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到底有沒有技術?

尼古拉斯硬條

每次看到這樣的問題,都有點想哭。不是難的想哭,而是激動的想哭。被很多朋友這種萌蠢萌蠢的提問感動哭了。

要討論一個東西存在不存在,或者有用沒有用,要至少分兩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個層面,這個東西的定義究竟是什麼,第二個層面,這個東西誰在用。

技術是什麼

炒股的技術,至少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做定義。從廣義來說,我認為,所有一切被人類利用的方式方法和相應的工具都可以稱之為技術。圖標分析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財務分析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炒股軟件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AI分析也是技術分析的一部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都是技術。

當然,對於多數人來說,認為,技術就是技術,技術就是圖標和技術指標。這就是狹義上所謂的技術,K線,RSI,BOLL,KDJ,MACD,這些通常是“技術分析”人士的標配。


誰來用技術

誰在用技術。這就好比你定義了什麼是刀,各種各樣的刀已經分好了。可是,這時候要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刀最好用。通常的回答是“菜刀”。因為,這種工具的獲取非常之簡單,簡單操作一看就會。

好了,結果出來的結果就是。真正的大廚需要經過長久的專業訓練和天賦。當然,這完全不妨礙家家都備著一把菜刀切菜做飯。平時切個手指頭,劃個口子,也是方便的很啊。

這就是,易學難精。可問題是,現在你手裡拿著菜刀,不想經過訓練,就想著有沒有捷徑,能不能三天之後,用菜刀天下無敵。老師傅說,慢慢學,3年後,或許能在鄉里出人頭地。你說等不及,這破菜刀沒用啊,成不了頂級大廚啊,賺不到錢啊。

多數明白的人,這時候就不說話了。這份心性是成不了大廚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股市技術和廚師練習菜刀是一個道理。有用,會用的是真有用,沒用,對不會用的來說是真害人。


張貴傑

彼得.林奇說:“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象打撲克從不看牌一樣,必然失敗!”

吉姆.羅傑斯說:“ 股票投資,必須具備正確判斷的能力,這樣才不至於盲目隨從,釀成失敗!”

這些投資大師們都認為做股票之前,必須對股票進行詳細的研究,而盲目的選股操作,勝率往往會很小,只是大家研究的方法各異,所以市場分為基本面分析派,技術分析派;

基本面分析:主要做價值投資,適合中、長線,需要耐心、更需要選股能力,因為目前A股是一個新興市場,是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很多制度還不完善,績優公司數量不多,如果沒有選到具備中長期成長能力的個股,會導致金錢和時間又輸的局面,所以在投資之前需要認真研究。

我們把投資時間拉到10年,A股市場在10年內走上升走勢,股價翻10倍以上的個股數量還是不少的,如貴州茅臺、古井貢酒、恆瑞醫藥、格力電器、美的集團、萬科A、上汽集團、銀行股等等。如果通過基本面分析,能選到這樣的票,並堅定持有,收益還是可觀的。

技術分析:技術分析的種類繁多,各種指標、各種理論數不勝數,如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均線系統、量價關係、K線圖型、MACD、KDJ乖等等。

每種技術都有優缺點,如果能精通兩到三種技術,然後能做到融會貫通,在股市長期存活下去不是難事。

個人建議深度學習量價關係、均線系統、K線形態三種基礎的技術,做到知行合一,想不成功都難。


股場指南

炒股運氣好的人,根本不需要技術,逢買即牛,賣出則變熊,隔三差五中新股,一隻賺四、五萬,還要技術幹嘛?

錢多到離譜的也不用技術,正三角操作,買賣就行,不用選股,選時,也不用看政策,消息,就,買買買,賣賣賣,不論牛熊一樣大掙大發。(如三十跌到五元,補到成本價五元零一,一個反彈立馬盈利。)

以上兩樣一般般的散戶,要想炒股賺錢,為有靠技術,心態取勝。

如果,三可樣都不合格,都沒有的話,最好不要炒股,一意孤行,或自己都不知,就是韭菜。長一兩年(賺)十萬八萬,十日半月被割(虧)二十萬。


真是頂瓜瓜

以我的經驗,大部分散戶對股票技術分析認知都是錯的,不是學點皮毛就入市了,然後被股市痛擊,就是唯技術論,其他一概不看不關注。兩種人都是對技術分析的瞭解不夠,首先需要肯定技術分析在股市分析中的作用,至少現在還沒有其他更加有效的替代手段,可能有人會說基本面分析,如果這樣的話你可能連門還沒看到呢!技術分析的應用是需要複雜條件的,很多初學者應用效果不好就是問題出在這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生搬硬套,這是對所應用的技術瞭解還不夠深入造成的。但是技術又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手段,有些問題又不能依靠技術去解決問題,二八現象 一些哲學問題普遍存在於股市非常考驗投資者的思維方式,真是個很複雜博弈場。總之奉勸新人一句話,財不入急門一賺二平七虧這個比例會一直存在,大多人一致的行為基本可以判定就是錯誤的方向,從來不會有排隊等發財的好事,機會開始時往往都是醜陋的,當美麗的機會擺在你眼前時往往都是坑!


