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大世界呦
這是無知。
所謂電競,全稱電子競技,是競技體育的一種。
電子競技開展運動員註冊管理,這意味著電子競技的地位已經和傳統體育相同了。但是在社會上電子競技還存在頗多誤解,甚至有些玩家都認為:打遊戲=電競。
這是2015年國內知名電競選手Sky在採訪時的原話(Sky曾參與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想去做電競選手,不如好好學習考個清華的概率高。
“網癮少年”=電競選手?
沉迷學習=考上清華北大?
況且網癮這2個字本身就充滿了偏見。網絡本身並不具有成癮性,成癮的是遊戲中的成就感、代入感、新奇感等等。是感覺讓玩家沉迷。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感覺得不到滿足,才會去網絡裡尋找。
但是無知的人不願意去了解這麼多,沉迷自己的邏輯無法自拔。
如果說電競選手=網癮少年,
那麼程序員呢,等於敲代碼癮青年?
裝修師傅=裝修癮中年?
保安大爺=看門癮老年?
分明是無知者無畏。
-END-
愛玩遊戲的小通
這句話聽起來,還真是難題喲。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反駁,那就憑職業電競的難度來說,我依稀記得3個電競圈很有分量的人聊過。
先說說SKY吧,這位曾經的WAR3人皇,當下的硬件商人,大家可能都認識,要說電競圈分量,是夠得吧。
應該就是上個月,SKY發了一條長微博,源自一個所謂“網癮少年”的母親,大概是孩子不想讀書,想要當電競選手,再不濟去當遊戲主播,說起來可能是戲言,但孩子的母親當真了,於是看了很多資料,很多報道,瞭解到曾經的電競第一人SKY,於是這位母親非常誠懇地私聊SKY“孩子當電競選手真的有前途,有希望嗎”,說實話,SKY出道的前幾年吃了很多苦,很多人只看到他光明的一幕,我有個同事,前colourful戰隊核心成員,這個戰隊還有另一個明星成員,那就是SKY,他們在colourful的時候,朝不保夕,生活沒有保障,在打出成績上了新聞沒多久,這個戰隊就解散了,由於生活沒有保障,我那個同事最後選擇回家當碼農,他閒聊時說,也虧SKY堅持下來了,他有今天的輝煌,是他應該的。
那麼把歪掉的話題扯回來,SKY不忍心無視這位母親的私信,於是寫了一篇長微博,我可以把它貼過來,有一句話,我覺得的很清楚,當下環境想成為一名職業電競選手,並不比您的孩子考上清華簡單。
從SKY的態度可以知道,職業電競對選手的要求,可能並不比一個高考狀元的要求低。
還有一次,我看PDD直播,有個小觀眾給騷豬發了郵件,說自己無心學業,只想打LOL,現在成績XXX,感覺自己挺不錯的,能打職業,PDD很少見地語重心長的說,兄弟,還是好好學習,大不了復讀,考個好大學,路子比走職業選手要好很多,你不知道哪些電競名人背後吃了多少苦,聽我的,好好學習,當個乖寶寶,別想打電競,不現實。
從騷豬PDD的態度中,也是認為打職業電競比讀書考重點,真的難很多。
再說一個例子,孟叔孟陽,中國第一個電子競技冠軍,槓鈴一樣的笑聲是他的標誌,孟叔說話很直接,有次直播有彈幕說自己OW天梯若干份,自己才十四五歲,能打職業電競嗎,當時孟叔就表示出反對的意思,也是總結了這條路的艱辛,相比高考獨木橋,打電競那更是走鋼絲!孟叔當時說了好多話,才打消了這個小朋友的念頭。
總之,從3為電競圈大佬的話中,都可以知道,打職業電競是一件多麼艱苦困難的一件事,絕對不可能是,有些人說的“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就能做的,如果以後,你遇到說這種話的人,你告訴他“我覺得你比那些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強多了,我覺得你肯定可以去LPL拿個冠軍為國爭光,我等著你拿冠軍讓我沾光“,看看他自不自在。
265G
這個說法本身存在著悖論
咱們看看這個說法啊,除去一些修飾詞,簡化來說就是:電競選手是網癮少年。其實很明顯,電競選手都是網癮少年嗎?太絕對了吧。網癮少年能當上電競選手嗎?這也是一個有待考證的問題。提出這個說法的人,在沒有一定的數據和考證的情況下,貿然給出這個說法,是很冒險的。我也能想象的出,一個對電競充滿鄙夷的人在說出這種觀點的時候,滿嘴的得意之感。
電競=遊戲嗎?電競被認可嗎?
