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掘金 3年打磨12個項目,民銖投資陳志剛:做最懂產業的投資人

“大道至簡”,民銖投資總裁陳志剛在描述他本人和親手操盤的這家機構時,用了中國道家的一個經典哲學詞彙。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民銖專注在智能製造領域耕耘三年,精心打磨出12個項目,成為企業得力的戰略投資者,作為投資人的陳志剛毫不掩飾對所聚焦產業的熱忱。

智能制造掘金 3年打磨12个项目,民铢投资陈志刚:做最懂产业的投资人

民銖投資總裁陳志剛

工科出身,一顆“產業報國”直投心

2001年復旦大學碩士畢業後,陳志剛順利拿到中銀國際證券投資銀行部的工作,從事投行業務。此後10餘年間,他供職於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資產管理部、正泰集團和復星譜潤股權投資公司,負責投資管理工作。產業公司和金融機構的雙重經歷,為陳志剛後來成立民銖投資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和人脈資源。

2015年,在復星譜潤負責智能製造板塊投資的陳志剛迎來了職業選擇的岔路口。已過不惑的陳志剛希望 “更自由地實現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是成立一支新基金,專注智能製造領域投資。

陳志剛的想法和上海明泉集團董事長王雲不謀而合。

明泉集團是上海閔行區的一家老牌房地產公司,該集團的明泉金控旗下擁有投資公司、金融租賃等多個金融平臺,整個集團的資產達到百億規模。“明泉集團做房地產比萬達還要早,後來想要轉型做金融。”陳志剛說。一拍即合下,2015年8月,民銖投資在上海成立,明泉集團是唯一LP。

回顧過去十餘年的從業經歷,個性直爽的陳志剛表示,“做投行業務,更多的是撮合性交易,而股權投資和企業發展密切相關,投資眼光和服務能力可以得以印證並且為此承擔結果。”

更重要的是,因為在製造業的直接從業經歷,陳志剛深刻感受到中國製造業的積弱,尤其在核心零部件和裝備上大部分依賴進口,被深深刺痛的同時激發了產業報國的初心。“我沒有能力做個企業家,做股權投資就是以小小的力量起到資源配置的作用,扶持中國優秀的製造型企業突破外資封鎖,替代進口,為中國製造業貢獻點微薄力量,這就是我的初心”。

這種產業報國的初心在陳志剛在復星譜潤時的一次項目投資中得到了驗證和強化。“我當時投了一家叫綠的諧波的企業,它是生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諧波減速器的,此前這個領域一直被日本的一家公司壟斷,全球只有這家日本公司可以做,因為這個零部件佔到機器人成本相當高比例,因此國產機器人一直受制於人,幫外資打工。投了綠的諧波之後,打破了日本的壟斷,改變了整個中國機器人行業的格局。”陳志剛回憶道。

“綠的諧波實現了諧波減速器國產化,不再依賴日本進口,國產機器人因此整體收益,而綠的諧波這幾年的業績也驚人發展,即將走上資本市場。這個經歷讓我意識到做投資可以產業報國,每一個進口替代的成功項目一定可以獲得鉅額回報,這於公於私都是非常相得益彰的事情。”他強調。

於是,陳志剛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用十年的時間,培育五到十家優秀的智能製造企業,投資的核心邏輯就是三點:替代進口、產業升級、軟硬結合。幫助它們成長,通過這些企業去改變一個行業的格局。這是我的使命感,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聚焦智能製造,“五位一體”激勵機制

萬事開頭難。成立之初,民銖投資人才隊伍的建設跟不上業務發展,“上海對人才的爭奪非常激烈,想招到優秀的人比較困難。”陳志剛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民銖投資建立了一套“五位一體”的激勵機制。

所謂“五位一體”就是從五個方面給予員工激勵。除了基本工資之外,還設有投成獎,“只要投出了項目,不管項目未來回報如何,把獎勵先發給負責的團隊。”陳志剛介紹道。另外還有項目退出和期權的獎勵,同時民銖投資鼓勵員工跟投,公司可以提供免息貸款做支持。