經典K線

炒股的技術形態、指標只是價格、成交量、波動等參數進行的計算、總結的顯示,為了方便投資者更好的參考。本質是什麼?是表象的總結。

炒股有技術,但是不要神話技術。股市中不管小白還是老股民都能夠隨口說上幾種技術形態、指標,當然,在這個擁有1.3億股民的市場中不乏使用技術的投資者。但是技術派真的能夠成功嗎?實際的情況,成功是少數的。要是能夠簡簡單單、隨隨便便在這個市場依靠幾根線、幾組指標、幾個形態就能夠成功,那完全可以實現全民奔小康了,還要實體經濟幹嘛?所以,運用技術成功的投資者只有一小部分,甚至說是極小一部分。可是,真正的又有幾個人相信?股市中發生的事情很怪,就算是明擺的是假象,但是還是會有更多的投資者往裡衝。

雖然運用成功的人少,但還是存在,這一點是不否認的。就使用的情況來講,我認為運用技術來做到買賣股票是需要體系化交易的,也就是存在買點、賣點的制定以及嚴格的執行體系,只有合理、規範、有效的管理這種體系,才能夠在股市中長久的生存下來,要是沒有體系而言,炒股用技術賺錢的幾乎沒有,就算處在牛市中賺了錢,但是到了熊市一樣會虧錢。

所以,炒股有技術,但是需要合理的運用才行,而不是一味的神話其功能,要保持冷靜的分析才行。


炒股哥說

炒股有技術但是技術是賺不了大錢的,尤其在中國的股市,在中國你去問10個人,都會說KDJMACD等等,這些指標都有滯後性,而且所有熊市中指標全部作廢,你們可以試試,我做股票看了3年的技術書,覺得自己可以了,結果熊市一來死了,後面做了很多年現在只看成交量,別的不是太看重,但是做短線在除了熊市以外的地方,指標是可以用的,只不過就是短線,中國是一個情緒失常,很多東西都是槓桿,就容易一漲漲過頭,一跌跌過頭,技術指標只是一個參考買入點的東西,也可以參考賣出,但是不可以作為唯一的買賣理由,情緒市場中技術準確率很低,邏輯比較重要,發展錯了馬上止損。


鑫133716775

基本分析派,不看技術,但卻研究技術!技術派,看技術,更要研究個股!股市預測千奇百怪!但長期趨勢,最好判斷!這要看不清,就記住一句話!“股市永遠是漲勢,一浪高於一浪,因為有通脹,即錢貶值”。道qun斯指數100點,現在最高26600左右,漲幅266倍!不到140年!1889年,美元對黃金。1盎司=4.5$。現在1盎司=1200$。貶值1200/4.5=266倍!看清了沒有!基本相等!

到底有無技術,有,基本派也算一種技術方法,技術派大牛更多!簡單k線,蠟燭圖,當年也是依此,賺地錢,。每個技術指標,初創者,全賺過大錢!指標,k線圖,全是預測方向,作為操作依據!

基本派再吹!也得看k線!

最後,技術含義廣大,並不指技術派!

個人觀點!







股市老劉忙96526

沒技術炒什麼股?簡單到炒飯都有技術,何況炒的錢!如果你捂股不動,不管大市升跌,只等時間一到才買賣,那也算技術。炒股技術劃分為長中短線操作,這裡面短線交易最需要技術本事,摸清股票每天的基本走勢,上方壓力位和下方支撐位的位置,還要結合大盤、板塊的方向,從而決定是捂還是拋?是買還賣?買賣多少?在哪個價位買賣?這些都要靠看盤技術。還可以先設置價格,等股票到達該價位就自然交易。有時埋單撤單來來回回不知多少次。最常見的技術差距就是,比如該股正在下行,電腦顯示賣出價是10.22元,如果你點確定,說不定股價已下行至10.21,交易沒有成功,所以必須迅速撤單,重新下調價格,但價格已破10元,10000股就損失二千多,還不如在剛才將價格寫在10.20元,把下面買單吃了。



楓葉亂舞

炒股當然有技術了!只是很多人把炒股技術片面理解為“技術分析”的技術,也不知道樓主問的是不是這個技術。

股票投資是個很系統的經濟學問題,宏觀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行業經濟學,金融學……

基金經理都是經濟專業的,沒有碩士以上的學歷無法勝任這個職位。碩士屬於科學家的行列,經濟領域的碩士好像沒什麼,但其它領域的碩士都是有所建樹的,科學家不僅僅是個稱號……

炒股有技術!但不是三兩年能夠練就的技術,而且沒有捷徑可走!就好比下棋,專業棋手就是會比業餘棋手好些,表面看他們的技術也就那樣,其實背後有太多的艱辛。炒股票的技術也一樣,我們都“會”技術分析,也知道“市盈率”這個東西,但炒股票就只有這些東西嗎?量化分析、資金成本管控、風險控制、投資標的模型分析……這都是技術活。。。

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反正意思就是炒股有技術。


生命是個過程

  我認為炒股不需要技術,我說這話估計很多人要出來懟我了,試想那麼多的股票分析師、股評家,在電視媒體講得天花亂墜為了什麼?我覺得方向是走出來,不是預測出來的,首先是要建立起正確的觀念,不要把炒股當成是投機,投機是短期的,急功近利的,而投資是要做好長期打算的。

牛久必熊,熊久必牛,潮起潮落,漲漲跌跌,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炒股其實很簡單,需要的不是技術,任何一個沒有分析技術的散戶,只需要擁有一個正確操作方法和好的心態,長線持有,我相信定能賺到可觀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