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微故事」一個身份,多重稱呼~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他是當地青少年的“普法叔叔”

他是鄉村百姓的“普法大喇叭”

他是新媒體時代的“普法潮人”

在多重稱呼之下 他其實是一名普法人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人物名片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李 永 軍

1980年出生

2005年參加工作

現任宿州市碭山縣司法局

法治宣傳負責人

//所獲榮譽:

  • 2016年,被評為2011-2015宿州市“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個人”

青少年的“普法叔叔”

“李叔叔,這些年每當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總想起你安慰我的那些話語……”最近,一名叫陳某某的少年通過爺爺轉達了向李永軍的謝意,將李永軍的記憶拉回了三年前……

2015年,在校學生陳某某因為與同學發生矛盾,將對方打傷,觸及了刑法,事後取得對方諒解,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李永軍是矯正小組中的法治宣傳員,他細心發現,由於陳某某早年父母離異,長期跟爺爺、奶奶生活,心理上有孤僻、不合群等現象。為此,在進行法治教育的同時,李永軍還給予陳某某適當的心理輔導,引導其逐步走出心理陰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陳某某不但順利解矯了,而且在2016年的高考中順利考取了一所高職學校,開啟了新的人生路。當時,陳某某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李叔叔”。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陳某某解矯了,但李永軍的工作沒有結束。他認為,在青少年普法工作中,單純的說教,效果不是很好,應該加上心理輔導的內容。

為了豐富心理輔導方面的知識,李永軍主動找到宿州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任博傑,說明自己的想法後,得到任博傑會長的大力支持。2016年7月,碭山縣“心理諮詢師助陣青少年普法1+1”專題活動在宿州市率先開展,以宣傳法律知識與心理健康常識為主題,由碭山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碭山縣委宣傳部、縣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縣關工委、縣司法局、縣教體局、團縣委、宿州市心理諮詢師協會等聯合舉辦,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法治宣傳教育成功融合,掀開了碭山縣普法教育的新的一頁。

據統計,2016年,碭山縣共舉辦普法宣傳知識講座、法律知識競賽、團體心理輔導等相關活動33場次,發放普法宣傳材料10000餘份,受教育師生達2萬人次,在全縣中小學中形成巨大的影響力。李永軍也成了孩子們口中親切的“普法叔叔”。

鄉村百姓的“普法大喇叭”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在今年全國助殘日期間,李永軍帶領普法志願者到碭山縣朱樓鎮陳寨村開展“全國助殘日”集中法律服務活動。大家圍聚過來,熟絡地打起招呼,“大喇叭,這次給我們講什麼?”

“大喇叭”之名由來已久。李永軍每次開展普法活動,說話聲音最大的是他,一直在解說的是他,在活動現場,他的身邊總是圍著很多人。每次活動結束,回到辦公室,才想起來口渴、腿軟。4年多來,全縣16個鎮(園區)155個行政村留下他的普法足跡,很多群眾也因為學到了法律而成為普法志願者。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在普法工作中,除了送法下鄉,李永軍也注重法治陣地建設,豐富農家書屋法律圖書角的普法書籍,積極推進農村法治文化小廣場小公園建設,推動農民法治大講堂的活動開展,這些都為基層群眾休閒學法提供更多去處,營造濃厚氛圍。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新媒體時代的“普法潮人”

當下,“兩微一端”成為宣傳的主陣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李永軍不願意當新媒體的“局外人”,開始“惡補”新媒體知識,爭當一名“普法潮人”。

「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人物微故事」一个身份,多重称呼~

美食

2017年,“碭山司法”微博創辦。李永軍積極轉發法治好聲音,傳播法治正能量,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粉絲量也由開始的幾十人,上升到一千多人,傳播的平臺效果也逐步擴大。

正是普法人這一點一滴的努力

讓法治觀念像陽光一樣

照耀基層每一個角落

法治正能量源源不斷地集聚和傳遞。

……

供 稿:宿州市司法局

作 者:周瑩瑩

編 輯:王 靜 張 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