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秦三世”子嬰究竟是誰?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

周興健

秦國自秦始皇開始到二世胡亥亡國,應該是經過了二世,也就是兩代人,說秦三世而亡國是有誤區的,因為所謂的第三世子嬰不是皇帝,他繼位時對外的宣稱是秦王。

秦子嬰繼位的時候,劉邦就要打到關中來了,趙高以為讓子嬰自稱秦王,劉邦就不會來打他了,這隻能說明趙高同學太單純了,單純的就像第一次做花轎的大姑娘。

不管子嬰的稱呼是什麼,劉邦都要殺進關中來的,因為先到關中者被尊為關中王,這是懷王之約立下的規矩。

所以,最終劉邦到了咸陽城,就把秦國給滅了,子嬰投降的人就是劉邦,而非項羽。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秦王子嬰到底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

我們先說秦始皇的兒子說,大家都知道,秦二世繼位之後,他很怕其他的兄弟姐妹會搶奪他皇帝的寶座,所以,他就在趙高的建議下,把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給殺光了。顯然秦始皇兒子之說是不成立的。

再說秦始皇的孫子說,大部分人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還是扶蘇的兒子。因為趙高只有立扶蘇的兒子,才能讓朝中大臣服氣。畢竟秦始皇遺照說的是讓長子扶蘇繼承帝位。扶蘇沒有當皇帝的命,立扶蘇的兒子來當皇帝,也算是對扶蘇的一種補償吧。

可是大家也不要忘記,趙高是殺害扶蘇的兇手。若是你的話,你把人家的爹給殺了,再立他的兒子為最高領導人。你就不怕他的兒子在掌權後滅你的族嗎?

這個孫子說顯然更不成立,因為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了。趙高這麼功於心計的一個人,怎麼會幹這麼蠢的時呢?

還有最後一種秦始皇的弟弟說,秦始皇是有兩個弟弟,但是,這兩個弟弟都是他的母親趙姬和嫪毐的兒子,秦始皇在舉行了加冕禮之後,就把嫪毐集團給滅了。嫪毐的兩個兒子也被秦始皇殺害了。據有限的史料記載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是,這並不能排除秦始皇還有其他的弟弟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和其它女人生的兒子,這種說法也不是不可能。畢竟秦始皇和他的母親趙姬在趙國單獨的生活了五年,到他九歲的時候,才從趙國逃回到秦國去的,這五年的時間,異人在秦國娶妻生子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說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又是最大的,而且子嬰還在秦二世殺蒙恬、蒙毅兄弟的時候勸阻過二世胡亥,他告訴胡亥,蒙氏兄弟是秦國的中流砥柱,有功之臣是不能殺的。

敢這樣去勸阻昏庸的秦二世的,應該是秦二世的長輩,因為作為長輩的給小輩的提提建議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若是這個提意見的人是二世的平輩或者晚輩,首先二世這一關就通不過,至少他會這麼認為,大人說話有小孩什麼事?

你說對不對?


史學達人

“秦三世”子嬰的人生並不出彩,卻有點無奈。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大權在握的丞相趙高殺死秦二世,立子嬰為秦王。子嬰也就成了繼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之後的秦朝第三位皇帝,也是秦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秦三世。

上位五天後,子嬰運用計謀誅殺了趙高。一個月後,劉邦帶兵入關,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從登基開始算起,子嬰總計是做了四十六天的皇帝。

又一個月後,項羽帶兵殺入咸陽,放火屠城,子嬰也被殺害,成為人們對秦王朝發洩憤恨的替罪羊。

關於子嬰先前的經歷,史書上的記載很少,最早有關他的事蹟,秦始皇剛去世,胡亥想要殺蒙恬、蒙毅,子嬰出來勸說,卻沒有效果。正是因為早年經歷的缺失以及史書上記載的語焉不詳,導致了子嬰身世的模糊不清。

一般來說,子嬰的身世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秦始皇的弟弟

胡亥上位以後,對自己的兄弟們即帝位的潛在危險者們下手絕不留情,幾乎是斬盡殺絕,一個不留。子嬰就可能不會是胡亥的兄弟,秦始皇的兒子,而極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兄弟。

