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協同,建築垃圾處置利用加速中

日前,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發改委等11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推進了各區的建築垃圾現場資源化處置工作,隨著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建築垃圾正在加速地就地轉化,變成各種可以再生的產品。

小夥伴們是不是很好奇,建築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發改君特意梳理了一些典型案例給大家看……

今天,我們先走進朝陽十八里店鄉,看看“政企協同推進”模式是如何運轉滴~

在朝陽區十八里店地區西直河,以往只能用於填埋和堆放的建築垃圾被加工成再生道路材料、再生牆體材料、再生混凝土骨料等不同種類的再生產品。

十八里店是拆違量較大的一個鄉,去年,華北最大的石材市場從這裡搬離。鄉政府與專業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研究制定實施方案,讓這裡的建築垃圾不再“無處安放”。

十八里店鄉採用的這種 “政企協同推進”的模式,可以概括為16個字——全局考慮、源頭分類、拓寬應用、杜絕汙染。


全局考慮

產品優先在本鄉園林綠化等項目中使用

政企協同,建築垃圾處置利用加速中

建築垃圾集中堆放點位

鄉政府與專業化處置公司結合拆除的建築垃圾的數量與全鄉域的規劃,先將規劃中即將實施的區域內的建築垃圾轉移至集中點位堆放,並在該點位佈置移動式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設備,由該點位產生的建築垃圾資源化產品,優先在本鄉內園林綠化等項目中使用。

這樣一來,大大滴縮短了距離,減少了運輸過程遺撒,提高了處理效率~

源頭分類

先將可利用的垃圾分類拆除

政企協同,建築垃圾處置利用加速中

西直河村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生產線

與其他企業在建築垃圾堆旁處理的方式不同,十八里店鄉西直河村的生產線附近,待拆的公寓樓仍然矗立著。

發改君瞭解到,在十八里店鄉的拆違過程中,他們放棄了過去把樓推倒了再處理的程序,而是先將可利用的垃圾分類拆除。如此處理後,現場的建築垃圾百分之八十都可以再次利用。

同時,也避免了破壞性拆除導致的建築垃圾與生活垃圾的混雜問題,實現了垃圾源頭減量。

拓寬應用

將建築垃圾應用於透水蓄水材料的生產

結合“海綿城市”的建設,十八里店鄉規劃了大量的綠地與公園,在進行了相關研究後,決定將建築垃圾應用於透水、蓄水材料的生產,拓寬建築垃圾再生建築材料的應用範圍。

政企協同,建築垃圾處置利用加速中

建築垃圾被粉碎為不同大小的骨料顆粒

杜絕汙染

移動式處置裝置封閉作業

政企協同,建築垃圾處置利用加速中

移動式處置裝置封閉作業

為抑制揚塵,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公司將移動式處置裝置封閉並進行溼法作業,達到了環保要求,並承諾在建築垃圾綜合處置後將臨時封閉設施與生產線一併拆除,避免形成新的違建。

借鑑篇

通過這樣的實施方案,十八里店鄉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區域內共處置建築垃圾約40萬噸,共生成約37萬噸再生骨料,其中大部分已經通過場地平整、地面硬化和再銷售等方式使用。

這麼好的效果必須得形成經驗,積極推廣~請記住3個關鍵詞:

1.政企聯動

通過政府統籌規劃、政企合作推進的模式,該鄉的建築垃圾處置和資源化產品利用工作順利推進。屬地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充分依託專業化公司的力量,對本行政區內的拆違、建築垃圾處置、項目建設中再生產品的使用統籌考慮。

2.閉環管理

實行拆清同步,採取“前段拆遷—中端處理—後端再利用”的建築垃圾就地消納、原位處置的閉環管理,通過政企協同聯動,有效解決拆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建築垃圾,避免拆後大量建築垃圾運輸過程中遺撒、尾氣等對環境的二次汙染問題。

3.“綠色拆除”

“綠色拆除”,雖然前期分揀工作耗時較長,但建築垃圾產生量與以往相比大幅減少,同時又保證了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後再生骨料的質量。

怎麼樣,建築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是不是讓你覺得很神奇?

在之後的案例中,發改君還將給大家介紹“一體化運作”“企業產品多樣化”“按需定製模塊化”等模式,敬請期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