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而現在卻不行了?

迷亂的小八戒

簡單來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那個年代最大的騙局,沒有之一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峙下,里根總統宣佈執行星球大戰計劃,並和蘇聯開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而阿波羅登月計劃作為里程碑式的勝利,不僅讓美國在對峙中處於優勢,而且也拖垮了蘇聯,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可是,在那個時代真的具備登月的條件和技術嗎?從那之後的四十年間,為何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再次登月呢?

答案只有一個——美國為了在這場博弈中取勝,出了老千!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大膽的猜測,美國實際上並未登上月球!

至少在我看來,阿波羅登月計劃在那個年代簡直是天方夜譚。不得不說蘇聯真是實打實的搞事兒,一個宇宙空間站著實讓美國措手不及,一度處於劣勢。但一個阿波羅不僅扳回一城,還成功領了先

只是,這場偉大計劃在當時並沒有爭議,卻在多年之後被人發現巨大的漏洞,就像電影裡的穿幫鏡頭,讓人疑惑不已!

一面美國國旗被插在了月球上,更多的人是在呼籲、反對美國這一做法,因為月球屬於全人類,而美國的這一行為明顯就是在宣誓主權,可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點——月球上是沒有大氣的!那麼這面美國國旗為何是迎風飄揚的樣子?

除此以外,還有宇航員的影子!本來大氣稀薄的月球上就不可能會有影子出現,更何況這些影子還是縱橫交錯的,也就是說光源不止有一處!如果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只能是在攝影棚中,在多個光源照射下才可以!

除了這些反常規的現象,還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號稱能夠完成登月並返航的美國,直播了這次偉大的登月計劃,可是後人經過反覆推敲,卻發現了諸如上述所說的諸多漏洞

再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太陽光是平行光,如果當時的照片真的是在月球拍攝的,那麼物體投射的影子就應該是一個方向。只有點光源或多個光源才會投射出不同方向的影子。但發回的照片中,物體影子投射的方向卻是不一致的!

在這些鐵證之下,似乎可以證明美國的這次登月計劃實際上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除了這些硬傷以外,還有一些軟傷成為了佐證

從阿波羅1號開始,美國共計使用了17枚土星五號運載火箭,而這十七枚火箭也全部發射成功,如此穩定的火箭為何在阿波羅計劃之後就全面銷聲匿跡,不再投入使用?

除此以外,返程也疑點頗多。如果說將登月設備發射到月球上是沒問題的,那麼月球返回就沒那麼容易了,必須要有足夠燃料使其到達月球軌道速度,在阿波羅11登月時火箭持續燃燒了兩次,直到實現返程並軟著陸

那麼登月艙剩下的燃料能保證它再次從月球上發生升空麼?

問題回來了,美國為何要這樣做呢?

答案很簡單,他要完成自己的稱霸!美蘇對峙下,已經逐漸處於劣勢的美國急於挽回顏面,試圖在星球大戰的背景下完成對蘇聯的致命一擊

可惜那個時代的蘇聯實在太過強悍,歷經多次失敗的發射後,依然孜孜不倦的繼續研究,終於完成了和平號空間站這一偉大作品。時至今日,已經超過服役年齡的和平號空間站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事實證明,蘇聯在當時的確已經在航天科技上勝過一籌

而美國卻在阿波羅登月計劃完成後,徹底超越蘇聯。這一計劃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完成了將人類送上太空、送上其他星球,又完成了安全返航!這要比發射空間站牛的多。只是,在那個時代,彷彿不具備這個技術和條件

甚至說,直到今天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更何況是在幾十年前呢?在那個電子設備尚未達到如此發達的今天,怎麼就能完成這一壯舉呢?

所以,美國選擇了出老千,而目的只有一個——勝過蘇聯

距離阿波羅登月壯舉已經過去了四十幾年,而阿姆斯特朗同志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先驅者,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而被後世崇拜

只是,為何一直到今天,再也沒有過如此強悍跨時代的登月計劃了呢?一如我開篇所說,這就是一場騙局,而騙局只能騙得了一時,而不能騙得了一世

無法拍攝續集的美國,以經費為由結束了阿波羅計劃,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就像是在道上混不下去的大哥,已經沒有實力了,只能搞個金盆洗手假裝體面的退出江湖



置身黑白的精彩

為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而現在卻不行了?