依據是《史記·李斯列傳》中,就有提到:“(趙)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

從年齡上來講,子嬰有著自己的兒子,歲數應該不會小,大致上與扶蘇相差不多,也就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即秦始皇的孫子。

但是,史書上有關秦始皇兄弟的記載很少,明文確定的只有一個成蟜,以及同母異父的兩個假兄弟,而這三位早已去世。

二、秦始皇的兒子

《六國年表》中記載:“(趙)高立二世兄子嬰。”

翻譯過來,就是“趙高擁立了秦二世胡亥的哥哥子嬰。”

這就是說,子嬰是胡亥的哥哥,秦始皇的兒子。

這種說法,並不流行,如果有哥哥活著胡亥就難以繼位,胡亥也不允許他活著,影響自己的帝位。當年趙高、李斯把胡亥扶上位首先除去扶蘇,就是因為扶蘇的嫡長子身份,很是影響胡亥的合法繼位。扶蘇死後,胡亥就是秦始皇存留在世間的唯一的年齡最大的嫡子,也是最合情合理的繼承人。

三、秦始皇的孫子

這是現階段最為流行、最科學的說法。

《六國年表》中那句“(趙)高立二世兄子嬰”,也是可以翻譯為“趙高擁立了秦二世胡亥的哥哥的兒子子嬰。”

史書上記載的胡亥的哥哥是扶蘇,那麼子嬰除了秦始皇孫子的身份外,還是扶蘇的兒子。這也是比較符合當時的歷史情景。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有記載說:“(趙高)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這就比較明瞭了,現在的學術界也是較為支持這一說法。

四、秦始皇的侄子

這一說法,也是很有市場,邏輯上也講得通。

《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的那句:“(趙)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參與第一條說法。)

集解引徐廣說“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嬰,授之璽。’”翻譯過來,可以理解為“招來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子嬰,交給他玉璽。”

有記載的秦始皇的弟弟是成蟜,子嬰就極有可能是成蟜的兒子。從時間上來算,也是比較吻合的,成蟜與秦始皇年齡相近,他的兒子差不多就與扶蘇年齡相近。

另外地,《六國年表》中那句“(趙)高立二世兄子嬰”,又可以解讀為“趙高擁立了秦二世胡亥的從兄子嬰。”

與胡亥同輩且年齡較大,並且因沒有威脅到胡亥的皇位不被清洗掉,還能出頭勸說胡亥,也就只有這個“從兄”身份較為合適了。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夜狼文史工作室

子嬰是誰,歷史上已不可考,只能用排除法勉力一試。

首先,子嬰有沒有可能是秦始皇的親侄兒。史書記載,秦始皇只有一個弟弟,名字叫做成蛟。這個成蛟的身份其實不低,從名字上看,就被親爹莊襄王寄予了厚望!後來親爹死了,成蛟已14歲的年齡封了長安君!而因由是成蛟奉命出使韓國,讓韓王割了100座城池。立了大功,所以被封君。其實在秦國想要封侯挺難的,必須得立有大功!這個大功普遍意義上需要是戰功!但是這個成蛟偏偏沒廢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韓國的100座城池!有一種說法是,莊襄王的親生母親是韓國人,莊襄王當上太子後,他母親又給他找了個韓國王女做小老婆生了成蛟!所以成蛟跟韓國有天然的聯繫!後來莊襄王死的早,這個時候他母親還活著,當了太后!她更喜歡有些韓國血統的成蛟,但是她也搬不動呂不韋!所以成蛟要是想在呂不韋掌權の情況下封侯基本是不可能的!這個時候韓太后就找韓王商量,讓韓王割地,用100座城池換取成蛟封侯,成蛟封侯後就有了權勢,有了權勢就能夠反過來保護韓國了,這麼個邏輯。反正無論如何吧,成蛟封侯了!但是好事兒沒多久呢,韓太后就死了,沒人保護成蛟了,成蛟不知道怎麼想的吧,他起兵造反了!兵敗逃往了趙國!插一句,正事這場戰役,讓嫪毐拔得頭籌,得以封侯。說回來,如果秦始皇有侄兒,那麼這個孩子一定就是成蛟的兒子!可是那個時候秦始皇還不到20歲,成蛟也就17-18歲吧!秦國冠禮舉行的晚,要到23歲才舉行冠禮,然後才能結婚!那個舉鼎而死的嬴蕩之所以沒兒子,就是因為23歲才娶老婆,24就死了。秦始皇本人也是23歲才舉行的冠禮,之後親政!所以20歲的秦始皇還沒有老婆。理論上,我認為18歲的成蛟也不可能娶老婆!所以我認為成蛟有兒子的可能性不大當然了,不娶老婆不意味著沒有兒子!但是成蛟是造反敗了的人,他就算有兒子,那個時候還是呂不韋掌權,呂不韋也不可能讓那個孩子活,所以,結論就是我認為子嬰是成蛟的兒子的可能性不高!

