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爲何再次形成湖泊,水是怎樣來的呢?

“泊”是有水的地方,羅布泊更是有“多水聚集之地”的意思。

曾經的羅布泊,水量是很大的(公元三百三十年以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氣候的變化和人為的干預,使羅布泊的水越來越少,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羅布泊完全乾涸。

但,有意思的是,最近幾年羅布泊竟然又有水了,水量還不少,形成的湖泊竟然有一萬多平方公里了,遠遠望去,碧波盪漾,煞是好看。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為何再次形成湖泊,水是怎樣來的呢?

這水,是從哪裡來的?是人為引流,還是來自於地下深處?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答案。

鉀礦的發現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為何再次形成湖泊,水是怎樣來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羅布泊是片綠洲,後來變成了不毛之地,幾近乾涸的泊地,四處荒涼的戈壁。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群身負國家使命的人,來到了羅布泊,他們就是肩負“兩彈一星”研製任務的科學家。隨著“兩彈一星”的成功,羅布泊名聲大噪。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為何再次形成湖泊,水是怎樣來的呢?

名聲是大了,可是完全乾涸的結果沒能避免。和科學家們一同完成使命後,羅布泊彷彿“為國盡了忠,勇敢獻了身”。

直到九十年代,羅布泊地下發現了巨量的“滷水鉀礦”,羅布泊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地區”。其後不久(本世紀初),國投鉀肥基地投入運營,鉀礦的提煉正式進入了工作日程。

但“鉀礦”和“羅布泊的水”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巨大。

一萬平方公里左右的“碧湖”,是提煉鉀後的衍生品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為何再次形成湖泊,水是怎樣來的呢?

提煉鉀的首要程序,就是將“地下含鉀的滷水”抽出來,可是滷水的需求量實在太大,所以抽出來的滷水通過一條條渠彙集到了一個地勢較低的區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鉀不斷被提煉出來,剩餘的水則逐漸成為了一個湖,面積已達到10350平方公里左右。

這個湖在空曠的羅布泊,顯得非常漂亮,在陽光白雲映襯下,那麼碧綠,那麼浩瀚。宛如天空放在羅布泊的一面鏡子。

乾涸已久的羅布泊為何再次形成湖泊,水是怎樣來的呢?

這美麗的湖,面積會不會繼續增大呢?那是一定的。大到什麼程度呢?開採完“滷水鉀礦”之時,就是湖的面積最大之日。

很多人擔心,“滷水”抽出之後,會不會對其地質有影響?影響是有的,但其“滷水鉀礦”本身就是在地下同一岩層的低處,抽取之後,同一岩層內部的液體會從各處,由高到低流動,所以會有一定數量的自動填補(鉀等礦物質含量比較低的液體會留過來),其開採對地質造成的危害,並沒有那麼嚴重。

隨著時間的不斷向前,羅布泊的“碧湖”,還將繼續它的“美麗”,羅布泊鉀礦的開發,也必將對我國“鉀肥”的使用貢獻巨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