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1

西藏,是我青蔥時代的夢中天堂,

是小鎮青年寄託夢想的遠方,

我憧憬著有一天,可以踏上它聖潔的土地。

感受它的清香和心跳。

沒想到,這顆夢想的種子,

在第一份工作離職的間歇,

終於開始發芽。

為了這一天,

我翻閱了大量西藏的文史資料,

泡遍了大大小小的驢友論壇,

考慮許多到達終點的方式,

最後決定以騎行的方式,紀念我的青春。

臨行前的兩個月裡,

我用每日萬米長跑的自律,

開啟了征程前的身體準備。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人,生來孤獨。

我以為我會一個人寂寞前行,

沒成想,臨行前,還有三名好友,一拍即合。

西藏,點燃了大家心中的那團火。

我不知道,他們是因為什麼而出發,

而這也不再重要。

只知道我們最終抵達的,是同一個地方。

2

山地車、裝備、食物、藥品、帳篷,

就這樣,離開自己熟悉的土地。

想了十來年從未出發,

真行動了好像也沒那麼難。

雖然頂著七月的烈烈驕陽,

但每個人的心中激情澎湃、熱血沸騰。

我們第一天騎車到滎陽,

4個小時,50多公里路程,

所有一切,都如我設想的那般完美。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然而,這種完美,

很快被現實打破了。

我和一個朋友身體較弱,總在拖後腿,

每天將近100公里的騎行,

天天都在觸及我們的極限。

騎行到義馬的時候,這個朋友突然中暑了,

他喘息著跟我說,堅持不下來了,想回去。

那一刻,我的規勸顯得蒼白無力,

雖然,我們是 “拖累”隊伍的小尾巴,

但是,我不願他離開。

我不願打破那最初的美好願望。

在思考了整整一個小時後,

他終於還是哭泣著與我告別,

感慨著:“我們終於還是沒能活成那個像風一樣的少年。”

這句在平日聽來可能會讓我笑罵的文藝式抒情,

此時卻讓我黯然落淚。

每個人,每個時刻,

都有自己情非得已的選擇,

這世界,有黑夜,有白晝。

人們有相聚,有分離,

所以,我送他走,沒有回頭。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電影《轉山》劇照)

淚水總會被風吹乾,

沿途的美景總是悄悄為我療傷。

只是他走之後的那天,

我第一次遭遇了旅行中的連環坎坷,

翻車、被人罵、丟東西、墊底隊伍,

終於明白有人說過的那句話。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帶他/她去騎行,

享受那一路的旖旎風光;

如果你恨一個人,也帶他/她去騎行,

他會遭遇這輩子最可怕的狼狽。

這時,電話響起,是媽媽每日的平安之問,

雖然她並不贊成這次苦行,

卻也最終默許,只是每天一個電話必不可少。

但也許她明白,我終究要離開她,

所以,也不得已放我出發。

是的,我從未後悔,

儘管總是被“甩”到最後,

儘管大腿內側已被磨爛,

胳膊和腿執行著機械性的運轉,

但我明白,這次騎行是我自己的選擇。

就如同趕路,有上坡,就有下坡,

平路反而是最好的狀態,

保持一顆平常心,

是挫折送給我的禮物。

騎行至三門峽,連環山路如同酷刑,

在大山中穿行,是我此行遇得到的第一道坎,

來者不善,如同連環打擊,綿綿不絕。

騎行至函谷關時,我在關前長久駐足。

這是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寫下道德經的地方,

是他離開中原的地方,

作為《道德經》的業餘愛好者,

我在這裡凝望四周,很久很久。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當到達秦嶺的時候,

我騎行路程已經達到每日100公里,

內心的愧疚感,減輕了許多。

在鄭州到西安的這首段征程中,

我一直在突破自我的極限,

我慶幸,自己終於熬過了第一關。

3

西安的土地,令我陶醉,

我迷戀這裡人們身上的淳樸、豪邁,

迷戀各種麵食和小吃,

迷戀這座古城彌散出的雍容和淳樸。

華燈初上,霓虹閃爍,

駐足這片神奇的土地。

古城咸陽的絕妙美景盡收眼底。

我們在華清池旁的密林中搭建帳篷。

是的,一路行來,我們都是在自帶的帳篷中住宿。

睡袋,防潮墊,也從未抵擋過地面坑窪,

但日復一日的騎行,每日下車都極其困難,

等不及紮好帳篷,就想倒頭就睡。

每隔十幾天才會找到一家小店,

洗衣、洗澡、補給、休整。

這讓我想起騎行在秦嶺的山川中,

到處可見清晰見底的溪流,

來往的卡車司機們就地飲水,

主動攀談,互贈食物,大聲告訴我們:

“這裡的水比你們買的礦泉水乾淨。”

在華清池旁的小廣場,陝西的老鄉們伴著音樂起舞,

我守著行李,等著覓食的兩位同伴歸來,

望著這曾經再也熟悉不過的世俗景象,

心中竟然慢慢湧起感動。

好友圍坐,促膝談心。

是的,行至此處,捫心而問

我們當初是為了什麼而出發?