其次,子嬰會是秦始皇的兒子麼?絕無可能!因為胡亥上位後,屠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注意,不單單是兄弟,連姐妹都沒放過!根據考古結果,現在的秦始皇陵附近的陪葬陵已經被考察過,那些王子公主全部都是非正常死亡!胡亥連他的姐妹們都沒放過!所以不可能單單留一個兄弟!而且史書記載,在胡亥倒行逆施的時候,這個子嬰還勸諫過,證明在胡亥一朝,子嬰還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且能夠進入朝堂,年齡也不小了!

再次,子嬰會是胡亥的兒子麼?也不會!前面說了,子嬰在胡亥一朝是已經能夠進入朝堂了,而胡亥掌權一共就幾年,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繼位的時候很有可能還沒舉行冠禮!所以朝政理所當然的讓趙高跟李斯把持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因為秦國的歷史傳統就是這個樣子的!這個還沒有舉行冠禮的青年,基本上還沒有娶老婆。就算有兒子,兒子也不能有子嬰那麼大了!

第四,子嬰會是扶蘇的兒子麼?絕對不會!因為胡亥就是篡了扶蘇的位才當的皇帝!這個皇位說白了是他偷來的!做賊的都心虛!所以胡亥才會殺死所有的兄弟姐妹,又怎麼可能放過扶蘇の兒子!換句話說,即使扶蘇的兒子被扶蘇的部下拼命救出,這個孩子也不可能進入朝堂,更不可能在胡亥倒行逆施的時候堂而皇之的進行勸諫,他就不怕他自己小命不保麼?

最後,說一下我的猜測吧。我認為子嬰應該不是出自秦始皇一脈,他甚至不是出自莊襄王一脈!子嬰的先祖應該是莊襄王兄弟的後代!子嬰的父親應該是跟秦始皇是堂兄弟,所以子嬰跟胡亥的關係應該是比較遠了!但是當時的秦國,莊襄王一脈的直系子孫幾乎被秦始皇和胡亥兩代人屠殺殆盡,所以,子嬰應該算的上是與秦國王室關係最近的血緣了!而且子嬰應該也算是宗室裡威望較高的人,所以他最後被趕鴨子上架立為秦王。為的就是安撫人心而已!


北極悠藍3937253

糾正一點,子嬰不是傳說,乃秦二世之後被擁立的皇帝。之所以不稱三世,是因為在位時間太短,而繼位後秦國已然土崩瓦解,難以挽大廈之傾。

《史記·秦始皇本紀》稱:秦二世三年,趙高殺二世後,立二世之兄(即公子扶蘇)之子公子嬰為秦王。子嬰繼秦二世之後,執秦政四十六日,項羽入關後被誅殺。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為子嬰正式立傳,一些資料又有不同的記載。故而子嬰與扶蘇、秦始皇、成蟜究竟是什麼關係,至今未有歷史學家共同認可的結論。

