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是什麼意思?

歷史調侃

理解一個概念或者觀念,要放在一個具體的思想體系中。泛泛而言,這是什麼意思,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依於不同的體系,可以給出很多種不同的解釋,而或有道理,或無道理。換言之,所謂「大道至簡」,只是一種空泛的日常概括,可以應用在很多不同的語境之下。


我看到有人就把「大道至簡」理解為「要言不煩」的意思。

也有人把「大道至簡」理解為終極規律或真理並不複雜。


這當然都是合適的。但如果一定要用老子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大道至簡」並非《道德經》的表述,但我們用《道德經》中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卻也是能給出合理的解釋的。


首先是從相反相成的角度來說。「相反相成」是老子很重要的思想,「反者道之動」嘛。既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順著推出「大道至簡」,似乎也並不是很突兀的事情。


當然,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解釋,為何「大道至簡」呢?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有著「事實」與「價值」兩方面的意義。「道」既是創生萬物的本原,也是萬物的總規律。對人而言,「道」也是人應遵守的規範。所以《道德經》中常見的論述方式就是:先說道如何如何,然後說人也應該像「道」一樣如此這般。


而老子認為世界紛亂之源在於人的慾望無盡,相互征伐。所以主張人應該自然而然,沒有多餘的慾望和爭競之心。在老子看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明服採,就是多餘,是社會分紛亂之源。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誇。非道也哉。」《道德經·五十五章》

所以人類社會種種令人眼花繚亂惡的財貨文采,表現為一種紛雜,而這種紛雜會引起各種爭鬥,以至於社會大亂。所以在此意義上,可說「大道至簡」。既然「大道至簡」,那麼人也應該「至簡」,那些多餘的紛亂就該去掉。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道德經·六十四章》

這是以老子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


正如我前面所言,「大道至簡」只是一種空泛的日常概括,可以應用在很多不同的語境之下。可以用老子思想理解「大道至簡」,也可以用別的思想來理解「大道至簡」。


比如說,墨子主張兼愛,那麼對墨子而言,「大道」就是「兼愛」。墨子在論述兼愛的時候,一再說,實現兼愛並不難,非常簡單,只是人們不去做罷了。那麼墨子也可以說「大道至簡」。這也是沒什麼毛病的。


所以「大道至簡」是什麼意思,那得看你在什麼樣的語境下用它。脫離了具體的思想體系,它本身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內容。


孫虛白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很好理解吧?

說實話有些廢話連篇、連拉7-8個屏幕還沒到頭的答案,我的做法就是直接忽略這些答案,因為我知道大部分這種答案,都是生拼硬湊毫無營養的答案,這就叫“

多言數窮”。

有些人一輩子都沒做過向高層的簡報,沒見過集團的大老闆,沒有直接面對過廳局級,省部級幹部。

你試試看用1萬字的篇幅跟這些人物,做個彙報試試看?

不把你撤職就算好的,2015總理的政府工作包括,事關全國13億人民的國家大事,才多少字?

一萬七千字。

大道至簡,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

《莊子·知北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談者無語

道是邏輯的支點,是無差別的,是1=1(廢話,也是真理)。

它簡單,普通大眾都可以理解,構築在其基礎之上的推論才是科學的、樸實的和普適的。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是一個系統,系統由一個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組成。兩個方面相互轉化必然有一個轉換關係,這是三。兩個方面在轉換關係作用下,呈現的形態,即為萬物。

例,市場(系統)是由供求兩個方面組成,供求時刻相等(W=W,1=1,是廢話,但也是思考的支點),因此,釋放需求就是釋放供給,提升民眾的購買力就是提升供給能力(生產效率)。居民富裕程度越高,社會效率越高,社會效率越高,居民經濟自由度程度越高,居民經濟自由度越高,社會創新能力越強,社會創新能力越強,國家越強大。因此,

