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馬克思利益共同體理論與民辦高校的理念創新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文/宋立民教授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回顧商丘工學院按照馬克思關於“利益共同體”理論指導學校辦學理念創新的探索實踐,倍感親切。馬克思終其一生,都在為人類自由全面發展探尋有效路徑。他將個人與群體、利益與發展、個體自由與集體和諧聯繫在一起考慮,指出“每一社會的經濟關係首先表現為利益。”“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同時,他又把利益共同體分為“政治利益共同體”、“經濟利益共同體”、“文化利益共同體”,強調必須“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商丘工學院升本以來,結合民辦高校的發展實際,以馬克思的“利益共同體”理論穩定人心、凝聚人心、留住人心,走出了一條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的快速發展之路。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一、共生共贏:以利益共同體理念穩定人心

商丘工學院是2011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在原商丘科技職業學院基礎上建立的一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市東臨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齊魯,南襟江淮,交通發達,物流暢通,文化底蘊豐厚,是孔子祖籍、“三商”之源。商丘工學院作為商丘市唯一一所工科普通本科高校,起步伊始,機遇與挑戰、優勢與瓶頸都十分明顯。在邁開第一步之前,理念支撐至為關鍵。通過理論學習和全校“觀念更新大討論”,學校董事會和黨政領導班子一致認為:“牛鼻子”是以利益共同體理念穩定人心。2011年,李紀軒校長上任伊始,在向教職工代表大會所做的題為“創新教育觀念,建立本科規範,努力實現學院的新跨越”的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牢固樹立以‘利益共同體’為標誌的教育類型觀”,並引用了孟子的話:“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提出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上,又組織與會者認真學習了“利益共同體”與“利益相關者”理論,上上下下很快達成共識:大學,特別是作為一所非盈利性質的民辦大學,是一個典型的利益共同體。董事會與師生、師生與管理者、教學科研與後勤服務……大家都是唇齒相依、利益攸關的共同體,人人相關、事事相關,共生共存,缺一不可。而這個相關的“共同體”,必然要求大家共同建設,民主管理,團結協作,共生共贏。大學的決策者必須在諸多利益關係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既不能“舉辦者決定一切”,也不能“學術責任籠罩四野”,因為大家都是嚴格意義上的主人公。共同的利益要求大家不能顧此失彼,走向極端。同時,方方面面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為共同願景而不遺餘力。在2012年教學工作會議上,丁華董事長明確表示:“以教學為中心的理念,將對工學院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董事會將一如既往地尊重教師的勞動,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加大教學科研經費投入,解決廣大教師的後顧之憂。”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在“共同利益”的大背景之下,學校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創新教育觀念,建立本科規範,明確辦學思路,加快學校發展”的對策,提出了 “五層建設願景”,即一箇中心(以教學為中心);兩大支撐(硬件支撐與軟件支撐);三支隊伍(師資隊伍、管理隊伍、服務隊伍);四大功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五大體系(董事會—院長—院黨委—學術機構—教代會)。在目標明確的基礎上,《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黨政工作人員年度績效考核暫行辦法》、《校級領導幹部聯繫基層單位制度》、《輔導員校內職級評聘辦法》等數十項規章制度相繼出臺,明確了發展目標與實施步驟。河南省教育廳於2015年10月批准並公佈了《商丘工學院章程》,學校逐步形成了依法治校、以法治教的管理模式,“主題引領,項目驅動,重點突破,全面推進”,一年一個主題,一步一個臺階,形成了穩定人心的制度保障。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安居方能樂業。與目標、願景唇齒相依的是生活環境。營造舒適、安全、文明、寧靜的生活環境,不僅與穩定人心直接相關,而且與生態文明、環保低碳的國策相一致。丁華董事長提出了要把學校建成“育園、家園、樂園、公園”的理念。在統一思想,完善設施,增加投資,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學校不失時機地出臺了“五個校園建設實施方案”,文明校園、書香校園、平安校園、綠色校園、智慧校園建設工程全面鋪開,齊抓共管,落到實處。如“平安校園”方面,學校成立了“平安校園”工程建設領導組。制定下發了《“平安校園”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確保了“五個不發生”(不發生重大政治影響事件、群體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責任安全事故、火災事故),同時,進一步加強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隱患排查登記工作。“五個校園”建設工程實施幾年來,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校師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強。如今的商丘工學院,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茂林修竹,綠草如茵,書聲琅琅。綠化覆蓋率達到40.2%,100多個珍貴樹種落地生根。新媒體運行平臺聲名鵲起;書畫展、綠色騎行蔚然成風。學校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最佳環境生態校園”、“河南省綠化模範單位”、“河南省園林式單位”、“河南省最美大學校園”、“河南省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平安校園”、“河南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河南省全民閱讀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為共同體大家庭的安居樂業提供了可靠保障。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二、關懷共享:以利益共同體理念凝聚人心