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就是電子遊戲比賽達到“競技”層面的體育項目。電子競技運動就是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通過運動,可以鍛鍊和提高參與者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心眼四肢協調能力和意志力,培養團隊精神。電子競技也是一種職業,和棋藝等非電子遊戲比賽類似,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將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當地時間2017年10月28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六屆峰會上,代表們對當前電子競技產業的快速發展進行了討論,最終同意將其視為一項“運動”。
1,2018年2月6日,中國首個高校電競體系化聯盟“富聯盟”成立 。
2,2022年杭州第19屆亞運會將把電子競技納為正式比賽項目。
電子遊戲:電子遊戲(Electronic Games)又稱視頻遊戲(Video Games)或者電玩遊戲(簡稱電玩),是指所有依託於電子設備平臺而運行的交互遊戲。根據媒介的不同多分為五種:主機遊戲(或稱家用機遊戲、電視遊戲)、掌機遊戲、電腦遊戲、街機遊戲和移動遊戲(主要是手機遊戲)。完善的電子遊戲在20世紀末出現,改變了人類進行遊戲的行為方式和對遊戲一詞的定義,屬於一種隨科技發展而誕生的文化活動。電子遊戲也可代指“電子遊戲軟件”。
很顯然,電子遊戲並不等於電子競技。
很顯然,電子競技在帶動經濟的同時,讓一些人看到了坐享其成的“捷徑”
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能鄙夷電競,將其視為毒瘤和精神鴉片,在青少年成長之際,學習是第一要務,而電競或許為一些不去學習或者投機取巧的人找了一個看似合法的藉口。“我學習成績不好,我也可以像一些職業選手一樣,打打比賽,開開直播,照樣掙錢”這樣的錯誤價值觀,在家長和老師來說,“電競猛如虎”的說法的確如此。這點無可厚非,再多為此辯解的藉口都顯得蒼白無力。
剛剛起步的電競,還需要引導使其更加規範
當電競被拉為體育項目的同時,是否可以考慮電競像體育賽事一樣,擁有良好的選拔和培訓機制,採用公平合理的競爭機會,而不是讓一些家長和老師對電子競技和電子遊戲進行混淆,再者說,徹底打破一些不去唸書的學生的盼頭。新出的事物,不經過合理的引導和規範是不足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樣,電競作為第三產業,在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如果不去處理好雙方的關係,很容易造成社會各界的不滿和敵視,這點還是需要注意的。
總的來說,社會對電競的關注是好事,無論是支持還是抵制,至少這個東西的存在,被一些人所認可,另一方面,從人們對電競的種種看法也的確投射出電競存在一些需要整改的問題。怎麼說呢,希望中國電競越來越好吧
一覺遊
首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事實就是如此,幾乎所有的職業選手都沒有念過大學,uzi更是初中學歷。(faker除外,他雖然還沒上大學,但人家是個學霸,而且他本人說過以後會進修大學的)
再說這個所謂的電競本身,在這裡我姑且把它當做一個職業。其實有很多人只要努力玩,不一定比他uzi差,只是人各有志,電競不是人家的菜。還有說考985沒英雄聯盟奪冠難的,我就笑笑,高考人數基數是多少,而真正想打職業的人又有多少,大部分人只是玩玩根本就沒有打職業的目的。考取985的人是未來各個行業的精英人士,都要對社會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你們好意思拿一個遊戲跟真正的學術人員比?那些職業和主播低學歷你們也是小學畢業?電競算什麼?都要靠一天一個版本維持生命力也配拿它跟科學與藝術相提並論?而且請不要拿它跟奧運會比,奧運會的精神是體育競技,是一種促進人身體運動的比賽,其本質是體育不是競技。英雄聯盟申奧是在侮辱體育,拿uzi跟劉翔比是在侮辱全體中國運動員,用打職業的難度跟考985比更是在侮辱教育與知識。其實真正對人類有意義的學科門類劃分在幾乎所有的綜合大學裡都可以看到,二級學科下的所有專業不管是科學還是文化或是藝術都沒有你們所謂的電競,現在不會有,以後也不會,因為英雄聯盟只是一款遊戲,永遠不要跳出它是遊戲這個圈子,當然如果非要以欣賞的眼光來看的話,它可以說是一款很好的對抗遊戲,或是多人在線競技遊戲史上的里程碑。僅此而已。
悲劇往事
兩個字:嫉妒。
他們可能覺得電競選手乃至遊戲主播都是“網癮少年”“社會敗類”,居然讓他們賺到那麼多錢,憑什麼我不行?