由於傳世史籍對他記述不多、零零散散,且有的史實又相矛盾,蛛絲馬跡之間,難辨真偽。學術界關於末代秦王子嬰的出身,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種說法:一、扶蘇之子說;二、二世之兄說;三、始皇之弟說;四,始皇弟子說;五、秦公族旁支說;六、成蟜之子說。第六種說法是李開元先生最近撰文系統考證,頗有見地。現代最流行的說法是子嬰是公子扶蘇的兒子。《辭源》在子嬰條下解釋說:子嬰,秦始皇長子扶蘇之子。《辭海》也說:子嬰,秦始皇孫,扶蘇子。但是,從時間上推算,子嬰不可能是扶蘇之子。按生理規律,男子15歲生育,已接近早育年齡的極限,假設始皇15歲有長子扶蘇,長子又15歲而有始皇的長孫,而假設子嬰就是這個長孫,且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則被擁立時邏輯上只能不到10歲,肯定有誤。

從歷史記載參照,這也是不可能的。從子嬰於扶蘇死後後即進諫二世登基這件事上來看,子嬰是扶蘇之子概率較小。並且,子嬰如是扶蘇之子,在二世大殺兄弟功臣的情況下,連姐妹都不饒恕的秦二世豈肯放過子嬰,很難逃脫被殺的命運。只能說明子嬰為扶蘇兒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史記·李斯傳》稱: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可見子嬰之心計與謀略,絕非兒童。況且子嬰被殺後,秦民大失望。劉邦在廣武與項羽兩軍陣上相見時,歷數了項羽十大罪,其中有一條罪狀就是殺秦降王子嬰’,與項羽殺懷王的罪行同列。子嬰在秦人心中頗具威望,若僅僅是一孩童,明顯於理不合。

秦始皇陵考古隊在2003 年意外發現了一座兩條墓道的中字形秦墓。考古專家介紹,這座中字形大墓位於秦始皇陵園外城牆西北方向 500 米處,與其鄰近的還有 5 座甲字形墓葬。 最新研究表明,墓主人很可能是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嬰。 因子嬰繼皇帝位,從始皇帝墓葬形制與天子葬法來說,難說子嬰為其子。

李開元先生所考證子嬰為成蟜之子的結論頗有道理,經得起多種資料的追問。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八年。嬴政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也就是說,末代秦王嬰是秦始皇弟弟長安君成蟜子之子,乃秦二世皇帝的從兄。大約生於秦王政七年,死於秦二世三年,享年三十四歲。其父親長安君成蟜與秦始皇同父異母,為秦始皇父親子楚由邯鄲返秦後所生。秦始皇八年,成蟜在前線投降趙國,受封為長安君,客居趙國。當時,成蟜的兒子年幼,被稱為嬰,留在秦國長大成人。

秦二世即位後,嬰曾經以從兄的身份勸諫二世不要濫施暴政。秦二世被趙高逼迫自殺後,趙高又立嬰為秦王,嬰與兩位兒子及宦者韓談共謀,刺殺趙高即位親政,事在二世三年九月。即位後的秦王嬰,曾經調動軍隊抵抗劉邦軍的進攻。四十六日後劉邦軍兵臨咸陽,秦王嬰率百官投降。然而西楚霸王項羽進入咸陽後,誅殺了子嬰。這是目前一個比較可靠的結論,即子嬰確為秦始皇之弟長安君成蟜的兒子。

參考文獻:

張志麗:《子嬰是秦始皇的什麼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歷史傳訊社

霸上這個地方,當年的秦王子嬰是一路素車白馬,緩緩走過來的。那一日,離他當上秦王,僅僅過去四十六天,這個數字,聽起來似乎比他叔叔胡亥要短得多,更何況,胡亥是皇帝,而他,僅僅是一個王。

說起來,這還得怪趙高,之前趙高將胡亥扶上皇位,卻無力融合六國,以致於異兵四起,趙高心生恐懼,唯恐殃及自身,於是,便與自己的女婿、弟弟合謀殺死了秦二世胡亥,可笑的是,當初酷殺自己兄弟姐妹的秦二世,如今死到臨頭卻沒了王者氣度,一昧地低聲下氣乞求——

我只願得一郡為王,如何?