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第一年,民銖投資主要投早期項目,投資額控制在一千萬左右。“當時心態比較謹慎,實際上當時投的項目大部分回報都不錯,像圖漾科技、艾勻科技都剛剛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估值翻倍。”陳志剛說道。

經過一段時間的團隊打磨,民銖投資在2016年開始進入PE階段。“已經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體系,有確定的發展方向,有團隊一致認可的投資理念,還有完整的流程和穩定的團隊。”陳志剛非常驕傲。

投資方向上,民銖投資只聚焦在智能製造領域。截至目前,民銖投資共投出12個項目,其投資領域包括汽車、機器人和軟件。“汽車行業主要聚焦在汽車電子、新能源和輕量化三個細分領域,此外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工業互聯網和工業軟件等領域也是我們比較關注的。”陳志剛強調,“我們非常聚焦,不投任何不擅長的領域。”

除了行業之外,民銖投資在區域選擇上也非常聚焦。“目前我們投的企業主要在江浙滬地區,大部分集中在上海,我們團隊都是江浙滬的,和這邊的企業家更容易溝通,這一帶的製造業企業家都比較踏實也尊重遊戲規則,我們很強調投後服務,投資區域相對集中以便於更好更快地提供投後服務。”陳志剛說。

那麼,聚焦式投資是否會讓民銖錯失其他領域的投資機會?民銖投資的發展恰恰顛覆了這種觀點。“越聚焦,你的資源就越多,項目就越多。我們的項目多得都做不過來。”陳志剛笑稱。

他把聚焦一條產業鏈的投資模式比喻為“順藤摸瓜”。陳志剛介紹,“民銖投資聚焦在一個領域,精力不會分散,而且因為進入了這個圈子,有很多信息源去外圍判斷一個企業。我們對每一個項目都會形成有價值的建議,因此企業十分認可民銖投資的專業度。”

在選擇項目時,民銖投資內部有一個“100”法則,團隊是“1”,行業是第二個“0”,第三個“0”是財務報表。團隊是排在第一位的,沒有團隊,其他的“0”就都沒有意義。其他兩個是“因”,財務報表是果而已。一個優秀的團隊選擇了一個好的行業,遲早會有一份靚麗的財務報表。

對於如何看團隊,民銖投資有自己的一套判斷體系。“在對團隊做背景調查時我們主要從創始人年齡、教育程度、技術背景、股權激勵等方面來詳細瞭解被投企業。”陳志剛強調,“會看人很重要,你必須要了解對方到底是怎樣一個企業家,包括他的個性和優缺點,這些都需要敏銳判斷。”

“製造業企業家和企業不能太年輕,否則沒積澱,但是老闆年紀太大會失去雄心,我們投資的企業家都是70後和80後,股權相對集中,團隊都有股權激勵,受過良好教育且技術和市場背景完整。”這是民銖投資最心儀的團隊類型。

四大硬性條件,做“服務到位,但絕不越位”的戰略投資人

投資機構在挑項目時看的是人,被投企業在選擇投資方時看的同樣是人。“我希望在企業眼中,我們扮演的是一個戰略投資人的角色。”陳志剛說。

他認為,成為戰略投資人要具備四個條件,一是持股比例,是否擁有董事會席位。“目前我們投資項目的持股比例基本都在10%以上,投資金額在5000萬以上。投的太少,對公司的影響力就會相應減弱,也就缺乏推動其發展的動力。即使不參與管理,也至少要有董事會的席位。”

企業和投資機構的關係如何平衡是一個難題,對此,陳志剛總結稱,“我們的理念就是‘服務到位,但絕不越位’,我們希望可以給企業當副駕駛,為他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但是絕對不去指揮企業家如何開車。”