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在疑惑的問題。要知道,人類上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71年12月11日,至今已有46年了!

就在2016年12月中旬,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太空政策指令,宣佈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並最終前往火星!

那麼,當年美國為什麼要突然叫停“阿波羅登月”計劃?經過40餘年的討論,人們得出了兩個結論:

一、探索太空只是其次,與蘇聯對抗才是關鍵

1947年至1991年,美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主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華沙條約組織為主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冷戰”可謂全球聞名,兩者在“太空競賽”方面更是都的如火如荼。

但太空競賽並不是那麼好維續的,它對資金、人力等的消耗實在巨大,而1955年至1975年間的越南戰爭,更是那個時間段美國耗時最長、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場戰爭,實在難以讓美國繼續維續地球以外的競賽。

二、原本登上月球就是假的,後面沒精力再編下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阿波羅11號登月造假這一傳言。然而,如果你看過詳細的分析論斷後,你會真的開始懷疑,阿姆斯特朗究竟有沒有登上月球?

2000年,墨西哥《永久週刊》科技版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偽造》的文章,對美國“阿波羅”登月拍攝的登月照片和錄像提出質疑。

從文章看,戈爾多夫一共提出了六大質疑點:

1.美國宇航員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正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是沒有大氣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風,更不會把國旗吹的飄起來;

2.在所有影像和照片中,沒有任何一個太空背景畫面中有星星;

3.在有“物品影子”的畫面中,各個物品的“影子”朝向是不同的,而因太陽照射所呈現的陰影應該是同一方向;

4.所有影像和照片中,宇航員登陸月球瞬間的動作的全景畫面並沒有被記錄;

5.影像中,宇航員行走的感覺與在地球上一樣,而月球上實際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如果普通人在地球上跨一步的長度為1米,那麼宇航員在月球上每跨一步應該有5至6米;

6.影像中,登月設備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其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落地速度與在地球上的落地速度是一樣的,而這一現象如果真的發生在月球上,其落地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

除此之外,有人發現,當時拍攝相機使用的是膠捲,而當溫度達到66°C時膠捲就會捲曲失效。月球白天的表面溫度可達121°C,不可能拍的出照片。

最致命的是,2007年,日本月球探測衛星“月亮女神”探測器在經過阿波羅15號和17號著陸區的上空時,沒有發現任何登月設備和人類活動的痕跡。這一發現,幾乎直接判定,美國在登陸月球一事上,造了假!

而如果真是造假,那麼,就不存在題中所提到的,人類四十年登上月球而現在登不上去這一說了。


鎂客網

卡爾•薩根(Carl Sagan)曾經說過, 阿波羅計劃就像買了一輛昂貴的汽車, 開出幾個短途的車, 然後把它放在車庫裡度過餘生。

這表明阿波羅並不是一項單純的科學領導的活動。 因為他們還把所有的任務都保持得很短, 只研究了每個著陸點周圍表面的一小部分。

要知道阿波羅計劃基本上有兩個主要目標:

政治目標——儘可能多地讓宇航員登上月球——並將他們安全送回地球。

科學目標——儘可能多地瞭解月球。

但在某種程度上, 這兩者是不相容的。 政治目的最好是一踏上月球就立即將宇航員送回地球, 因為每一次都是一個額外的風險, 他們可能不會活著回來。

而為科學目標, 他們希望有人在月球上學習數週甚至更長時間。

每個任務也存在著一個或多個宇航員無法返回的風險。 那麼, 你在什麼時候停止呢? 每次你做一個新的阿波羅計劃時, 你都會增加失去一名或多名宇航員的機會。

雖然阿波羅17號的系統更加可靠, 但它仍然不像開車上班或坐飛機。 這些任務風險很大, 任何任務都可能導致宇航員死亡。

事實上, 我們之所以不能重返月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隨著冷戰結束,當年的政治目標已經不復存在了。而且這些政治目標哪怕在當年也阻礙著我們對月球的探索。