不可。

那就做一個萬戶侯吧?

也不行

我願意同妻兒一起只做個老百姓,這樣總行了吧?

還是不行。

胡亥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是活不成了。於是,自殺而亡。

二世既死,趙高便謀立二世哥哥的兒子公子嬰,並且認為當時六國已經紛紛復國,秦帝國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不應再稱為皇帝了,只能像以前一樣恢復王號。就這樣,年輕的公子嬰接過了這樣一個爛攤子——內外交困的秦王朝,自己還被剝奪了皇帝的尊號,降為王。

雖然趙高只打算立一個傀儡,但秦王子嬰彷彿並不願意僅僅做一個傀儡,之後不久,便在齋宮刺殺了趙高,滅其三族。

至此,攪亂秦帝國的兩人,胡亥與趙高俱死,但可惜太晚了,劉邦軍隊的馬蹄聲,如催命的音符,已經近在咫尺。子嬰心知秦王朝積怨已久,大勢已去,他是個聰明人,因此當劉邦招降子嬰的時候,他便身穿喪服,捧著天子璽符,看向劉邦——這位未來大一統皇朝的開創者,當然,這一點子嬰不會預知到,他此刻關心的是劉邦會怎麼處置他。

有人建議殺掉秦王,而劉邦認為秦王已經投降,再殺了他不吉利,於是子嬰幸運地逃過一劫。然而,誰都沒想到,幸運的時效性竟然如此短暫,沒過幾日,西楚霸王項羽便領兵屠了咸陽,並殺死了已經投降的子嬰。

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卻承載了六國數十年的怒火,似乎命運選中子嬰當上秦王的唯一宿命,就是殺死趙高,並讓六國完成最後的復仇。

至此,秦朝滅亡。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的無限風光,最後也只不過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一個長達四百年的大一統皇朝就此拉開序幕。


成周子

僅僅當了46天的秦王子嬰很可能是秦二世胡亥的堂侄或族侄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子嬰叫什麼,是叫「子嬰」還是叫「嬰」?

在《史記》各傳記中,凡是涉及到子嬰的情節,子嬰均以「子嬰」的名字出現,未曾以「嬰」的名字出現。但在《史記·六國年表》中,子嬰竟然以「嬰」的名字出現過一次!

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子嬰立,剌殺高,夷三族。諸侯入秦,嬰降,為項羽所殺。尋誅羽,天下屬漢。

這段記載中的「嬰降」甚是奇怪,把「子嬰」簡化為「嬰」,並不符合當時的稱呼方式。

所以,這一段記載中,很可能是丟了兩個「子」字,「二師兄」和「子嬰」之間丟了一個「子」字,「嬰降」前丟了一個「子」字。

如此,《六國年表》中的記載,才能與《史記》中其他篇章對應上。也就是說,子嬰應該叫「子嬰」而不是叫「嬰」。或者,我說直接一點,這一段記載有疏漏,不能作為證明子嬰身份的證據,子嬰不是胡亥的哥哥

在李斯的傳記中,司馬遷也談到了秦二世死,趙高立子嬰的事,從那段記載來看,似乎子嬰應當是秦始皇的弟弟,或是親弟,或是堂弟,或是族弟。

原文如下:

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高上謁,請病,因召入,令韓談刺殺之,夷其三族。

注意我加粗的部分,即「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患之」。

從這段文字上看,似乎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但這段記載,也跟《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有明顯的出入,《秦始皇本紀》中明確記載,子嬰是在接王璽前將趙高殺死的,從邏輯上講,《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更能說得通。

如果像《李斯列傳》中記載的這樣,子嬰在繼位後再裝病,趙高恐怕高興還來不及呢,根本沒必要親自去見子嬰。

因此,這一段記載,也很有可能有脫漏。

如此算下來,只有《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可以採信了。按照《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子嬰應該是秦二世兄長的兒子,原文記載如下: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王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

這段記載中,詳細記載了子嬰的身份(胡亥之兄子)和子嬰謀劃擒殺趙高的經過。細節如此詳細,可知可信度較高。

子嬰是胡亥哪個兄長的兒子呢?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嗎?

