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千百年來,無論社會如何變遷,它所蘊含的歷史氣息和文化情結一直在人們的心頭流淌,在芬芳的艾葉上,在糯香的粽子上,在飛颺的龍舟上,洋溢著濃濃的家國情懷……

文天祥(宋):《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端午佳節,勾起的是故鄉魂;山河破碎,難酬的是報國志。雖然隻身敵營,有心殺賊,無力迴天,但是那一顆丹心卻誓志不變,要跟隨屈原為國赴難,留取丹心照汗青。(在網上,“我欲從靈均”的“靈均”大都註釋“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在這裡指屈原。”其實是錯誤的。《離騷》:‘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正則’就是公正和法則,隱含‘平’之義,‘靈均’是美好和平坦,隱含‘原’之義。屈原,名平,字原。)

張耒(宋):《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龍舟競渡是為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汨羅忠魂難道還能回來嗎?是的,國亡身殞,忠魂已遠,但那《離騷》的絕唱卻彪炳千古,永遠激勵著後人的愛國精神。

貝瓊(元):《已酉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端午時節,風雨驟起,天昏地暗,汨羅江上竟然無處憑弔屈原的英魂,讓人無限傷感。漫山遍野的山茶花不要嘲笑我呀,靖節先生醉酒是醒,可今天無酒亦醒呀!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蘇軾(宋):《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輕快的節奏,溫馨的記憶,雖然謫居偏僻之地,但仍然對生命充滿美好的嚮往。

殷堯藩(唐):《端午日》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人生易老,年華易逝。少年時逢端午倍速感歡愉,而老了就只是感慨了。不再效仿大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祈求天下太平。白髮日漸增多,榴花年年怒放,千年之中,聖賢和愚人都如白駒過隙,有幾人湮沒無聞,又有幾人能名垂青史?

李之儀(宋):《南鄉子·端午》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的小雨淋溼了黃昏,也淋溼詩人的閒愁,獨自一人,冷冷清清,憶往日的熱鬧時光,思今日寂寞孤獨,其實也沒有什麼,自斟一杯酒,不是也很好嗎?

殷堯藩(唐):《同州端午》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品味端午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人生能有幾個三十五年呢?好像是在說我自己,恍忽間已經離家近四十年了,人說此心安處即吾鄉。可是每當佳節來臨時,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的悵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