事實上,我們對月球瞭解並不多。 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最後一次任務, 因為那是唯一一個有地質學家的一次。其他宇航員基本上是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 他們不比你我更像地質學家。 他們盡了最大努力, 但沒有人能代替一個合格的地質學家。所以我們有很多石頭。 但不是通過訓練有素的地質學家精心挑選的岩石。 這些只是來自最後一次阿波羅17號任務。


低熵製造機

因為首先,四十年前的阿波羅計劃把宇航員送往月球,再安全送回地球,是在冷戰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其次是因為正式當年處於特殊的歷史時期,讓現在可以不再必需載人的方式前往月球。

或許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也就是冷戰並沒有開始多久,太空層面的軍備競賽還沒有完全開始的時候,蘇聯在空間方面的技術是佔上風的,首顆人造衛星、首次載人飛行都是蘇聯率先成功的,當時給西方陣營巨大的震動。因此當年肯尼迪為鼓舞整個西方社會,表示會在七十年代前率先載人前往月球,並安全將宇航員帶回地球。從鼓舞民心的角度來說,載人登月確實是最佳的口徑。

當時為成功實現載人登月,美國花費相當大的人力物力,這些花費在今天來說是根本不需要的,但是在當時卻是必須的。當然這並不全是因為讓大家對資本主義陣營燈塔的信心,而是爭奪太空層面的主動權是相當具有戰略意義的,就好像優先爭奪海洋、天空一樣,地外空間具有廣袤的戰略空間,美蘇兩方都絕對不會光是看著而已,所以在當時,展開並贏得太空軍備競賽,奪取地外空間的主動權,提高自己的戰略威脅,就是爭奪面對敵對陣營的籌碼,無論需要多少代價都必須實現,這在冷戰時期是具有生死存亡的意義的,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冷戰時期出現過大量運載能力非常逆天的火箭,比如大家肯定知道的火星五號。

然而因為蘇聯的解體,冷戰的結束,美國是新世紀唯一的超級大國,甚至在九十年代地位一時風頭無兩,因此在新世紀,保持龐大的地外科研開支已經沒有必要,華盛頓和五角大樓不再需要擔憂失去太空層面的戰略優勢,保持正常的科研優勢即可,不再需要處心積慮去競爭。

而且因為科技的進步,對於月球這種距離的星體,我們不再需要通過載人的方式前往月球送回相關的樣本。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今天沒有實力實現載人太空任務。



超能網

1800多年前,西晉有兩個鉅富,一個叫石崇,一個叫王愷,他們在史書上留下了一段鬥富的“佳話”。

那他們倆究竟有多富呢?根據記載,王愷家裡刷鍋用的都是飴,也就是麥芽糖的糖水;石崇一聽這還了得,就用蠟燭當柴火燒。王愷接著跟進,用絲綢編織了兩道馬路欄杆,石崇就搞了個更長的。因為王愷是外戚,就是皇帝孃家的人,所以後來乾脆司馬炎都出動了,給王愷站臺……

這些鬥富的經歷,放到現在還有人做嗎?馬雲和王健林如果鬥富,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嗎?顯然不會,恐怕腦殘富二代炫富,都不會這麼low。別的不說,單是絲綢浪費在道路上,哪怕是迎接重要外賓,都是一件會被普通百姓咒罵的行為。更不用說,飴糖水刷鍋,根本就刷不乾淨,還會造成細菌滋生。

可這是因為這些鬥富的事情,現代人做不起嗎?恐怕一個千萬富翁就能秒掉石崇和王愷吧?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看待近半個世紀前的人類登月,必須要考慮到當時的背景——美蘇爭霸。

這個背景就自然而然地導致了一個結果:非理性。

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想盡辦法證明自己是牛X的,其中最關鍵的兩條,一是政治陣營,二是科技與軍事。政治陣營是為了拉攏小弟,而科技與軍事則是實打實的叫板。