成為戰略投資者的第二個條件,是可以為被投企業提供足夠多的產業資源支持

。“一方面民銖投資的團隊將調研獲得的市場或行業情況提供給被投企業,供其參考;另一方面,藉助本身的產業資源幫其打開市場,解決產品銷路問題。”陳志剛表示。

第三個條件,是能夠給被投企業提供整體發展規劃,包括資本運作戰略等。民銖投資會在資本上市的時間節點、中介機構選擇、上市規範等方面給被投企業提供幫助和支持。

特別的是,陳志剛還定了第四點,就是民銖投資要做不對賭的戰略投資人。“我們從來不對賭,一方面是出於對被投企業的信任,一方面是是因為對賭沒有贏家,到後面可能會兩敗俱傷。”陳志剛認為。

在民銖投資最近參與的兩個項目——新立科技和上海增達中,民銖投資作為單一投資人,目前已經是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之一。2016年,民銖投資投資8000萬成為新立科技的第二大股東。2017年投資6000萬,成為上海增達第二大股東。目前,新立科技和上海增達都正在準備IPO。

新立科技主要以汽車內外飾和模具為基礎,重點發展汽車電子和輕量化零部件產品,上海增達則是國內環境模擬設備的龍頭企業。這兩個項目非常清晰地體現了民銖的投資邏輯,都是屬於替代進口和產業升級項目。兩個公司的產品基本都直面外資競爭,利用優秀的性價比和更好的本土化服務,不停從外資競爭對手的手中攫取國內市場份額。

“民銖投資作為大股東,為這兩家公司提供了成套的投後服務,其中包括幫助其引入優秀的IPO中介團隊、介紹汽車電子高端產業人才隊伍、完善股權激勵方案等。”陳志剛表示。

想要做“戰略投資人”的民銖投資除了在投後管理上下足功夫之外,在退出方面也獨具優勢,這要得益於陳志剛多年的投行經驗。“民銖投資擁有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在投行圈內資源豐富,可以讓被投企業在謀求上市的過程中獲得最好的機構服務。”陳志剛表示,IPO退出渠道之外,民銖投資同樣可以在併購領域為被投企業提供合適機會。

大道至簡,“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家投資機構要想不斷成長壯大,必須要擁有自己的投資理念。對於民銖投資的核心理念,陳志剛用了中國道家的一個經典哲理來闡述——大道至簡。

面對行業中存在的投資機會,能否準確捕捉到,也考驗著每家投資機構的投研能力。陳志剛對自己的團隊非常自信,他評價這是一個“非常紮實”的團隊。“他們每個人都要在行業裡摸爬滾打,不停地通過項目實踐來提高自己。”

對於民銖投資目前聚焦的兩大行業領域——汽車和機器人,陳志剛表示非常看好。“中國人均汽車保有量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汽車消費需求潛力很大,而且汽車產業也在不斷進行技術升級,一個在快速變化的行業對投資人而言才是機會。”

民銖投資有一支投資汽車行業的隊伍,名為“四大金剛”。“每個人都非常優秀,既可以單兵作戰,又具備很強的團隊協作能力。”陳志剛說。

“我們的定位就是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成為精品的投資機構。”他表示,“民銖投資不追求規模有多大,最重要的是把我們聚焦的行業做好。”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盲目跟從是民銖投資的一大原則。“現在新能源主機廠投資項目動輒上百億,這些我們不會扎堆去做。”他強調,“汽車企業要發展必須要靠兩個因素,客戶和技術。”

即使是其看好的工業機器人領域,也應區別對待。“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這些領域將來會有巨大的空間,但是在本體、集成這塊還沒有看到太明確的發展方向,投資機會並不多,佈局會相對謹慎。”

未來隨著新的LP加入,民銖投資將會完全向市場化方向轉變。“如果說之前是在積累沉澱,那麼未來,民銖投資將會厚積薄發,2018年將是我們的突破年。”陳志剛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