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滿瓊島的背後文章

關注博鰲亞洲論壇,關注不一樣的海南。接來來,我們要帶大家去行走海南,領略那裡特有的“綠色”。海南是我國第一個生態示範省,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讓全國人民羨慕。在海南,綠不僅僅是一片樹林、一塊草地。更是一種生態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和想象中的不同,在這個0.4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種樹居然是島民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我們上島時,大學生村官何欣宇正帶著當地漁民忙著刨坑種樹。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這紅色的土是海南本島的土,紅土。它可以固水。因為(北島)本島這種沙是珊瑚沙,它存水的功能比較差,澆下去水會直接滲透到下面。所以說要往下面墊一層紅土再種。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在海島種樹並不容易,七連嶼更是如此。不但土要從海南本島運來,樹苗也要經過三天的長途跋涉才能來到這裡。七連嶼這些小島周圍的珊瑚礁水淺,運樹的大船靠不了岸。漁民們只能跳到水裡,用自制的浮板把樹苗拉上岸。那究竟為啥費這麼大勁種樹呢?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我們不種樹的話,這一片等到有颱風季的時候,海浪衝刷上來,這一片沙灘會被海水捲走。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沒有這個樹根的話,(沙灘就會被)侵蝕得更嚴重,可能就再往裡面多少米都有可能了。這不敢想象。

海島植新綠 保護海龜大產房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不僅保護著海岸線,北島上的樹還保護著另外一種精靈。綠海龜,瀕危保護動物。北島是它們的產房。海龜要爬上平緩的沙灘,把卵產在靠近樹林的沙土裡。如果沙灘消失,只剩下礁石或者懸崖,那麼海龜就會“迷路”。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 何欣宇:對,我們北島的第一窩。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北島社區居民符永波:對啊,我們每天早上都來轉一圈。看有沒有海龜上來。發現它上來這裡做窩。下蛋在這裡了。

海南三沙市北島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助理何欣宇:這是我們兩委幹部拍的(視頻)。它們就一隻出來後,後面譁全出來了。我們看著也很開心。這一窩孵出來好多隻。如果一窩只出來兩三隻,我們也會失望,有失落感。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經過多年保護,來七連嶼各島產卵的海龜逐年增多。從2014年的56窩,增加到2017年的172窩。3月30日,北島今年的第一窩小海龜誕生了。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可是和我們印象中的火山不同,這座休眠火山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綠”。大家看,火山口四周都被茂密的植被所覆蓋,環繞著火山還有大片的森林。面積佔到了海口市總面積的一半。

這裡距離海口的市區近在咫尺,站在山頂就可以看到城市的全貌。可是十年來城區範圍沒有往這邊推進一步。火山周圍的森林被作為城市的“綠肺”嚴格保護了起來,禁止進行工業和房地產開發。換來了這一片綠色。

生態守紅線 雨林綠多姿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不但有綠色的火山,還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僅僅尖峰嶺就有2800多種植物,4300多種動物,被稱為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大樣地。為了保護這片綠色,海南同樣也畫出了“生態保護紅線”,以熱帶雨林為代表的重要生態功能區,覆蓋了全省陸域面積的三分之一。看完了森林的綠色。我們再去田間地頭,看看另一種生機勃勃的綠色。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南繁基地就好比是一個大溫室。全國的科研工作者來這裡,利用熱帶的氣候條件進行育種試驗。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有趣的品種。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楊小鋒:一二三。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小鋒:這是我們選育的巨人南瓜品種。像這麼大的接近兩百斤。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小鋒:得四五倍吧。你像這個紅色的板栗南瓜,它的糖度很高,比西瓜還高。這種叫金絲南瓜,蒸出來後筷子一攪,像粉條一樣,很好吃。

南繁: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南瓜兄弟看完了,再到南繁基地的田間地頭去你就明白,這裡的農作物的品種簡直超出了你的想象。在這裡,你還能看到一萬多種不同品種的水稻種在一塊田。而農業的高科技不僅僅體現在品種上,科學研究的時間也在這裡實現趕超。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澤田:有了海南這個大的天然的大溫室,這個溫室,冬天我們就可以加一代,甚至加兩代。這樣就縮短了我們育種的進程。

到了秋冬季節,6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就像候鳥一樣飛到海南,在這裡當起了幸福的農民。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德華:你有這個事業,可能就把其它的看淡了。你坐那打麻將也是奔著“胡了”。成功了這一把。我們追求的就是,育成了自己想要的結果(種苗)。那就很成功。

此刻,正是海南哈密瓜的收穫季。說起哈密瓜,都會想到新疆。而此刻新疆的哈密瓜還沒播種,海南就已經豐收了。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哈密瓜種植商李新:全中國人民過春節吃的哈密瓜,都產自海南島。哈哈。

來自新疆的種苗,冬天在海南生了根。像這樣300畝地的哈密瓜基地,一年收穫兩季,利潤就有600多萬元。不僅解決了冬天吃瓜的問題,種子在這裡變成了金子。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小鋒:不但賣到全國各地,還走向了“一帶一路”國家。像越南、柬埔寨、老撾這些國家。品種、技術、農資,基本都出去了。現在我們(海南全省)哈密瓜產業產值至少有四十個億。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為了保護紅樹林,海口成立了我國第一個紅樹林溼地自然保護區。你看,這些原本的魚塘,現在成了紅樹林的“幼兒園”,種上了各種紅樹植物的幼苗。保護區裡紅樹植物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還在逐步增加。

打破“水泥板” 把綠帶進城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一邊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一邊也在想盡辦法“增綠”。為了讓海南的“綠”可以更多人共享,河流治理專家開始了大膽的嘗試。把紅樹林從海邊帶到了城市裡,“卸掉”了內河的水泥護坡。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南海口市水務集團黨組書記鄧新兵:不能把城市變成一塊鋼筋混凝土板一樣。就是要打破它。讓土壤、植物和水充分得到交換。以自然為師,重造我們的生態系統。

一點改變,把綠帶到了身邊。海口穿城而過的美舍河,沿線七公里竟然長出了四萬平方米的紅樹林。從前的死水灣搖身一變成“梯田”,不但每天可以自然淨化5000噸生活汙水,還成了城裡人都愛去的生態公園。綠樹成蔭的海南用全年超過99%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讓生態成果全民共享。

海口市民:搞這個公園後,人來多了。幸福啊,滿意。

绿满琼岛的背后文章

海口市民:覺得這個環境好,空氣好,然後孩子也喜歡來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