這種叫板是不考慮實際收益的,和石崇與王愷一樣,以鬥氣為主,那就很容易做出一些超出自己所在時代的行為。在當時的條件下,送人上天的技術才剛剛開始發展,送到月球並返回,就更加不容易了,即便對於美國而言,我們目前已知的一些信息也告訴我們,他們為了載人登月,耗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至於換回來多少價值,who cares?這倒不是說登月就沒有價值,相反,登月成功,讓人類的科學與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對當時而言,這些真不是什麼考慮的籌碼,最重要的籌碼就是,要趕在蘇聯人之前完成。

這其實也就能解釋,美國人在多次登月之後,為何會自己放棄這個工程,把宇宙探索換到其他方向。

這絕對不是說現在就不行了,只不過除了中國還在嘗試以外,美國沒啥動力,而其他國家確實沒這個能力。就算是我們在努力登月,也和當時的情形不同,我們並不需要掐時間,不用和任何人競爭,只要慢慢地根據自己的節奏走就可以了,少犯錯,少花錢,多想想怎麼收益,這才是最優選的考慮。


分子美食家

四十幾年前,張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會爬了,那麼為啥他現在不爬了呢?

因為隨著張三長大成人,會走會跑會開車了,平時就沒必要再爬了嘛。

登月也是同樣道理。宇宙那麼大,月球只是我們身邊的衛星。登月就好比剛學會爬,後面的路還長著呢。

首先,不需要為了證明可以登月而去登月。

在需要的時候,一個成年人也可以爬,在需要的時候,人類也可以登月,但是沒人喜歡爬著去上班上學,也沒人會為了證明自己小時候學會了爬,而在大街上爬給別人看,所以也沒必要為了向一些人證明登月不是陰謀論而去登月。

其次,月球探測不一定需要派人登月才能做。

為了保證宇航員的安全,載人的航天任務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資源,而且宇航員也要吃飯睡覺,還可能會想家,在有些任務上人可能並不如機器做的好。

現在有比派人去月球更好更有效的月球探測方法,比如發射繞著月球飛的人造衛星(比如我國的嫦娥一號、美國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等),或者讓無人月球車(比如我國的玉兔號月球車)去測量分析等。

今年我國還將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和中繼衛星“鵲橋”,將實現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據新華社報道,遠望6號船5月5日上午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赴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執行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海上測控任務。

↓玉兔號月球車,圖片來自國防部網站↓

最後,登月只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一步,後面還有登陸火星、飛出太陽系等更為艱鉅的任務呢。

地球上的資源和人類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如果都放在如何爬上,那人類就會一直在地球附近轉圈圈。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說登月是人類的一大步,但是也只是一步而已,人類探索宇宙的路還很漫長。當小孩子學會爬之後,就會迫不及待想要學習走和跑,人類也有這樣向外探索的衝動,火星探測就是其中之一。

美國宇航局發射好幾個火星探測器,現在就有火星車在火星上工作。昨天(2018年5月5日)他們還發射了一臺新的火星探測器InSight號,要六個來月才能到達火星(光是看這麼長的路程就可以知道火星比月球難登陸吧)。

↓InSight號會探測火星內部,圖片來自NASA↓

2020年美國宇航局還會把新的火星車送上火星。除了美國宇航局,其他國家和一些私人公司也在進行自己的火星項目,不久的將來人類也許會在火星上漫步,

真正登陸到另外一顆行星的表面去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分享和關注。

如果您有感想,請留言多指教。


喬小海

1969年阿波羅11號宇航員們第一次踏上月球。到現在已經快50年了。阿波羅登月工程的背景是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而這場競賽的背景是美蘇爭霸。或者用時下的話來說,發展尖端的航天科技探索太空這件事兒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雙方各自社會制度的優越性。為了贏得競賽,雙方都動用了舉國之力,不惜成本想要獲得成功。

航天工程是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它,憑藉的不止是基礎理論,更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去實現。它考驗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幾次發射,宇航員在月球漫步和採集樣品。我們看不到的是數千位科學家和工程師、數千個工廠、數十萬工人忙碌有序的努力。

