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之前投資修建了那麼多海綿工程,爲什麼現在下雨還是淹?

我為森麼辣麼萌

這兩天濟南下了一場暴雨,不僅雨量大,而且持續時間長。大雨從25日下午一直持續到26日上午,截至26日8時,濟南全市平均降雨量115.2毫米。今年以來全市累計降水量平均343.2毫米,是常年同期2.1倍。一個形象的說法,這場雨濟南下了783個大明湖。面對如此大的降雨量,濟南北部一些低窪地區還是出現了內澇積水,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

濟南有比較特殊的地形地貌,南高北低、落差較大,所以城市防汛一直是不易破解的難題。718大雨帶來的傷痛也時刻讓濟南人警醒,這些年來,濟南一直在努力補齊城市的短板,比如加大北部低窪居民區的改造,比如說海綿工程。通俗地說,海綿工程就是讓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有“彈性”,降雨時能很快滲漏吸收並加以利用,不讓其造成洪澇災害。

濟南是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這些年來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歷下區一位市民就現身說法,“以前人行道上全是水,這場大雨後幾乎沒有見到,大雨到了地面很快滲下去了。”當然這只是部分區域,在北部天橋區,還有很多低窪地段積水成河。

所以,今後城市防汛應該把更大的精力用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上。基礎設施好了,應對大雨才更有力,應急指揮才會更加從容。當然海綿工程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需要不斷努力,不斷實驗,不斷查找漏洞,才能讓海綿工程建設地更好。期待有那麼一天,面對暴雨我們能說:“來吧,我們準備好了。”




 


齊魯壹點

什麼是海綿城市工程?

根據住建部 2014 年 10月所出臺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淨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而濟南從全國34個城市中脫穎而出,躋身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建設海綿城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濟南市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城市排水防澇基礎和應急管理能力需求,以及城市建設發展實際為自己制定了工作目標———到2020年,市區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對應控制設計降雨量為23.2毫米,年均控制徑流總量為951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城市洪澇災害、泉水利用不足、雨汙水混流三大問題,實現雨水資源化、泉水資源化、汙水資源化,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美麗泉城。

濟南市將通過實施試點區域城市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系統、建築小區系統等五大系統建設,確保通過2到3年建設,全面完成試點區域各項建設任務,逐步把濟南建成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功能的海綿城市。

在城市道路系統建設方面,濟南將城市道路作為徑流及其汙染物產生的主要場所之一,從道路規劃、設計到施工均要落實低影響開發理念及控制目標。對市區所有在建工程按照海綿城市要求落實規劃、設計與施工。

而且,對在建的二環南路、二環西路南延快速路工程,以及計劃實施的舜世路二期南段等市政道路工程,實施人行道、附屬停車場及廣場透水鋪裝,適當建設下沉式綠地、生態樹穴及雨水調蓄池等,增大地表水滲入量,最大限度發揮道路集水功能,蓄積雨水用於道路澆灑及綠化等。

其中在城市河道項目建設上,已建成的歷陽湖工程如今已成為了一個南城市民休閒的好去處。而正在改造中的興濟河、大辛河等河道,改造完成後既可以作為城市景觀又能夠發揮蓄水保泉的作用。

濟南海綿城市的建設,還包括了住宅小區的海綿改造。例如15年11月底建成的首個試點小區千佛山南路11號院。按照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的設計原則,院內的停車場、路面、綠地處處能吸水,雨水在地下淨化後還可隨時吐出來,用於澆地。

今年是濟南海綿城市建設的第三年,據瞭解,濟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面積約39平方公里,共安排了43個大項、137個子項,總投資79.26億元。而目前已開工34個試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2.05億元,佔總投資的40.1%。“

因為海綿城市工程還在試點建設,所以還是會出現淹的問題,預計到今年底,濟南將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