部分的考量,所以標準較高。

宜居城市是城市人才爭奪的首要砝碼,如果從城市對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這一維度來看,對比2016年宜居競爭力排行49位,昆明宜居競爭力排名提前了10位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曾今,雲南省的人才引進較全國其他省會城市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同屬西部城市的新疆、貴州等地都有很大差距,有吸引力的大企業匱乏、產業單一、用人制度的不完善、福利待遇不盡如人意等,都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

隨著昆明的不斷的發展,這種現象也開始有所改觀。近年來昆明經濟發展迅速,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契機下,昆明也站在了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門戶地位。地鐵高鐵交通網絡的建設完善了城市功能,外來企業的不斷入駐也為城市吸引來了大量的人才,呈貢以及巫家壩正在建設中的總部大樓,未來都是各個大型企業的總部基地,也是企業人才的聚集地。人才和企業的進駐加快了昆明的發展,昆明“宜居的環境”又將人才留下來,相互促進讓城市更加充滿活力和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