美蘇太空競賽的結局,也讓我們看到了科學和技術之間的一些區別。就航天方面的科學發展水平而言,蘇聯並不比美國落後逗號,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蘇聯總工科羅廖夫,都是天才型的科學家。美國的總工則是從德國搶來的馮布勞恩。可為什麼蘇聯最終沒能贏過美國呢?這就要考察工業基礎和運行體制。蘇聯航天工業都在國家的控制之下。美國則把許多環節外包給企業去做。從而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並且能夠收到集思廣益之效。同時也促進了整個社會技術升級。

今天我們的航天工程,並不是簡單的抄襲複製,因為有很多的資料仍然是保密的。雖然作為後發國傢俱有一定的優勢,,可以通過他們的公開資料裡透露出來的信息避免一些彎路。但是要實施如此複雜宏大的工程,仍然是對於中國的工業體系的巨大考驗。因為有很多新的材料,新的技術需要重新攻堅克難,從無到有逐步去建立航天工業體系。很多的技術難關只能通過試錯逐步去找到正確的路徑,付出足夠的成本才保證航天活動的安全。

所以並不是說別人已經做過了,我們就可以迅速地去複製。這樣去理解,我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在50年前美國人已經登上月球了,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經過比較長時間發展技術、積累經驗,才能夠最終安全地把中國的宇航員送上月球,並且安全返回。其實在阿波羅11號登月之前,美國宇航局已經秘密地為總統準備好了兩份講話稿(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科學需要試錯,反覆實驗才能發展;技術進步的代價其實要更大更現實,尤其是向外太空。目前比較成熟的只是地球軌道上的短暫、小規模停留,要到月球、火星上去長期存在,尤其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有很多的技術困難需要克服、突破,也許這個時間還會挺長。


松鼠老孫

我前幾年工作的時候剛剛開始健身,對健身有很多錯誤認知。

比如當時覺得健身一定要練出腹肌,而鍛鍊腹肌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據說是做平板支撐。

於是我就和幾個同事,一直在公司裡邊利用工作休息間歇練習平板支撐,希望能夠七天或者三十天或者一百二十天練出腹肌。

過了很久,腹肌一直沒練出來,腰竟然還挺疼了。

記得當時最久一次的平板支撐我堅持了六分鐘。一般人大概堅持三十秒就不行了,經過練習可能可以堅持兩分多吧。所以我的六分鐘雖然不算特別優秀的成績,但的確說明我當時的鍛鍊還是挺刻苦的,只是仍然沒有得到腹肌。


現在我已經堅持科學健身好幾年了,腹肌若隱若現,比以前強了一點,但是我的認知有了一些提升。

我開始知道腹肌並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一個人擁有腹肌也不代表擁有完美身材。因為擁有腹肌要求的是你的體脂率足夠低、腹部肌肉的分離度足夠大,就好了。而這些都只是健康身體的其中一部分罷了,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單純追求腹肌並沒有什麼意義。

另外呢,平板支撐,作為一個鍛鍊核心肌群(深層肌肉)的動作,並不能增大你的腹肌,也不可能多少天就練出腹肌。

所以我一共犯了兩個錯誤:

  1. 第一個錯誤是誤以為平板支撐可以練出腹肌

  2. 第二個錯誤是誤以為健身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腹肌。


現在的我已經不這麼想了,可是如果現在你問我還能不能再做個六分鐘的平板支撐,當然可以了。

我現在趴下立刻就可以做一個六分鐘的平板支撐,但是非常辛苦,對腰部也沒有什麼好處,我幹嘛要這麼做呢?

