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章逐句詳解《老子》之「道生之而德畜之」章(第五十一章)

【校訂版全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勢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逐章逐句詳解《老子》之“道生之而德畜之”章(第五十一章)

【詳解】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這裡的“之”字一般注家都解為代詞,指“萬物”,因為這裡說“道”、“德”、“物”、“器”之“生”、,都是針對萬物而言的。有一種比較有見地的看法是,“之”作虛詞,就如“知之為知之”的“之”,並無特指的含義。“道生之”可讀為“道,生之”,“生”即道對於萬物來說其體現出來的意義,後面的“德””、“物”、“器”則體現出來“畜”、“形”、“成”的意義。這兩種觀點其實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並無衝突,因為都不能離開萬物去談“道”、“德”、“物”、“器”。

“器”,通行本作“勢”,參考第二十八章“樸散則為器”一句,還是用“器”好。

“道”創生萬物,“德”畜養萬物,然後成形,形成而為器,究萬物之根源,仍在於為“道”所生,為“德”所育。然而“道”“德”之“尊”“貴”,並不是它為“尊”“貴”才去做這些,而是本應如此、本就如此。如今很多人把本應如此的事當作功績、當做貢獻,四處炫耀、誇大,好像沒有他這事就辦不成。他給自己的工作扣上很多皇冠,但大家並不因此而覺得他有多麼“尊”“貴”。

誠如王弼所言:“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則莫不由於道也。故推而極之,亦至道也。隨其所因,故各有稱焉。”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恆自然也】

“爵”,這裡作動詞,有封爵、賜爵之意,通行本作“命”,意思相同。“道”受到尊崇,“德”受到重視,不在於有什麼封爵,它從來就是這樣的。成玄英注曰:“世上尊榮必須品秩,所以非久,而道德尊貴,無關爵命,常自然。”

為了結果而做事,為了回報而付出,那結果就不一定是預期的結果,甚至有可能正好走向反面,那回報就不一定是預期的回報,甚至會大打折扣。而這兩項如果都達不到預期,繼續某項工作的動力就不足,持續付出的難度就會加大,從而導致事業中斷,付出停滯。這些都是“德行”不夠所致。

悟道就是修行。修行不可能是朝夕之間所能成就的,而是一輩子的事情,需要在實踐中反覆錘鍊、修復。人的品德,即所謂“人品”,也不是一兩件事情所能涵蓋的,也需要持之以恆不間斷地畜養。

【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此句通行本作“道生之,德畜之”,多出來一個“德”字,是為了和前文的“道生之而德畜之”呼應而篡改。老子先論述“道”、“德”對於萬物的重要意義和它們獲得的尊崇地位,進而論述“道”在萬物產生髮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最終以“玄德”的概念收尾,這和老子一貫地先說天之道再落腳到聖人之道的敘述方式是吻合的。

“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各傳本文字不盡相同,但其主旨是說“道”在萬物產生髮展的全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文字上的些許出入不影響對整個邏輯的把握。高明則更細分為:“從文義分析,‘長’、‘育’而謂體魄,‘亭’、‘毒’而謂品質,‘養’、‘覆’則謂全其性命耳。”見解可謂深刻。

【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此句與第十章“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雷同。第六十五章亦出現“玄德”一詞。

“道”之於萬物,“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這就是“玄德”,“玄德”概括為四個字,就是功成不居。當今社會為人父母者在處理與孩子的關係時,可以從中汲取道理。孩子永遠是你的孩子,這從他出生那天起就不可更改,但孩子首先也是一個個體的人,要讓他自己學會成長,父母不能因為生養和愛護他就要主宰他。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要跟著成長,不能孩子上高中了,父母的狀態沒有跟著升級,還保持著對待幼兒那樣的心態。

對一個企業、單位、機關等等來說,也是如此。愛護屬下,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成長進步的環境就足夠了,不能對工作的每個細節都要嚴加控制,不能對工作中的任何一點成績都要據為己有,成績是大家的,大家一起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績,最後才一起成就你;成績都是你自己的,大家的積極性被挫傷,最後那成績就會微不足道。

“玄德”是最深遠的德,最深遠的德就是不認為自己有德,不標榜自己有德,施與而不求回報,有功業也不認為自己了不起。“恆自然”就是最高級的“順其自然”,最終他被大家所尊崇是理所當然,他的事業被大家所成就是事出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