民富則國強,而不是國富民強。這裡1是100%,W也是100%,100%是一個任意值,是供求交易呈現的結果,而不是固定值。

例,金融系統由存款和貸款組成。存貸大體平衡,稱之為資產負債平衡表。公眾的存款是銀行的貸款,貸款人的貸款是銀行的存款,貸款人的貸款會通過支付成本轉化為新公眾存款。因此,M2也是一個動態交易值,而不是印刷值。明白這個邏輯,你會發現:新金融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創生(再此不在展開)。

2、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典型廢話。

但實際是讓你換一條跑道,重新定義新跑道,新跑道比舊跑道更加合理,能夠容納舊跑道成員,達到共贏。他人選擇新跑道過程中,定義跑道者不戰而勝。


高金波

這裡麵包含三層意思,個人領悟。

第一層:原意。《道德經》是相對論的基礎,辯證法的起點。老子說前後相隨,高下相頃……都是對立並統一的。大和簡既對立,又統一。大的“道”都是由“簡”(小)開始的。積小成大。是故有“九層樓臺,起於累土”及“為學日益”等。

第二層意思:大道至簡。宏觀應相對簡單,微觀應相對複雜。故有“治大國若烹小鮮”。一條大河浩浩蕩蕩直向東去,路線不復雜。要抓河裡的魚就太複雜。引申為路線簡單,工作複雜等。善於抓主要矛盾,提綱攜領。

第三層意思:迴歸。社會,歷史,文化,科學等等之“道”是從最簡單的開始的。就象數學從“1”開始,而後複雜,變化,“和光同塵”。最後依然要回歸簡單。塵歸塵,土歸土。就象一杯混水,好事者想盡一切辦法來使其清澈。其實都是干涉,人為製造混濁。所以老子推“無為”——自清。世間一切運動均遵守“圓周法則”包括人類活動。所有運動會回到最初的狀態。人為推動不過是製造混亂,增添複雜程度,破壞平衡法則。

所以有人說:因為簡單,所以快樂。

我補一句:因為需要,所以煩惱。——自愚。

入“道”也罷,修行也好。別進去了出不來。出不來,就是奴僕。“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別得不著“道”,又失了我。

道入我心,天下皆道;人入道心,天下無人。天下無人,道有何意;有用為人,無用為道。損之又損,道亦無道。


來去無意58911149

挑戰一下這個問題,問題有點大,大道至簡,是什麼意思呢?

這些公式都很簡潔,要素、要素之間的關係表述了複雜的理論。

現象可以複雜,大至天體的運動,

小至一個球的運動,這些表現出來的現象很複雜,

但人類發現背後隱藏的規律,

以一種簡單的形式去把它表述出來。

一旦被表述出來,

就是從複雜的現象中創造出簡單的形式去表述,

反過來再利用這種簡單的形式去駕馭複雜。

大道至簡,以簡馭繁,就是這個道理。


大【道】至【簡】,這個【道】是通過【簡單的形式】被表述出來的,但這個【道】不一定是本質或真理,這種表述,只能說正確,在一定的時間空間範圍內成立,並能解釋已有的現象,還能預測一些未來。正確都是相對的,可以被否證。科學的東西,就是能夠被否證。

這個【道】一旦被表述出來,

在一定的時空正確,

並不能被否證,

就變成了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

人們可以使用這些簡單的【知識】來駕馭一些非常複雜的事物,

這些事物包括飛機的運行、天體的運動等等。


系統,世界有大大小小的系統組成,子系統、系統、超系統。

子系統又有子子系統,超系統又有超超系統。

應該什麼去表述一個系統呢。

人們通過三個簡單的元素【要素、要素之間的聯繫、功能】去表述一個系統。

人們從世界存在的複雜系統中設計出一個簡單的形式來表述系統,

反過來再用這種表述去駕馭大大小小的各種系統。

在系統的世界,也是要做到以簡馭繁。


大道至簡的簡單,可以【搬動】大山。

大道至簡的簡單,可以改變世界。

大道至簡的簡單,讓我們可以做到以簡馭繁。


結論:

大【道】至【簡】,這個【道】是通過【簡單的形式】被表述出來的,但這個【道】不一定是本質或真理,這種表述,只能說正確,在一定的時間空間範圍內成立,並能解釋已有的現象,還能預測一些未來。正確都是相對的,可以被否證。科學的東西,就是能夠被否證。

以【簡】馭【繁】,人們通過表述出來的【道】來駕馭複雜的【事】【物】。


感謝:

還好,人生有點機緣,曾遇【高老師】指點,認識到了一層道理,

【從複雜的事物中設計一個簡單的形式來表述事物】,

【通過設計出來的這個簡單形式反過來駕馭事物的複雜】。

這句話我差不多花了半年才能理解。


認知框架

按人們對大道至簡的理解,有的人認為是:大道理總是簡潔明瞭,要言不煩(繁);還有的人認為是:大道理都很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即可說明。試舉例如下:“上善若水……”——處下不爭;“大智若愚……”——勿恃聰明;“淡泊恬適……”——明心立志;“滴水穿石……”——持之以恆;“厚積薄發……”——以柔克剛;“海納百川……”——包容涵藏;“戒驕戒躁……”——平等待人;“涵養心性……”——靜定歸真;“心誠則靈……”——唯德感天;“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大道至簡”是道家學子對《道德經》思想內涵的一種概括以及由衷的感嘆,如“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至簡”,悟在天成!“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大道至簡”,以一貫之!“大道至簡”,簡而微妙!“大道至簡”,居敬行簡!“大道至簡”,切己體察!“大道至簡”,無為自化!“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大道至簡”給人們帶來的啟發是:大道理(基本原理、規律、法則……終極真理)是極其簡約的,並非多麼廣博和高深。若是過分解讀,或是言不及義,都可能對於大道造成曲解,這類假道理懂得再多也不得要領。因此,有人將悟道認定為得到了師父真傳,所謂“真傳一句話……”,就是“大道至簡”的由來。


來取笑

先秦文章,用的是古文字,必須用古文字的造字本義來理解,否則,肯定是錯的,或者肯定是自我主觀想法的杜撰。

“大道至簡”的關鍵是“簡”字如何理解。

簡,竹間。古文字中,竹:分散細碎的個體,即,單獨具體的事物;間:暫時非常適合的;故,“簡”字的造字本義是:與當前某事的具體需求暫時形成了特別匹配的關係,即,此時此刻最恰到好處的東西。退一步,甚至可以理解為權宜之計。

我們看,簡捷,簡便,簡介,都是權宜之計,並非長久之計。即便是“竹簡”,也是說,沒別的,臨時只能在竹子上刻字。竹簡容易被破壞,甲骨、金鼎能保存幾千年,這才是長久之計。

所以,非常明確,老子說“大道至簡”,意思是:真正的聰明人,有大智慧的人,絕不是凡事一成不變的人,認為什麼是最好的人,一定是:針對每一件具體事物的具體需求,總能做到恰到好處的人。每一件具體事都能做到恰到好處,做到動態匹配,一輩子一直處於動態匹配之中,當然是人類的最高智慧。

按照道家的這個思想,世界上沒有真理,沒有最好,每一件具體事都做到了恰到好處,才是真理,才是最好。這才是真正的中華智慧。

比如說夫妻關係,一味的遷就對方,一味的自我中心,都是傻子。人家快急眼了,你就老實點,倆人相安無事,你就可以忙點自己的私事。

再比如說國際關係,今天倆人好了,明天倆人臭了,都很正常,該香的時候香,該臭的時候臭,針對具體環境和需求,每件事都能做到恰到好處,才是大道,才是真正的中華智慧。


老慢

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 是東周李耳 老館長 (周守藏室之吏 專門管理 周朝皇家圖書 及檔案 )在老子一書中 提出的精闢 宇宙論 。

我懷疑 是他從古籍(或許是 外星人留下的檔案) 看來的!