本身是對遊戲的嚴重偏見,認為玩遊戲就是玩物喪志。
同時也是對電競產業的偏見,甚至對遊戲直播的偏見。
挑幾個高學歷主播吧,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女流-清華大學
雖然平時看直播少,但是女流的直播真的可以說是賞心悅目。玩遊戲的時候裡面的應為非常流利且發音準確。對遊戲的背景故事以及歷史文化非常瞭解,很多人說她是浪費了他的學歷,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其實他很喜歡做遊戲直播,喜歡玩遊戲?把愛好變成職業這不是很好的事嗎?(單機主機遊戲出道)
MISS-海南大學
18歲就作為職業選手出道,雖然最後讓他成名的不是職業選手而是遊戲解說,但是那段職業選手的生涯對於遊戲解說幫助必然不小,電競圈子裡算是元老級人物了。(魔獸爭霸出道)
小蒼-北京師範大學
噫?都是女孩子?
下面說幾個男孩子
伍聲-浙江大學
2009年加入Dota2的Ehome戰隊。獲得Solo大賽冠軍、ACG亞洲盃冠軍、世界精英總決賽冠軍等多項大獎。退役之後轉型作為戰隊經理進入遊戲解說界,現役熊貓TV。
火樹-清華大學,當年高考狀元
三國殺專業解說,是三國殺最早一批解說之一,一直以專業電競的角度來解說,人氣頗高。
不管是遊戲還是電競,所謂的“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的說法就是一種無知,對行業的無知,也是不思進取的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直無奈的嫉妒。
鬥地主比賽他們看的可帶勁了,打遊戲就玩物喪志了。
這雙重標準要不得,要不得
遊戲三兩事
大家好,我是狐狸。
其實關於這種問題我是普遍不看好的,當然不乏有例外。
首先說遠點兒就是價值觀的問題,我有一個小表弟天天上吉他班,現在11歲了秒殺很多吉他專業人士,當然這也和他的天賦分不開的,當別人問他你每天這麼學習也不出去玩你覺得你快樂嗎?他卻說,我和別人不一樣,我也喜歡王者榮耀,我也喜歡看動畫片,但是我學吉他真的是因為我也喜歡吉他,你看我王者榮耀那麼高的段位。當問他為什麼這麼喜歡吉他的時候,他說他兩年前有一次看到網上一個和他差不多大小朋友用吉他彈奏各種他喜歡的動畫片音樂,他覺得這樣子很帥。
評論區有一部分評論竟然是:都說不應該輟學打遊戲,但那些訓練體育的難道是讀完九年義務育才參加的訓練?
狐狸的遊戲人生
這是五四青年節當天發佈的話題,今天學姐看了這道題,也非常的有感觸。學姐也來回答一波。
很顯然,這句話是有偏頗的。並非所有電競選手都是輟學的“網癮少年”。
前Dota職業選手伍聲(2009)就是浙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
而之前曾是魔獸爭霸3女子職業選手的Miss也是海南大學會計專業畢業;
很顯然,“網癮少年”的說法並不準確。
但是這句刺耳的話卻相當能反應現實情況。絕大部分的電競選手都曾是叛逆的“網癮少年”。“人皇”Sky都曾有曠課厭學的經歷,“大鼻子”若風也不例外。
說句不客氣的話:“電競選手中,大學本科畢業都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如今,電競的“東風”在國內迅速吹起,很多高等院校甚至開始專門設立“電競”學科。很多遊戲“打的不錯”的小青年眼裡滿是憧憬,一本正經的和家長訴說自己的“電競夢”。
學姐觀點:
“電競”確實存在,但其競爭激烈程度遠超“有志小青年”的想象,它只屬於金字塔尖兒的極少數人。
1.努力只決定下限,而決定上限的是“天賦”。想要在電競圈有所成就,不是光靠“努力”就行的。而且,受限於遊戲機制、心理狀態、臨場發揮等等多重不確定因素,有“天賦”也不見得能“兌現”。
2.職業電競選手的巔峰特別短暫,僅僅3~5年的黃金時段,超過25歲都可以說是電競圈的“大齡選手”了。說句不客氣的話,這一行就是吃“青春飯”的。一旦過了年齡黃金期,人的反應速度會不可逆的下降。
大家只看到Sky、若風、PDD等等成名人士,卻沒人會關注網咖櫃檯裡~也曾有著電競夢的網管。
不是誰都可以在電競圈“闖出名頭”的。而一旦在16~22這段黃金時期放棄學業,就意味著自己沒有了回頭路。放棄學業,就意味斷絕了自己未來的“諸多可能”。
3.興趣愛好與畢生職業追求是兩碼事。興趣愛好可以放棄,而人生卻沒有回頭路。職業化道路代表著每天十幾個小時守在電腦前的訓練,會存在各種頸椎疾病的隱患,這絕對不是憑著一腔熱血就能堅持的。何況,無謂的堅持不見得會有好的結果。
最後,學姐認為:
如果能夠兼顧學業,在電競行業“試水”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放棄學業去選擇電競,就無異於一場“豪賭”。
賭贏了,你還有聚焦在閃光燈下的機會;賭輸了,賠上的卻是自己整個的大好青春年華。
每一個電競選手都是“鬥士”!但是說句自私的話,學姐不希望自己家裡出現這樣的人。
學姐愛遊戲
電競聽起來不錯其實就是打遊戲,不過比起在廠裡做流水線在工地裡搬磚在路上送快遞等等如果你打遊戲出色成為一名電競選手也未嘗不可。
沒錯我的態度是對於‘所謂……少年’這個話題持否定意見。但是有幾點跟話題不是很有關的觀點。
1.出色的電競選手固然能賺錢但比起廣大玩家還是少之又少,你真的覺得自己可以脫穎而出嗎?