我認為,子嬰肯定不是扶蘇的兒子,甚至不是胡亥任何一個親哥哥的兒子

理由也很充分,胡亥繼位後,大肆屠殺宗室,所有親哥哥都被胡亥殺了,所謂斬草除根,胡亥沒必要留下親侄子。

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編劇把子嬰的身份處理為扶蘇的兒子,並說子嬰靠裝瘋賣傻活了下來,這不大現實。

司馬遷明確在《蒙恬列傳》中記載了子嬰上疏反對胡亥殺害蒙氏兄弟的做法,而胡亥也沒動彈子嬰,這說明胡亥繼位後,子嬰並沒有瘋,如突然發瘋,胡亥也不會相信,趙高也不會立一個瘋子當秦王。

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應當是,子嬰是胡亥的堂侄或族侄,從宗法上講,不具備繼承帝位的資格,不會對胡亥造成任何威脅,所以胡亥才沒有動子嬰

為何司馬遷沒有明確記載子嬰是胡亥的堂侄或族侄呢?

這可能是司馬遷的習慣,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記載,項梁、項伯均為項羽「季父」,古人講「伯仲叔季」,「季」是老么的意思,所以項梁和項伯都是項羽的「小叔叔」。

但項伯的名字很奇怪,他名纏字伯,這樣的起名方式,表明項伯應是家中的老大,什麼情況下,家中的老大會是侄子的小叔叔呢?最合理的解釋便是,項伯不是項羽的親叔叔,而是堂叔甚是族叔。

《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伯的歸宿: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項伯為項羽的小叔叔,但在西楚地位並不尊崇的原因,因為項伯並非項羽的親叔叔嘛。

既然司馬遷可以不特意記載項伯是項羽的堂叔或族叔,自然也不會特意記載子嬰是胡亥的堂侄或族侄了


遙望燕園

秦三世子嬰在位僅46天,我認為他活的非常出彩,眾所周知秦朝到他手上時已經瀕臨滅亡,內憂外患層出不窮,在這些客觀因素下能先除掉趙高,後又決定投降劉邦,我覺得僅這兩件事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再說他到底是誰的兒子,現在無從考證,都是推理分析的,有人說他是嫪毐的兒子,秦始皇的弟弟,這種說法站不住腳的,當初始皇已經把嫪毐兒子摔死了,再怎麼說也不會讓他存活於世。還有種說法,是扶蘇兒子,這種說法是現在主流,作為始皇嫡出孫子繼位最讓人信服,始皇的兒子這個沒兒子說法沒聽過,還有說是始皇的侄子的。總之這些都已經是推論了,沒有做實的證據。


支點車咖

關於秦王子嬰的的身世,史書的的記載因書不同而異,即使是同一本書,也有前後不連貫的情況。對於他經歷的記載也很少,他在史書上的出場,就是秦始皇去世後,趙高同胡亥準備處死蒙毅、蒙恬兄弟的當口,子嬰挺身而出,說公道話,希望胡亥不要殺害蒙氏兄弟。那麼,子嬰究竟是誰?他在秦始皇的族譜中,到底位居何處?根據史書,有如下記載:

一、弟弟說。《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趙)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始皇弟”,有人認為子嬰即秦始皇的弟弟。

二、兒子說。《史記·六國年表》載:“高立二世兄子嬰。”有人認為,就可以理解為“趙高擁立秦二世哥哥兄長(子嬰)為秦王。”如果按照這個說法,子嬰是胡亥的哥哥,那麼他即是秦始皇的兒子。

