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为做好中国全面进入世界市场的准备,把人民币变成全球支付手段是重中之重。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的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认可了人民币的可靠稳定。这有助于加强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汇率自主权。2017年,美元兑主要世界货币的汇率全面下跌。美元的损失原因是它对经济领域的依赖性最为明显。在国际投资者看来,美国的贸易关税是奇怪和不可预测的。进口货物关税的加征不仅影响到中国,也影响到包括欧洲在内的美国最密切的盟友和合作伙伴。遭受困扰的国家开始寻找其他消费市场,这影响到了美元的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2017年,美国增加了1万亿美元的国债。此外,特朗普还采取了一个恢复美国工业基础设施的计划,这需要大量财政注入,并增加美国的国债。美联储将美元加息计划移至6月,关键原因在于此前的加息并没成功刺激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兴趣。同时,美国财政部受制于美元加息,很快会出现新举债的安排难题,因为快速加息会使政府偿还债务变得困难。也就是说,美元很难再维持其领先地位,美元还要面对通胀的威胁。

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人民币的战略重要性在于石油贸易。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巨大的发展和消费潜力,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这为促进人民币成为石油市场的一种支付手段提供了许多优势。现在大部分与中国的石油合同都与人民币挂钩,出售石油的国家有机会不通过美元而将获得的石油收入直接兑换成黄金。“一带一之路”会更贴心的将欧亚大陆集成到一个广袤的经济空间,这个空间需要一个平行金融体系,在这个平行金融体系中,与中国结算的所有款项将逐步转移成人民币,增强参与者的经济安全。

人民币会在这个需要人民币支撑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将积极投资欧亚大陆的国家经济,增加中国资本的参与度,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地位开始增长,它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特别是与欧洲和亚洲国家的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与新加坡、韩国、阿联酋、西班牙等一些国家的货币兑换已经非常便捷,人民币还占到中国与日本贸易额的20%。人民币的国际化前景已经非常清晰,必对世界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