我是為了向誰證明我有這個能力呢?已經沒有意義了呀。除非你給我一大筆錢,讓我去給你表演一個六分鐘的平板支撐。


同樣的道理,人類登上月球這件事兒就跟做六分鐘平板支撐一樣的,它對於人類本身的科技進步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影響。

  • 就好像腹肌並不能提高你的身材水平,它只是你身材變好之後的一個自然而然就會滿足的指標而已。

  • 人類文明進步之後自然會有登月的能力,但登月行為本身並不提升人類的能力。

冷戰期間,蘇聯和美國雙方為了證明自己有實力,對對方形成威脅,所以搶著要向人類證明可以率先登上月球。

這好比兩個好鬥的男生在同一個喜歡的女生面前搶著做六分鐘的平板支撐,從而證明自己是一樣的。

但現在沒有這個必要,冷戰已經結束了,幹嘛還要頻繁登月呢?

登月是需要巨大的成本的呀,而且登月這個行為本身並不能帶來任何實際的收益,沒有必要去做,不需要向別人證明曾經已經證明過的東西。


科學家種太陽

現在是技術更新,人類採用更先進智能和經濟的方法來登陸月球了。

四十年前,美國人為了和前蘇聯進行太空優勢的競爭,由載人飛船阿波羅號率先登陸了月球,這次載人登陸月球,花費巨大,當時花費了數百億美元登陸月球,目前已經沒有國家能負擔起這樣的消耗,而且隨著技術發展,登月的難度肯定降低了很多,無人探測成了主流方向。將會不斷有更多的無人或載人航空器對月球進行登陸和探測。各個國家現在都有自己的探月和登月計劃,中國,日本,德國,印度都有探月計劃的發佈。

最近值得驕傲的是我們國家的嫦娥工程

中國嫦娥工程已經發射了一系列航空探測器,其中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對月球的軟登陸,嫦娥三號完美登陸月球,在月球的實施了探測,嫦娥三號和月兔月球車的配合,獲得了大量高清圖像,還對月球地表成分,所含資源進行的精密的分析,這為下步登月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8年,嫦娥四號將發射升空,登錄月球背面

今年我們國家要啟動探月計劃的第四期工程,將會對月球上更多地方進行深入探測,重要的是將探測和登錄神秘的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據說隱藏著巨大的秘密,有著外星人的軍事基地。今年我們的嫦娥四號將揭開這些秘密,也許真能發現霸天虎的基地呢。

為了實現對月球背面的登陸,我國會在2018年上半年首先先發射中繼通訊衛星,提供對嫦娥四號的通信支持。在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在月球背面的登陸和巡視。

同期參與的還有日本等國際競爭者

日本JAXA已經宣佈的探月計劃,將同樣採取無人飛船登陸月球,採用機器人巡遊探測月球。德國,印度也都宣佈了登月計劃。

中國,印度,日本都準備一起奔月,你看好哪家呢?


量子實驗室,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你問,為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而現在卻不行了?


從科技的角度來說,以前可以,現在也可以,不僅如此,如果現在要登月,應該比以前靠譜得多。


美國宇航局的負責人在冷戰後表示,當年的登月計劃,就跟坐在冰箱裡穿越太平洋一樣,是非常冒險的。在那個年代,無論是我們對天文學的瞭解,還是信息技術的發展都是比較落後的,之所以會有登月這樣的壯舉,是因為冷戰,蘇聯已經第一次把人送上太空了,美國還不趕緊想點辦法,差距就被拉大了。


登月不是登山,是一個非常耗錢的事情,冷戰期間,因為有蘇聯這個假想敵的存在,所以在這方面的開支幾乎不計成本,冷戰結束了,蘇聯解體了,再這麼玩,納稅人就不答應了,放在教育,醫療,公共設施上面的錢都不夠,還登月,所以登月這個事情並非做不到了,而是,成本太高,登不起了。


登月是人類的壯舉,或者我們應該慶幸,人類在那一場競爭中並沒有直接上炮彈,而是把精力和錢,都花在了這樣一件看上去甚至有點傻的事上面,所以我們才能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看到這個人類生存了幾千年的星球,所以阿姆斯特朗才會說出,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所以我們才會有世界上第一個從地球以外的星球來到地球的人,也就是另一個宇航員,奧爾德林。


今天的人們更精明瞭,也許很難再做出一些看上去如此“不划算”的事情了,但是,曾經的這份光榮,還是永遠的記錄在史書上,並且,屬於全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