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楊東:有地方政府在研究Regchain將區塊鏈應用於政務

人大楊東:有地方政府在研究Regchain將區塊鏈應用於政務

文/範芊芊 來源/PANews

“區塊鏈在政府的層面,包括監管層面的應用,場景是非常多的。地方政府都在探討Regchain,希望監管、企業能夠通過監管鏈進行。”6月29日,在巴比特舉行的世界區塊鏈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東表示,區塊鏈應率先在監管層面得到應用。

他認為當前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應更多地考慮到一些最需要的領域,而最大的應用場景是在政府的監管領域。如果政府的數據不能打通、不能共享,那麼我們所要發展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可能也是比較痛苦的。另外如果政府本身不能很好地監管、應用區塊鏈,將不能做到有效地去監管。證監會監管的缺位是這一波幣圈亂象和ICO亂象的主要原因。

在監管政策方面,他談到,如果2013年、2014年及時地監管,按照證監會的模式監管,也不會出現今天幣圈的亂象,包括割韭菜、莊家做莊等等,包括現在主要的交易所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內幕交易,虛假陳述、信息不透明等等。最近一段時間FT、FCoin,我們認為像這個模式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分發的分紅。

“具有token經濟學的區塊鏈金融模式跟傳統金融的業態本質上是不一樣的。”談到區塊鏈金融,楊東認為,本質上需要去顛覆傳統的股票、傳統金融衍生品的模式,要採取新的基於區塊鏈的、更高效的、低成本的模式,才是我們期待的token經濟學或者利益分配格局帶來的對生產關係的變革,是對我們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利益協作關係的變革。

楊東認為,區塊鏈技術所承載的新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機制,它會帶來更高維度的經濟業態或者說監管政策的變革。

在經濟業態方面,他談到,即使是融合了區塊鏈的股份制和公司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也就是說根本上沒有改變資本越多、提取的利潤越大,導致普通的消費者和員工,股東之外的利益相關者不能夠獲得應有的利益的分配和回報的問題。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而我們的利益分配機制沒有改變。今天誰擁有數據或者數據誰提供的,比原來工業革命時代對土地、石油的佔有更加複雜了。

因為數據的獲取、共享、使用、交易、交換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過程都涉及到多方的利益的共享。而數據還要進行脫敏處理,數據交易、數據存儲、數據流通等等,我們的數據控制者、數據加工者也做出巨大的貢獻。

“不能說IPO一上市,資本的投資人就獲得千倍、百倍、十倍的利潤,而普通的消費者、員工、利益相關人沒有得到任何有利的回報,甚至我們的數據、隱私都被大公司侵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利益分配機制必須被打破。”他說。

他認為,token,就是能夠很好地把區別於公司制、股份制的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或者說利益的分配機制——眾籌通過區塊鏈加以實現。這也是我們特別希望做到的一種使資產、價值流通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