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急平台市場規模超32億元 行業投資前景良好

我國應急平臺市場規模超32億元 行業投資前景良好

2018年5月23日,由四川省第一測繪工程院承擔的“基於北斗的應急救援調度平臺建設”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在攀枝花市開展示範應用該平臺通過傳統地面通信網絡和北斗高精度導航系統,可實現應急救援人員、車輛及物資調運等實時監控,提升了在自然災害、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中的應急救援和指揮調度能力。這是國內應急平臺建設的又一重要進步。

應急平臺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術為支撐,軟硬件相結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保障技術系統,是實施應急預案的工具;具備日常管理、風險分析、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模擬演練、信息交換共享與總結評估等功能,可以動態生成指揮方案、救援方案、保障方案等。

應急平臺是整個應急體系的中樞,是高度智能化的指揮系統,能對現有信息進行挖掘、整理,尋找到趨勢和規律,從而對可能出現的災害作出預警,對突發公共事件提出對策。應急平臺由應急平臺軟件、應急平臺裝備、基礎支撐系統等子系統組成。

我國應急平臺體系以國家級應急平臺為頂層,以省級、市(地)級、縣(區)級應急平臺,以及各級政府部門應急平臺為節點,實現對突發事件的監測監控、預測預警、信息報告、綜合研判、輔助決策、指揮調度等主要功能,滿足國家和本地區、本部門應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十一五”期間,國家級應急平臺已經建成,大部分省級應急平臺正處於建設階段,部分省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部分部門應急平臺已經建成;少部分地市和區縣級應急平臺已經建成。“十二五”期間,應急平臺建設主要圍繞全國300多個地級市和3,000多個區縣召開,已經建成硬件場所的省級、地市應急平臺將對軟件系統、應急平臺裝備進行建設和擴充。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2022年中國應急平臺行業市場供需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09年應急平臺建設開始在全國快速展開,當年市場規模達到1.43億元,到2017年,市場規模增長到32.47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40%。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管理體系。縱向是指從國務院、省到各地市、縣、鄉、村;橫向是國務院各部委及其對應的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包括國家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應急牽頭的數十個部門。根據建設需求,應急平臺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應急平臺的市場構成分為應急平臺軟件、應急平臺裝備、接報發佈終端、基礎支撐系統、運維服務5大部分,各部分目前所佔比重分別為:18%、27%、11%、39%、5%。

新思界產業研究員認為,由於應急領域專業性極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與行業知識要求,目前市場中主要的軟件廠商有辰安科技、中國軟件、太極股份、華迪集團等,主要的裝備廠商有中電二十八所、三十八所與五十四所等,呈現出較為集中的市場化競爭格局。隨著市場容量的放開,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企業進入此領域,行業市場規模將會不斷擴大,行業投資前景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