李老先生說: "大道至簡。 "

而道是"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分, 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又說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而宇宙中至簡者莫若數學 !大道至簡是說 大道是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 表達出來的。 以道從旡到有物,最簡單的就是數學之正負數計算 。合一為旡( 0數 ),其分為一陰(負一)一陽(正一 )。這一陰一陽形成道。 這時,.道是靜態的!

當有物由靜開始轉動(混成),這動宇宙( 有物混成形成一動點) 開始向外伸展變為一面(二軸如數學中之一點左右伸出 X軸的負正軸 和 前後伸出Y軸的正負軸)。動 宇宙這一動面 (二軸面) 越轉越厚混成立體 (形成Z軸)。當陰陽互濟時,宇宙開始平衡對稱,形成初始宇宙。

只有當 初始宇宙形成後 ,才能有天地, 才能生萬物。

李老先生 能有如此超前宇宙 形成過程的知識(點生面, 面生立體) 真令人讚嘆, 見解如此簡單 ,但很正確 !真令我懷疑 他是從 外星人 留下的檔案 中 看到的! 周朝人 那有如此知識呢?


勤奮的kc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知行合一,得到功成。

在這個世上不管做什麼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實則不易,只有用自己的真心、汗水、智慧、操守、無私以及做人的品行努力的實踐磨鍊才有可能功成名就…


大道指的是基本方法,原理,規律。

行指的是行動。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一件事情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實施起來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意外和阻礙,實施起來很困難。這就是大道至簡,知易行難的一個例子吧!

這句話最難的還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應主體,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併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併知,認為行便是知。

只有實踐和認識相互作用,合二為一,成功才能更容易到來!


煮酒笑醉生

如果我們用小孩的眼光看大道至簡就容易多了,但大家不一定認同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比成年人更有智慧,所以我們先說說孩子。

在網上有一個反智段子,說的是有一個人加了一個物理博士群,有人問一滴水從高空落下會不會砸死人,然後群裡面的人開始論證這件事,然後那個人說你們沒有淋過雨嗎?頓時群裡面一篇寂靜,然後這個人就被踢出去了。

假設這個段子是真的說淋雨的人是成年人的心,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心,而那些物理博士則表現出了赤子之心,他們就像沒淋過雨的孩子一樣好奇所以然,而不是知其然就滿足了。是啊!見過下雨都知道,水滴從高空落下不會砸死人,但為什麼不會砸死人了?這是隻有擁有赤子之心的人才會想到。

瞭解道教的人都知道我們提倡赤子之心,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在道教的表現就是修行有元嬰期。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儒家也提倡赤子之心,孟子曾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這裡的大人指的是有地位有成就有修行境界的人。就像大家都知道蘋果熟透了要落地,但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和牛頓才會問,為什麼蘋果熟了要落地?成長後依然不失赤子之心的牛頓搞明白了這個問題,他成了大人物名垂青史。

儒道都崇尚赤子之心的原因和《易》有關,在《蒙卦》中說:“蒙以養正,聖功也。”大家在市面上看的肯定都是在說這是在說給孩子做啟蒙教育很重要。但大家要知道是這裡蒙以養正,是用蒙來養正,而不是正以養蒙以正來教養孩子,也就是說這句話是給大人說的,是勸大人用赤子之心來修養自身。

我們口語中的不忘初心,我們傳統認為小孩說話準,喜歡過年過節騙小孩說吉利話都是對赤子之心的推崇,只是大家忘記了它們的原因而已。

佛教說人人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儒家的孟子吶喊:“人人皆可為堯舜。”孔子在《中庸》中警告後人:“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我們道教的《西升經》中說:“人在道中,道在人中。”經中還說:“道不遠人,人自遠道爾。”

道家認為人的天性是接近道的,是認同孔子在《中庸》中說的:“率性謂之道”的。大道至簡,簡在何處啊?就簡單在你只是要找回小時候的你而已,也就是讓人找到真正的自己。在最後說點廢話,雖簡但難!不如先找初心,找到自己的初心也就能慢慢找到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