三、孫子說。《史記·秦始皇本紀》:“立二世兄之子公子嬰為秦王。”“二世兄之子”,即胡亥兄長之子,那麼子嬰就是秦始皇的孫子。

那麼,子嬰到底是秦始皇的弟弟、兒子還是孫子,才更接近史實一些呢?在下認為,按年齡上推算,子嬰為秦始皇的弟弟比較合乎史實一此。我們知道,秦始皇死於東巡之際時,五十來歲,《史記》載,子嬰仁德恭謹,在民間有聲望。如果是兒子,因為秦始皇的子女都在子嬰上臺後,被斬盡殺絕,很難有漏網之魚,兒子說難成立;

如果是孫子,子嬰在民間的聲望來說,因為有扶蘇在前如日中天的威望,有胡亥在後牢不可破的禁錮,很難形成自己獨立的聲望,加上子嬰還有兩個可以共同商量誅殺趙高的兒子,可以參與謀劃這種大事的,不可能是三歲小孩子,只可能是成年人,既有成年的兒子,子嬰年齡當在四十或五十歲左右,而這個年齡,與秦始皇相仿,則為其兄弟,更接近事實一些。

綜合以上分析,秦王子嬰應該是秦始皇的弟弟。當然,歷史往往是一層難以撥開的迷霧,倘有更加確鑿的證據支持兒子或孫子說,請方家不吝賜教,非常感謝!


帝國的臉譜

子嬰的身世說法不一,二世皇帝胡亥繼位,始皇子孫屠戮殆盡,子嬰不會是扶蘇或是其他始皇帝子嗣的後人。史載子嬰誅殺趙高,與其子合謀,“二世死,傳位於其兄子嬰”,按照史記記載,子嬰很可能是胡亥的兄長,但,胡亥的十七個兄長被殺了十六個,剩一個給始皇帝守靈,剩的這一個卻不是子嬰。那麼子嬰很可能是始皇帝兄弟的兒子,成矯造反,和始皇帝爭王位,卻未禍及子孫,所以,子嬰該是成矯的兒子無疑。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至於真假,只能待進一步研究。


岸芷汀蘭zl

我們一般說秦二世而亡,這個主要是因為秦王子嬰沒有稱帝,秦二世三年的時候,章邯投降了項羽,胡亥派人斥責了趙高,趙高索性派女婿閻樂率軍入望夷宮殺死了秦二世。

秦二世一死,趙高本想自己繼位的,但是他召集群臣,告訴了這個消息的時候,發現大家都不怎麼支持他,趙高擔心大家聯合起來殺死他,就只能迎立秦王子嬰。

趙高同時也說了,現如今,六國都起來了,秦朝只剩下原來的秦地了,所以子嬰稱帝已不合適了,只能稱王了。這個也就是秦王子嬰一般不叫秦三世的原因。

按照程序,秦王子嬰應該齋戒五天,然後到秦宗廟去拜祭先祖,然後就登基成為秦王。五天後,子嬰和他的兒子還有宦官韓談商量說:趙高讓我去宗廟,其實是想趁機殺掉我,我就裝病不去,他只能親自過來請,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殺掉他了。

果然,子嬰稱病不去,趙高多次派人來請,沒辦法,趙高只能自己來,在旁邊的宦官韓談直接就刺死了趙高,誅滅三族。劉邦攻入咸陽,子嬰投降,最後被項羽殺掉了。那我們再看看秦王子嬰究竟是秦始皇的什麼人?

扶蘇的兒子,秦始皇的孫子

這種說法流傳很廣,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前207年的時候,秦始皇是52歲,子嬰是跟自己的兒子商量,就說明子嬰的兒子至少是成年了,那麼秦始皇是不可能有已成年的曾孫的。

秦始皇的兒子

這個就法也有問題,因為胡亥登基之後,就將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女兒都殺死了,所以不可能還有秦始皇的兒子存活的。

秦始皇的侄子,成蟜之子

這種說法也有問題,成蟜是秦始皇的弟弟,但是他在前239年就叛秦投趙了,那麼秦國是不可能迎立成蟜之子為秦王的。

我個人的看法,是秦始皇其他的弟弟的兒子,畢竟史料只記載了成蟜,那麼可能還存在未記載的秦始皇弟弟,就像史料有記載名字的秦始皇的兒子也只有幾個,大多數是沒有記載名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