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為做好中國全面進入世界市場的準備,把人民幣變成全球支付手段是重中之重。德國、法國、比利時和西班牙的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認可了人民幣的可靠穩定。這有助於加強中國在世界金融市場的匯率自主權。2017年,美元兌主要世界貨幣的匯率全面下跌。美元的損失原因是它對經濟領域的依賴性最為明顯。在國際投資者看來,美國的貿易關稅是奇怪和不可預測的。進口貨物關稅的加徵不僅影響到中國,也影響到包括歐洲在內的美國最密切的盟友和合作夥伴。遭受困擾的國家開始尋找其他消費市場,這影響到了美元的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2017年,美國增加了1萬億美元的國債。此外,特朗普還採取了一個恢復美國工業基礎設施的計劃,這需要大量財政注入,並增加美國的國債。美聯儲將美元加息計劃移至6月,關鍵原因在於此前的加息並沒成功刺激全球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興趣。同時,美國財政部受制於美元加息,很快會出現新舉債的安排難題,因為快速加息會使政府償還債務變得困難。也就是說,美元很難再維持其領先地位,美元還要面對通脹的威脅。

人民幣國際化: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

人民幣的戰略重要性在於石油貿易。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源、巨大的發展和消費潛力,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這為促進人民幣成為石油市場的一種支付手段提供了許多優勢。現在大部分與中國的石油合同都與人民幣掛鉤,出售石油的國家有機會不通過美元而將獲得的石油收入直接兌換成黃金。“一帶一之路”會更貼心的將歐亞大陸集成到一個廣袤的經濟空間,這個空間需要一個平行金融體系,在這個平行金融體系中,與中國結算的所有款項將逐步轉移成人民幣,增強參與者的經濟安全。

人民幣會在這個需要人民幣支撐的過程中逐漸增強。另一方面,中國將積極投資歐亞大陸的國家經濟,增加中國資本的參與度,使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繫更加密切。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的地位開始增長,它對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特別是與歐洲和亞洲國家的貿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與新加坡、韓國、阿聯酋、西班牙等一些國家的貨幣兌換已經非常便捷,人民幣還佔到中國與日本貿易額的20%。人民幣的國際化前景已經非常清晰,必對世界經濟的健康運行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