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背後,那些動人的故事

每一首詩詞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有的故事讓人豔羨,有的故事讓人感喟。


鷓鴣天 宋祈(宋)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詩詞背後,那些動人的故事

《詞林紀事》:黃花庵雲,子京過繁臺街,逢內家車子。中有褰簾者曰:“小宋也。”子京歸,遂作此詞。都下傳唱,達于禁中。仁宗知之,問內人第幾車子,何人呼小宋?有內人自陳:頃侍御宴,見宣翰林學士,左右內臣曰,小宋也。時在車子偶見之,呼一聲爾。上召子京從容語及。子京惶懼無地。上笑曰:蓬山不遠。因以內人賜之。

一次偶然相逢,讓小宋意亂情迷。但伊人一去,蓬山萬重,音容隔阻。綿綿相思,魂牽夢縈,何時能已!幸得宋仁宗也是一性情中人,識情又識趣,成就了一段傳奇佳話。

小宋這首詞化用了李煜和李商隱的成句。“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用的是李商隱的兩首《無題》中詩句,只不過將原詩中的一萬重改為幾萬重。“車如流水馬如龍”則是用李煜《憶江南》的句子,《詞林紀事》錄為“車如流水馬游龍”。

詩詞背後,那些動人的故事


蝶戀花·春景 蘇軾(宋)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詩詞背後,那些動人的故事

蘇軾為後人所崇拜,不僅因為他的字裡行間充滿別樣的心境和超然出世的遐想,還因為他的真性情。他敢愛敢恨,愛得淋漓盡致,愛得蕩氣迴腸!蘇軾的一生有三個最愛和最愛他的女人,一個是他的結髮之妻王弗,一個是他患難之妻王潤之,一個就是他的紅顏知己王朝雲。這三個女人分別陪伴東坡度過人生不同時期,她們共同支撐著東坡,成就了一代偉大詞人的輝煌人生。

王弗,16歲時嫁與19歲的蘇軾為妻,1065年五月,年僅27歲的她卒於開封,此時距他們成婚僅僅十年。1075年,蘇軾在密州夢到妻子,寫下了千古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王弗辭世後第三年,21歲的她嫁給時年33歲蘇軾。1093年,陪伴蘇軾走過宦海沉浮25年,經歷“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兩大難事,46歲的閏之也告別了這個讓她深愛又深恨著的世界。

王朝雲,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夫人王閏之買下的待女,當時才12歲。在黃州被東坡收為侍妾。到蘇軾再被貶到瘴氣凌厲的化外之地惠州時,別人都作鳥獸散,只有朝雲不離不棄,相伴左右。

《蝶戀花•春景》這首詞應該就是蘇軾在到惠州第二年春天,也就是1095年時所作。《詞林紀事》載: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即秋霜初降),落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雲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1096年,也許還沒有到枝上柳綿吹又少的時節,朝雲帶著不捨和無奈,溘然長逝,年僅34歲。“忠敬若一”的朝雲逝去後,東坡失去了最後一位紅顏知己,從此鰥居終老。幾年後,1101年7月,蘇軾病逝於常州,享年65歲。

朝雲臨終前握著東坡的手,口誦“六如“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故朝雲下葬後,孤山棲禪寺的和尚就在朝雲墓上建亭”六如“紀念。清道光名士林兆龍在亭上撰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詩詞背後,那些動人的故事


顧城:我需要,最狂的風,和最靜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