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擘齊聚青海共謀未來

光伏巨擘齊聚青海共謀未來

光伏巨擘齊聚青海共謀未來

光伏巨擘齊聚青海共謀未來

光伏巨擘齊聚青海共謀未來

光伏巨擘齊聚青海共謀未來

光伏巨擘齊聚青海共謀未來

世界光伏發展看中國,中國光伏發展看青海。

開放合作、綠色發展,為了凸顯青海綠色發展的理念,青洽會期間,連續9天216個小時,青海使用清潔能源發電,實現零排放,在全國範圍內尚屬首次,彰顯青洽會的綠色品質。6月27日,“清潔能源發展——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與政策研究論壇”盛大開幕,全國光伏“大咖”們齊聚高原,共商全球光伏產業大計,分享前沿技術、深化學術合作、共謀良性發展,為我國光伏技術進步和清潔能源發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我省主要致力構建水—光—風—熱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全產業鏈,全力打造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的清潔能源基地。截至2017年年底,青海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和發電量居全國前列,太陽能發電量居全國第一,集中式光伏電站的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二。清潔能源裝機佔比已經超過了85%。

在當天的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介紹,近年來,我國光伏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補貼需求持續擴大,部分地區棄光限電的問題,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急需引導行業發展重點,從擴大規模轉向提質增效,促進光伏行業練內功,強體制,提高核心競爭力。青海省要深刻認識新時代光伏高質量發展新形式、新思路、新任務,合理把握光伏發展節奏,同時,突出抓好存量光伏項目的消納問題,確保實現棄光電量、棄光率雙降。

青海具有得天獨厚的太陽能資源和適宜光伏建設的資源,在此次格爾木領跑基地企業優選中率先實現光伏電價基本接近平價上網水平,青海要再接再厲,多策並舉。一方面,切實降低光伏發電的非技術成本,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讓光伏企業輕裝前行。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不斷促進光伏發電成本下降,力爭早日實現平價上網。

未來青海可壯大硅晶體產業

●演講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德仁

硅晶體是光伏產業的必備之物,要發展光伏產業,對於光伏材料硅晶體的改進勢在必行。在過去的十年中,太陽能光伏產業已經成為了發展最快的高科技產業。而對於硅晶體的研究和創新全世界的科研部門也一直未曾停下腳步,他將世界各國最前沿的硅晶體生長技術、加工技術等內容向與會專家進行了介紹。楊德仁說,在可預見的將來,硅依然將是光伏產業的主要基礎材料;硅晶體生長和加工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將極大促進光伏產業成本的降低。未來,青海也可以多瞭解和研究探索硅晶體技術,壯大硅晶體產業和光伏產業的發展。

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最重要

●演講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 郝躍

當今社會,化石能源越來越受到限制,主要體現在汙染和成本攀升方面,因此發展清潔能源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光伏產業。如今光伏產業已到了一個基本上應用的階段,光伏產業的發展得益於光電轉換,而光電轉換的核心是器件。對此,郝躍院士從能源消耗與太陽能、硅基電池及新興薄膜電池技術、硅基電池發展階段等方面介紹了器件的重要性。他最後總結到,高效的硅基電池將逐漸成為電池的主流結構,硅和鈣鈦礦疊層電池結構有可能成為2025年後的一種重要的商業化的電池結構。

晶體硅將成為萬億美元的產業

●演講嘉賓: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教授 阿美·阿貝勒

光伏產業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且在未來十幾年中光伏產業還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阿貝勒教授在演講一開始就肯定了光伏產業的地位,隨後他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光伏組件價格學習曲線、光伏發電的成本和產業化晶硅電池效率提升路線圖,並分時代說明了光伏技術的研發焦點。阿貝勒教授認為光伏仍然有較大成本的下降空間,未來20年裡,晶體硅光伏技術仍將主宰光伏產業,促進光伏產業快速發展,且將成為萬億美元級別的產業。

國內可借鑑德國新型技術

●演講嘉賓:德國弗朗霍夫研究所主任、博士 哈里·沃斯

德國和中國雖然遠隔萬里,兩個國家對於光伏產業的發展不同,但是德國光伏業發展仍有一些經驗可以學習和借鑑。對此,哈里·沃斯博士以德國國情和現狀為例,從德國能源轉型模式和德國成就與錯誤兩方面入手,重點介紹了德國發展光伏產業的現狀。由於一些原因,德國再生能源法案在國內出現了剎車的問題,對此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進行干預。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可以進行學習和借鑑德國經驗和做法,更好地發展光伏產業。

水-光-風多能配置問題需解決

●演講嘉賓:天津大學前沿技術研究院院長、教授練繼建

規模最大的水—光—風多能互補工程就是龍羊峽。水—光—風多能互補,龍羊峽的調峰調頻能力都在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效應都非常顯著,為多能互補開發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目前建設規劃中的黃河上游千萬千瓦級的水—光—風多能互補系統,指的茨哈峽、班多、羊曲構成千萬千瓦級的基地,要關注這麼幾個問題,就是不同光伏類型容量的配置問題,還有光伏發電必要的儲能裝置的配置問題,水電站跟光伏電站的合理優化配置問題,以及光伏發電跟風力發電的容量配置問題,以及水風光綜合優化配置問題,這些問題都要亟待解決。

做好三大任務保持光伏綠色發展

●演講嘉賓:西北旱區生態水利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安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周孝德

對光伏產業的發展,包括我們開展的光伏電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完全符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需求,以及國家科技發展的需求。我們必須要完成三個任務,一、從宏觀的角度來探明大型光伏電站建設對區域氣候土壤、植被的影響機制。二、從微觀層面上,揭示大型光伏電站建設生態恢復與土壤養分、微生物響應機理。三、要構建光伏電站影響下區域生態環境效應評估體系。一定要給出定量的評價結論。這是我們要做的三件事。

為完成這三個任務,要分兩期實施,一期歷時3年,從今年開始到2020年,第二期從2021年到2025年。在空間層面上,我們的研究範圍是地處柴達木盆地南面的共和縣顯著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徵,地勢高,典型的溫度草原生態系統,由於降水偏少和過度放牧等原因草場退化比較嚴重,沙漠化趨勢明顯。後期拓展到整個共和太陽發展園區是幾百平方公里,要系統的、全面的、長期的觀察和判斷光伏電站大規模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定量給出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