兩位同伴,目的各有不同。

一位向來獨行獨往,極有主見,

這一路他好像專門為各地美食而來。

另一位,心思深沉,只顧埋頭趕路,

後來才知為了祭奠逝去的愛情。

好像只有我,是為了一償少年夢想。

一路走來,整體和諧,卻也暗流湧動。

當我們敞開心扉,長夜漫談,

卻突然間豁然開朗,不再糾結。

之前的不快煙消雲散,

我們與彼此,與自己和解,

約定要共同享受路上的樂趣,

有美食就食用美食,有美景就停下觀景。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這一夜靈魂的碰觸,至關重要,

之後的騎行之路,

我們不再忙著趕路,

會讓自己停下來,看天上流動的雲,

聞聞散落路邊的野花,

一起合抱路邊沐風櫛雨千年不倒的古樹,

一起大笑,一起吶喊,

一起去見證,江水的源頭原來並不是驚濤駭浪。

那只是一泓涓涓細流,安靜的流淌。

4

我一直以為,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很難建立的,

但是,騎行改變了我。

在路上,但凡遇到同樣騎行的人,

大家會在幾秒內就建立信任。

用現在的話說,是確認過眼神,

我們是彼此懂得的人。

互相饋贈物品,幫別人度過難關,

是在正常不過的“騎行規則”。

人海茫茫,慶幸與你相遇,

擦肩而過,從此也不必相憶。

一路同行,有人離開,

我一直為那個朋友的離去心有芥蒂,

不是怨別人,而是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但是,有離開,就有相遇。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那一天,一個稚嫩的年輕騎者,

攔著我們的去路,說“我等你們很久了。”

等待,有時候不需要詢問理由,也不需要驚訝。

沒想到,我和他來自同一個地方,

熄燈前他從包裡拿出一本書,

竟然就是我此行帶的唯一一本《瓦爾登湖》。

相聊甚歡,相見恨晚,

從此結伴同行,又成四人團隊。

到達成都時,那個我行我素,熱愛美食的朋友,

突然告訴我要放棄接下來的路程,

說是家中,但是不說是什麼事。

我曾經以為,他是最不可能中途放棄的人,

能改變他主意的,只能是他自己。

我們打包不用的物品,讓他帶回,

送他上火車的時候,

我心裡突然釋然:

旅途如同人生,分合必是常態,

但只要你走在你夢想的那條路上,

就定會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是的,

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5

從成都到拉薩,人數又變成三人,

我們再出發。

在四川雅安,地表溫度一度高達50多度,

層層熱浪撲面而至。

在藏區的路上又遭遇連綿不斷的雨天,

身上的雨衣穿三次,脫三次,始終潮溼,

就這樣,我們在雨裡一直騎了一個星期。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最驚心動魄的是,在林芝,

我們還差點遭到泥石流的襲擊,

同行的人,很多選擇了放棄,或駕車趕往目的地

但是,我卻覺得,搭車就好像作弊,

在放棄與前進之間,

我始終選擇騎車前行。

最後一站,170公里,

我們即將到過心中的聖地,

這一天,我們凌晨5點出發,

身處我這生從未見過的黑,

那不是隧道里壓抑的黑,是帶有希望的黑。

探照燈只能照著前面的一點點路,

我們看不見彼此,

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胳膊和手,

如同一個人在意識裡孤單前行,

走一會,要確認下自己的手和胳膊是否還在。

我在這不短的黑夜裡,思考著自己簡單的過往,

等到夜幕退去,

光一點點打在臉上,

拉薩絕美的景緻也如畫般鋪展開來

上帝究竟該多麼寵愛這個地方。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西藏的美景就像是一位美女,

值得仔細欣賞和揣摩,

第一眼看到她會被她的美貌所打動,

布達拉宮、雪域高原、納木錯湖,

夕陽下的粗氆氌帳篷,藏族老奶奶撿著牛糞。

她身後跟著一個小男孩,

遠處 一縷炊煙,嫋嫋升起,

這一刻,如入畫中。

我竟覺得自己是闖入這美景的唯一汙點。

6

從成都到拉薩的途中,

中途加入我們的小夥子因為就要開學,

選擇搭車去拉薩,離開了我們,

我們變成了兩人團隊。

到了拉薩,剩下的唯一同伴告訴我,

他戀愛了,女孩從北京趕來與他匯合,

於是,在諾大的拉薩,在地球的第三極,

我又落了單。

是的,

一開始是我自己想來,

到最後是我自己在走,

這就是事情本來應有的模樣。

在拉薩的五天裡,

我每天都被它的神聖和美麗所吸引,

我愛這裡的人、這裡的天。

感恩大自然無私的饋贈,

賜予這人間天堂。

那時,我慶幸,

沒有美顏相機,

沒有朋友圈,

才得已把所有的美景都印在了心裡。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在布達拉宮外駐足的我,

猶豫了好久,

還是沒有進去,

我不想這次旅行是終點,

我為以後的人生,

主動留了白。

抬頭望天的時候,接到媽的電話,

我笑著跟她說,

我要回家了。

7

再次回到既定的軌道,

我發覺,一切都沒變,

生活裡的那些瑣碎和無力改變的,依然還在,

但同時,我發現,一切也都變了,

至少在我眼裡,

完全不同了。

往事|47天,4700公里,我從鄭州騎行到了拉薩

我,一個不願承認自己文藝的無知少年,

實現了當年吹過的一個牛B,

這次騎行,如同一次與過去揮別的成年禮,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

我不再懼怕未來,

未來已來,

我準備好了!

講述人:從嘉,平面設計師,現居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