2.很多人想著又能玩又能賺錢,但是一名職業電競選手比賽已經慢慢從玩變成了一份工作一份辛苦的工作。你可以試想下一道你喜歡吃的菜一天三頓天天吃會怎麼樣。
3.玩遊戲有一定好處但依舊弊大於利想想看吧你的工作就是一直坐著一直盯著手機一直讓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這樣真的好嗎?
4.搬磚可以造建築快遞讓大家方便廠裡也生產出很多大家需用品那麼你身為一名電競選手為打遊戲代言要影響多少青少年呢?當然不是所以都會被影響且是負面影響。
5.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名電競選手請三思而後行。
重擲
自從計算機發展至今為止,計算機娛樂興起,電腦遊戲如雨後春筍般問世,能稱得上電子競技的遊戲,只有極少數,符合對抗,公平,拼腦力,體力,有體育競技精神的遊戲項目。
電子競技的在廣泛十歲到二十歲青少年年齡段發展,這個階段孩子主要還在受校園教育。遊戲和學校教育並不完全衝突,合理安排遊戲和學習時間,健康成長。學業完成之後依然可以投身電子競技產業。
電競產業現在已經是千億產業,不只有電競職業選手,還有其他連帶的產業鏈高觀賞性引來的大量流量,互聯網時代,誰把持著流量,即便決定著潮流走向。電競選手是這個產業中付出最多汗水和艱辛努力才能獲得的稱號,而且還是青春飯,一將終成萬骨枯。大部分人只落得個遊戲癮。
每個人的職業,每個人的努力都應該被尊重,選了這一行,那就是要承擔這個壓力的,直面慘淡的人生,渡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等待80 90後長大的時候,電競產業必然會被大眾所認可,只是時間問題,老一輩人面對新生事物帶來的衝擊往往第一反應是抵制,恐懼。
我年輕時候玩遊戲機長大的,十幾歲才有電腦,在大人各種反對的情緒下,放棄了電競,選擇了讀大學。曾經war3,亞洲戰網前100名保持半年,16歲當時水平比肩sky。現在遊戲對我來說就是娛樂,工作學習都離不開電腦,工作之餘有些夥伴玩玩輕鬆愜意。
年輕時一無所有,學習成績差,你玩遊戲就是網癮少年。長大就業,年薪三十萬,用著兩萬高配主機玩的時候,你就是高端玩家。但是你也再難回到年輕時候那個狀態了。
奇點2045
這句話對,也不對。
文丨話不多先生(電競圈內人,聊電競新鮮事)
最早的中國電競圈,選手的組成主要是兩個群體:有遊戲天賦的網癮少年+有遊戲天賦的富二代。這兩類人一個是本身不屬於學習型人才,電競為他們提供了一條適合他們的發展道路,所以他們選擇了電競。第二類人是無需擔心自己的未來發展,因此遊戲只是他們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選擇自己的感興趣的職業。但是相信大家能看到,我有一個大前提是:“有遊戲天賦”!電競選手並不是隨便誰就能當的,就算是國服路人王,也得經過訓練和打磨才有可能上場!
因此網癮少年≠電競選手,這兩者有很大區別。網癮少年是需要引導和幫助的社會群體,電競選手確是現在新興的一種職業。
現在我們聊一聊中途輟學這件事。就跟傳統的體育項目一樣,一名選手的黃金時期往往是在18—25歲之間,這個時期選手的體能是最巔峰的狀態,電競也是一樣。電競選手在這段時間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和比賽的洗禮,才有可能在最好的年紀拿到好的成績。這這段時間也正是大家最好的大學時光!因此電競選手無法獲得高學歷也是很大程度上他們為了電競做出的放棄。
可以說目前的中國電競圈,職業選手學歷普遍不高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我們並不能因此來歧視他們,這也是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根本目的。題目中的那句話就存在很大歧視的意味,就像題主說的,價值觀不同而已,我們現在要學會包容。
電競選手之間的競爭和壓力也是很大的,我也想向那些希望走電競這條路的年輕人們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請想清楚再做出選擇。選擇一旦做出,就要堅定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