馬克思指出:“共同利益不僅僅作為一種普遍東西存在於觀念之中,而首先是作為彼此有了分工的個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存在於現實之中。”而且,馬克思最為看重的,顯然是大多數人利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所以,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奮鬥。”

作為新升本的民辦工科院校,新建性、地方性、民營性、應用性是基本特徵。而要凝聚人心,首要問題是辦學條件的優化。升本伊始,按照舉辦本科專業的要求,學校便加大了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方面的投入。在此基礎上,2014年,學校立足辦學實際,展開了“轉型發展”大討論,進一步明確了“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辦學定位,提出瞭解決辦學理念、辦學定位、服務面向、人才培養等方面轉型發展的具體策略。2017年以來,按照“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學校相繼開展了“評建奠基年”、“評建提升年”主題活動,董事會傾力支持,學校佔地面積、生均圖書資料、生均儀器設備、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數量均獲得大幅增加。學校現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等11個教學院(部),形成了以工學為主,經、管、藝、教、醫協同發展的學科佈局,共開設本專科專業55個,全日制在校生14000餘人。利益的一致性與目的的一致性,使得師生員工思路逐漸凝聚在學校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人性化方面,教學與管理日漸如魚得水,融為一體。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辦好本科,關鍵是師資隊伍;“以教學為中心”的基礎,仍然是師資隊伍。丁華董事長不止一次說:“不是專家教授需要商丘工學院,而是商丘工學院需要專家教授!——凝聚力要從吸納人才之後的條件來體現。”所以,在優化辦學條件的同時,學校就緊緊抓住了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這個關鍵環節。學校提出了讓所有專家教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休閒開心、家屬放心”的口號,及時出臺了高層次人才引進暫行辦法,在各大媒體發佈了《高層次人才引進啟事》,改革引進方式,創新安置辦法,多方引進人才。

為了招納人才、穩定隊伍、凝聚內力,學校在引進政策方面做足了文章。對專家的住宿實行了公寓式管理,彩電、冰箱、空調、天然氣灶直至鍋碗瓢勺一應俱全,掂包即可入住,並定期換洗床單、被罩。水、電、熱水一律免費使用,並負責及時維修。學校專門開設了專家餐廳,每年補貼數百萬元,聘請一流廚師,照顧各地口味,餐餐不離肉蛋、牛奶、水果、雜糧,保證專家吃得滿意,而價格一直定位在每餐4元。對於外籍教師,按照“管理好,留得住,使用好”的外事用人原則,除了生活設施與全套辦公設備之外,每年給予至少一萬元的差旅補助和數千元的旅遊津貼,並把月薪改為稅後8000元。對於簽約的專家教授,解決住房、報銷路費、安排家屬工作、安排子女就讀,得到了引進人員的一致好評。

升本以來,學校已引進高職稱人員近300人,其中有不少全國知名的學者。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教學科研之中。如醫學院副院長丁運良,身為中國醫學高等教育病理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長期擔任病理學的教學工作。到工學院以來一直兢兢業業教書,關愛學生成長。自己長期帶病堅持工作,在膽結石復發疼痛難忍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為學生上課,受到廣大學生的高度讚揚。其事蹟被新浪網、搜狐網、中國青年網等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丁運良教授先後被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教學名師”、“2017感動工學院年度人物”。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同時,“人才強校”戰略的另一翼,是佔更大比重的青年教師。針對學校青年教師較多的特點,學校及時制定了《青年教師導師制管理辦法》,在青年教師中實行“一年入門、三年過關、五年勝任、八年成才”的“1358工程”及“青藍工程”,並認真選拔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科技創新團隊培養對象。八年來,共有150多名青年教師晉升為講師,30多名青年教師晉升為副教授,10多位青年教師走上了處級以上領導崗位。整個教師隊伍朝氣蓬勃,後勁十足。

教師付出了勞動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升本以來,董事會除了為青年教職工交納社會保險金之外,還連續八年以每年平均200元的幅度提高全校教職工的工資待遇。所有這些措施,極大地凝聚了人心,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三、滾動發展:以利益共同體理念留住人心

馬克思說:“人只有在社會中並通過社會來獲得自己的發展。”“共產黨人為著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奮鬥,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還堅持著運動的未來。”利益共生是和諧社會的基本指向,而利益的滾動發展則是穩定隊伍、留住人心的重要前提。可以說,在解決了利益訴求的制度保障、利益共享的表達機制和利益分配的均衡機制的同時,發展利益壯大機制,進一步推動穩步前進,是學校跨越發展、做大做強的當務之急。學校只有在滾動發展中為廣大教職工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才能夠留住人心,共謀發展。在此一端,商丘工學院做到了辦學理念、教學科研、教輔後勤諸方面的滾動發展,使得平臺不斷拓展,利益不斷擴大,前景愈發光明。

