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地缘博弈

叙利亚的地缘博弈

在叙利亚这次的动乱中,还有两个城市也是反对派比较集中的地区。一个是霍姆斯北部,同样受益于阿西河和霍姆斯湖的“哈马”省;另一个则是幼发拉底河谷的“代尔祖尔”。虽然说这几个叛乱城市,在整体实力上无法与大马士革PK。但由于它们都处在重要的农业区,动乱本身不可避免的对叙利亚的农产品供应造成了很大影响。

要是说阿西河上游的中,叙利亚还可以凭借对黎巴嫩的地缘政治优势,施加强力干扰。甚至在很多叙利亚人以目中,黎巴嫩还是有机会,“回到”叙利亚的情报的。那么让土耳其割取了阿西河下游平原,就是叙利亚心中永远的痛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叙利亚从占据地缘优势的土耳其手中,拿回阿西河下游平原的机会基本为零。以这片平原为核心的,被称之为“安条克”的土地(现在叫安塔基亚),不仅让叙利亚的民族主义者们耿耿于怀,更直接与掌握叙利亚军、政大权的阿拉维派有密切的地缘关系。至于究竟是什么关系,安条克又是如何被土耳其“合法”的拿走,我们下次再解读。

我们先来解释下什么是“安条克”。很多人知道“安条克”,是因为十字军第一次东征时,曾经以阿西河下游平原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安条克公国”(1098——1268年)。而这个欧洲基督徒在阿拉伯半岛取得的第一个据点,并不是“安条克”这个地缘标签的首创者。实际上它的历史还要早上1300多年。

公元前4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仅仅用了10年时间便创立了西起巴尔干半岛,东接南亚次大陆,南至尼罗河流域的“亚历山大帝国”。不过在这位英年早逝的君主离世之后,他手下的高级将领们便瓜分了帝国的领土。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认为这些将领不够忠诚,谁让这位病逝时只有33岁的君主,没有留下子嗣呢。

在这次瓜分中,击败竞争者得到两河平原和波斯高原的将领叫作“塞琉古”(也译作“塞琉西”。其后,它又向西夺取了现在的叙利亚地区,并将国土延伸到小亚细亚半岛的东南部。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塞琉古帝国”的王朝,也被认定为叙利亚历史上所建立的第一个帝国。其政治中心,便是在阿西河下游平原。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塞琉古将自己在阿西河下游平原西部的帝都,命名为“安条克”。

实际上,统辖波斯高原和两河平原的帝国,将地缘中心放在安条克并不是个好主意。不过,鉴于塞琉古帝国的建立者来自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无论是从寻找归属感的角度,还是恢复亚历山大帝国的角度看,安条克都是不折不扣的枢纽。如果从欧洲出发的征服者和商旅,先跨越狭窄的土耳其海峡进入小亚细亚半岛的话,他们在穿越小亚细亚半岛后,准备进入新月沃地时,首先到达的就是安条克平原;而如果你从地中海沿线任何一个点,试图从海路进入新月沃地乃至更远的东方的话,阿西河口一带也是最佳的登陆地点。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这里也是东西方丝绸之路的终点。从东方而来的商旅,在这里就会把货物卖给那些中转商,让他们继续把货物转运到地中海沿线的那些文明之地。

既然安条克平原具有如此重要的枢纽地位,那么这片土地就不大可能只被马其顿人和十字军所看中了。事实上在基督教的历史上,安条克平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耶稣被犹太人出卖给罗马人之后,他的门徒开始沿商路向外传教的过程中,安条克(原名“安提拉”)被认为是最早以基督教名义传教的地区。从这层意义看,将安条克称之为基督教的摇篮并不为过。

古典时期发生的那些历史故事,足以证明安条克的地缘地位。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的开挖,东西方商路必须以“海——陆——海”的方式中转交易。那么走西亚裂谷带最北端的安条克,会比走裂谷带南边的苏伊士,更快到达东方那些文明中心。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安条克的这种枢纽地位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苏伊士运河线全程海运的成本优势,足以把安条克从东西方交通枢纽的位置,拉低到地区枢纽的地位。

即使不再承担东西方交流的重任,从板块位置来看,安条克也是小亚细亚半岛、亚美尼亚高原、阿拉伯半岛三板块的纠结之地。如果有一个帝国由上述三板块组成,那么安条克平原会是政治中心最好的选择。然而不幸的是,最后控制这三个板块的奥斯曼帝国,对向欧洲扩张更感兴趣。为了这个战略方向,他们更愿意把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取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变身为自己的政治中心(更名为“伊士坦布尔”)。这种选择也不能说错,毕竟在突厥人崛起之前,除了波斯人曾经透过小亚细亚半岛向欧洲渗透过以外,大部分时间,小亚细亚半岛都是欧洲人向亚洲渗透的跳板。也就是说,即使出于战略防御的角度,突厥人也更倾向于把政治中心,放在压力最大的一面。

如果奥斯曼帝国不分裂,那么不管安条克是不是政治中心,它的地区枢纽地位还是可以在帝国内充分体现的。只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突厥人不得把阿拉伯板块从自己的板土上分割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小亚细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与阿拉伯版块相接的安条克平原,也成为了两个族群争夺的焦点。由于土耳其人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的亚美尼高原,而阿拉伯国家中,由叙利亚承担了连接两河流域和西亚裂谷带的任务,所以安条克也转而成为了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争夺的焦点。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单从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实力对比来看,完全占据高地优势,又拥有充足水资源的土耳其,显然是属于优势方。不过我们不要忘了,一战之后的阿拉伯半岛,是协约国的战利品。而代表协约国来争夺阿拉伯半岛利益的英、法两国,又把争夺的重点放在了地中海沿线。在两国的分配方案中,黑门山以北的大叙利亚地区(包括黎巴嫩),被加上了“法属”的前缀,成为了“法属叙利亚”。也就是说,现在站在土耳其人面前,与之争夺安条克的并非阿拉伯人,而是法国人。作为战败国的土耳其,可以说是没有机会胜出的。

一般情况下,叙利亚再从法国人手中独立出来后,就可以正式、合法的继承安条克了。虽然土耳其人很有可能还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不满,甚至发动战争争夺,但主动权就在叙利亚一边了。这就好像以色列虽然通过战争得到了戈兰高地,但英、法两国当初的划界,却始终无法让以色列把这种胜利,转化为政治成果。

这种实力较弱的板块因祸得福,得以在强邻重压力下,谋得争议板块的情况,在后殖民时代其实在很多地区都有发生。就好像如果东亚能够在没有西方殖民者干扰的情况下进入现代国家行列,中国在西南的国境线,是否有机会再向南推进点就会明白,殖民统治虽然严重的伤害了被殖民国家的主权,但在客观上也的确让一些实力较弱的地缘板块,借力在和它的强邻打交道时,获得更多的利益。

假如这个世界再没发生什么大事,让土耳其对法国人的战略价值突然提升,也许直到今天“安条克”还是叙利亚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这件大事终究还是在叙利亚独立之前发生了。为了更大的战略利益,叙利亚的“安条克”,也被法国人出卖给了土耳其。这件大事,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