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學渣常覺得自己考得不錯,學霸老覺得自己考砸了?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如果你讀書的時間足夠長,很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兩類人:一類學渣,一類學霸。

考試考完了,如果你問學渣他們考得怎樣?他們可能會說考得感覺不錯;

學霸則經常哭喊著表示考砸了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如果你信了他們的話就太天真了,因為結果很可能是反過來的。

所以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水平越差的人常常自我感覺良好,而一些水平不錯的人反而很沒有自信呢?

實際上,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這種情形,因為我們都不善於評價自己,而且常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

這個現象,就被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有100多項研究發現,人類有虛幻的優越感,總覺得自己比別人棒。在許多研究中,感覺自己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比例是超出50%的,這顯然不科學。

比如,在對2家軟件公司的員工的研究中,分別有32%和42%的程序員認為自己在單位裡是屬於前5%的員工。

在另一項研究中,88%的美國司機認為自己的駕車水平高於平均水平。

平均來說,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比大多數人更優秀,不管是在健康水平、領導力還是道德情操方面。

最有意思的是,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

比如,在邏輯推理、語法、金融知識、數學、情商、醫學實驗操作、國際象棋等測試上得分越低的人越覺得自己水平和高手一致。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這是為什麼呢?

鄧寧-克魯格效應的發現人、心理學家鄧寧和克魯格認為,這是因為能力越差的人發現不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比如,在一項研究中,那些在大學辯論賽裡排倒數25%的隊員輸了80%的比賽,但是他們卻認為自己贏了60%的比賽。

這些人對辯論規則並不熟悉,因此連自己什麼時候被別人駁倒了都拎不清。

換句話說,水平差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可是,這個現象並不只適用於那些學渣,我們所有人都會在某個方面覺得自己的水平和專家一樣好,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擅長的領域。

不過當你對某個領域有了一定認識以後,你反而會開始能夠認識到自己和高手之間的差距,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水平中等的人常常不自信的原因。

他們開始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那麼,那些高手會怎麼看待自己呢?

高手知道自己知道,但是他們卻會犯另一種錯誤——認為許多人和自己一樣厲害,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所以,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都很難對自己有清晰的判斷。

學渣常常毫無自知之明,學霸則覺得大家都和自己一樣厲害,而中游選手對自己也很沒自信,所以會出現文章開頭的那種情況。

那麼,怎麼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真實水平呢?

首先,忠言逆耳,多聽別人的評價。其次,多學習,你知道的越多,就越不容易掉入自我膨脹的陷阱。

這些道理,在留學的過程中也受用。

为什么学渣常觉得自己考得不错,学霸老觉得自己考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