首先是年度目標的“滾動”。在國家與教育部“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大目標的指引下,商丘工學院緊跟國家形勢,緊盯改革發展目標,緊貼學校建設實際,做到了“年年有主題,步步扎硬寨”。2011年升本伊始,“換腦”在即,定位為“觀念更新年”。2012年立足教學搞制度建設,定位為“教育管理年”。2013年啟動教學改革等五項工程,定位為“教育改革年”。2014年立足建設應用型本科的跨越發展,定位為“教學質量年”。2015年狠抓學校章程建設與學士學位授予權迎評,定位為“依法治校年”。2016年強調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定位為“規劃發展年”。2017年全面啟動本科教學評建工作,定位為“評建奠基年”。2018年立足於“突出重點抓評建,全面提升上水平,統籌推進補短板,精準發力解難題”,定位為“評建提升年”。置身於環環相扣的年度目標,教職員工真切地感到平臺寬闊,光明在前,利益豐厚,信心十足。引進的專家教授也期盼看到自己辛勤勞動的豐碩成果而更加念茲在茲,愛崗敬業。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推動學校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也大大增加了教師隊伍的向心力。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其次是教學科研投入與成果的“滾動”。無論什麼類型的高校,教學與科研都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高校的利益共同體中,第一層核心利益的相關者,就是師生與管理人員。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的質量決定著學校的根本利益。同樣,學校興則教師興,教師因為學校的發展而得到物質與精神上的回報。所以,辦好學校首先要牢牢抓住教學與科研。升本後的2012年,學校立即召開了教學工作會議與科研工作會議。出臺了《教師教學規範》、《專任教師績效考核辦法》、《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雙師型”教師培養與管理暫行辦法》、《教學督導工作考核辦法》、《科研成果獎勵辦法》等30多項規章制度。而後通過各類觀摩教學、教學技能大賽、優質課堂競賽等項活動大力促進教學。例如《領導幹部聽課制度》規定處級幹部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4學時,並針對授課教師的情況即時打分,即時反饋,大大提高了任課教師的重視程度與課堂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學校還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全國和省級的教研大賽。例如參加河南省2017年教育教學信息化大獎賽,共獲得14項獎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2項。

在科研方面,學校採取“三管齊下”的對策:一是積極引進科研骨幹,帶來科研項目與前沿意識。二是積極扶植鼓勵青年教師申報項目、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三是對於科研成果實行重獎,充分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2011至2017共發表論文970篇,其中中文核心132篇,主持各級各類項目256項,其中省部級、省教育廳項目89項,省社科聯項目48項。主編(參編)教材245部,獲國家專利83項。宋立民教授的傳統文化專欄“一孔之見”在《金融時報》連載後獲得第三十一屆產經新聞獎的專欄獎,結集為《行走在當下的孔夫子》出版後,學校在“世界讀書日”專門召開首發式與捐贈儀式,在校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第三是教輔與後勤保障的配合。想要滾動發展,沒有教輔與後勤的保障與支持同樣寸步難行。例如教輔的重頭戲圖書館建設。為了滿足升本後教學科研的需要,2015年7月,學校決定對圖書館進行擴建改造。按照丁華董事長提出的“現代化、知識化、人性化”的原則和“開放性、學術性、實用性”的理念,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精心把圖書館打造成了一個功能齊全,設施一流,集閱讀、科研、交流、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移動終端智慧型圖書館,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目前,館舍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120多萬冊,中文期刊1200多種;擁有中國知網、維普等數據庫6個,電子圖書45萬冊;館內設置閱覽座位3200多個,周開放時間達100多個小時,充分滿足了師生閱讀和科研的需要。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商丘工學院評建工作全面提升至關重要的一年。由於心繫“一榮俱榮”的共同利益,全校師生員工正在以評建工作“二十字方針”為指導,再接再厲,整體推進,在辦學理念、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等方面全面提升評建質量,務求達標,為2019年順利通過教育部合格評估做好充分準備。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馬克思唯物史觀的立足點,就是“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受屈辱、受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係。”商丘工學院的辦學歷史證明,大學是典型的利益共同體,在“以人為本”的大背景之下,大學的決策務必在諸多利益共同體之間尋求一種積極的、滾動發展的平衡。把握住了這種平衡,穩定人心、凝聚人心、留住人心而讓學校充滿活力、跨越發展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本期文章:宋立民

商丘工學院 招生代碼:6205

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是一種智慧

商丘工學院特色立校人才強校發展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