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羣英譜|「第一書記」來 水井蓮花開

脱贫攻坚群英谱|“第一书记”来 水井莲花开

2016年初,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六車間副主任王澤勇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和省委國防工委選派的駐村幹部,在普定縣化處鎮擔任第一書記兩年多來,他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從最急需的事情幫起、從最關鍵的事情抓起,為水井村把脈開方,為水井村強支部、興產業,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描繪出“水井蓮花開”的美麗藍圖。

脱贫攻坚群英谱|“第一书记”来 水井莲花开

兩年多來,王澤勇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紮根基層,因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曾受邀到中組部全國組織幹部學院介紹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先後榮獲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航空工業風雲人物和優秀共產黨員、貴州省國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安順市脫貧攻堅十大青年先進人物、普定縣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黨建引領打牢基層基礎

走進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放眼望去,千畝荷葉在微風吹拂下泛動著翠綠的波浪,漫步於荷塘小路,讓人在這炎熱的夏天裡透出一絲清涼,一份愜意,遠處,不時有遊人慕名來參觀。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如今,水井村產業發展思路已經形成雛形,‘茶果上山、香蔥進地、蓮藕下田’的產業發展構想已經初見成效。”王澤勇說道。

說起水井村近年來的發展,王澤勇如數家珍,從剛到水井村到後來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仍然歷歷在目。“剛到水井村時,村裡貧困發生率是12%,感覺不可思議。同時,村裡無產業、基層基礎薄弱,深感無從下手。”王澤勇在初步瞭解到水井村的情況後,深感自己作為水井村的第一書記,責任重大。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針對水井村實際情況,王澤勇決定從建強黨組織,打牢基層基礎做起,只有建強基層黨支部這個戰鬥堡壘,才能讓村裡找準發展的“定盤星”,才能讓群眾找到帶領發展的“主心骨”。

為此,王澤勇結合村裡外出黨員多,在村黨員老齡化,村支部工作不繫統等問題,通過認真學習、反覆比較,最終結合村基層實際擬定了村黨支部的建設方案,為村黨支部量身制定了《水井村黨支部工作手冊》,把支部每月要開展的工作細化量化,系統地梳理、規範村支部工作的每項事務。同時還結合實際開展專題研討,把“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選舉產生“村民監事會”和“村民議事會”,更加民主和全面提升水井村村支兩委的公信力和辦事效益,提升村民滿意度。

盡心盡力俯身為民解憂

在水井村,王澤勇把“脫貧事業”當成“自己家業”一樣幹,充分依託原單位這個“孃家”,大力爭取派駐單位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貴州省國防工委、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等各級單位的支持,發揮自己人脈資源,整合各方面資源,凝聚了幫村帶民的合力。

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2016年,水井村還是一個二類貧困村,產業發展如何破題成為脫貧攻堅的關鍵,也是“造血式”真扶貧的體現。

為此,王澤勇經過深入調研、諮詢有關專家,聽取村民意見,決定在村裡的好田好土上做“文章”,為選好選準適合村裡發展的產業,他遠赴遵義,山東濟南、濟寧,雲南昆明、玉溪、曲靖等地考察,積極聯繫相關的技術專家,拜訪種植大戶,帶領村兩委、村民代表實地參觀學習。

經過走訪觀察,王澤勇覺得水井村的自然環境不錯,一番調查後,根據水井村的實際情況,他提出通過蓮藕產業走出一條農業轉型脫貧之路。

2016年初,經多次研究討論,他與村兩委制定“果樹上山、香蔥進地、蓮藕下田”的產業發展之路,村兩委帶頭流轉土地,全村形成立體式全覆蓋產業格局。

發展思路確定後,水井村搶抓普定縣“一村一公司”政策的機遇,通過鼓勵農戶土地入股、引導種植大戶聯合組建合作社統一經營的“村企合一”模式,成立水井蓮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用好用活100萬元啟動資金,廣泛吸納農戶以土地入股經營,以“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蓮藕種植1000畝,香蔥種植600畝、退耕還林種植茶葉、水果1200畝,每年定向貧困戶用工200人,3000多工日,直接增加貧困戶收入18萬餘元。實現了“茶果上山、香蔥進地、蓮藕下田”的產業格局。

近年來,在王澤勇與村支兩委帶領下,水井村“蓮藕經濟”發展迅猛,2017年秋季,在“孃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幫助下,他赴深圳天虹商場洽談蓮藕銷售,成功以每公斤7元簽訂了合同,當年該商場採購了水井村83萬餘元的蓮藕。產業成功的示範引領作用吸引多地幹部到水井村調研,促成簽訂種子訂單並銷售120多萬元。

2017年水井村成功舉辦“首屆荷花節”以及“萬人徒步遊荷海”等活動,接待遊客近4萬人,實現旅遊收入零突破到25萬元。2017年7月生產出了首批“水井養生荷葉茶”,成功售出收益2萬餘元。2017年通過發展產業全村銷售額達200餘萬元,增加務工收入70餘萬元,種植戶增收達83萬餘元,村集體增收8萬餘元。2018年,村集體公司出品的“水井荷海”系列朵貝綠茶,成功銷售茶葉30餘萬元,創利10萬餘元。

水井村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和所有貧困戶的利益聯結。該村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6910元上升到2017年的7935元,貧困發生率從12.52%下降到2.47%。村公司每年獲得的利潤,以土地股、人頭股、發展股、公益股、管理股的“五股”模式進行分配,建立了向貧困戶傾斜,各方均得利的利益共享機制,從而提高了村支部的向心力,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

如今在水井村,說起王澤勇,村民都豎起了大拇指。“王澤勇來到水井村後,是真真正正沉下身子做事,建強了村支兩委組織,深入群眾解決困難問題,帶領群眾發展產業跑銷路,他是一個有思想、有思路、有幹勁的第一書記。”水井村村支書董開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