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是國家扶貧項目,是精準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務。“十三五”期間,餘慶縣相繼投入資金8億餘元,分別在縣城西部新城、縣城東部產城、縣城水廠、龍溪鎮、構皮灘鎮、花山鄉、敖溪鎮、龍家鎮新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計劃搬遷安置1981戶8160人。截至目前,1757戶農村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出大山,住進了新家。

為確保困難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我縣圍繞“基本生活有保障、後續服務有平臺、發展致富有路子、幸福指數有提升”的四有工作目標,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移民四方力量,探索出了“234”工作措施,創新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戶生計保障後續發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激發了貧困戶後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近日,餘慶君走進縣城水廠安置點,近距離感受他們生產生活情況。

馮井才: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馮井才的妻子李天菊在打理超市

“買包鹽巴、醬油,還要一瓶礦泉水。”“一共15塊。”在西部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好友副食店”裡,馮井才的妻子李天菊正在忙碌。自2017年6月搬入新居後,在積善社區籌委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馮井才的妻子在小區內開起了這家便民超市,當起了小老闆。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馮井才的妻子李天菊在晾曬衣服

馮井才原住白泥鎮迎春村竹園組,地處偏遠深山,交通不便,家中僅有幾分薄地,10年前的他迫於生計,先後到過河北、廣東、浙江等地務工。因為在外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身體還犯下了病根,一年下來也沒有什麼結餘。如今搬到了縣城,住上了小洋房,社區的工作人員幫助他協調門面開起了超市。“讓妻子在家打理超市,照顧孩子,我在縣城跑運輸,一家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真是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馮井才高興地說。

楊再華:在無聲的世界聆聽黨的好聲音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楊再華在聆聽窗外的聲音

原住構皮灘鎮構皮灘村下屯組的楊再華,先天性盲人,育有一子,10年前,妻子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2018年6月搬遷到縣城易地扶貧搬遷水廠安置點。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楊再華在給客人按摩

“進小區門口,前行100米左右,向右拐,14棟1樓1號房就是我家。”雖然沒有入住多久,楊再華卻對這條回家的路非常熟悉。“這就是政府給我建的新房,面積有60多平米。”筆者隨楊再華走進新房,見到房子裡有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功能空間一應俱全。

“以前住在山裡的小木屋裡,每次下雨都是大雨大漏、小雨小漏,讓人提心吊膽的。”楊再華說,現在好了,住進了小洋房,舒適又衛生,兒子職校剛畢業,在貴陽汽車修理中心實習,我又在一家盲人按摩店找到了工作,日子過得很舒心。當筆者問到還有什麼需要幫助時,楊再華說:“沒有了,已經給政府添麻煩了,唯一的願望就是盼兒子找個媳婦早日成家。”

代仕華:好生活靠的是黨的好政策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代仕華在陪家人看電視

家住龍溪鎮平場村長塘組的代仕華,破爛不堪土坯房讓他居無定所,一家5口一直住在出租屋裡。2018年5月,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代仕華一家“紮下了根”,在小區部分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兩口子就迫不及待地搬進了新房。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代仕華夫婦在工地上勞作

走進代仕華家,三室一廳的房屋收拾得乾乾淨淨。妻子幾年前因務工受傷不能幹重活,家裡的收入就靠代仕華在外打零工為主,還要供三個子女上學,家裡經濟十分困難。

“以前住在山裡,就醫、上學、交通都不方便;現在不僅就醫方便、上學就在家門口,小區內還修建了休閒廣場,方便我們散步、娛樂和健身。”代仕華說,從透風漏雨的危舊土坯房到寬敞舒適的新樓房,終於實現了安居夢,還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收入有了保障,這還是靠了黨的好政策呀!現在唯一的希望就好好培養孩子,鼓勵他們好好學習,長大了回報社會。

羅光鵬:努力工作讓生活更上一層樓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羅光鵬在陪家人看電視

羅光鵬,原住關興鎮沙堆村,2017年6月搬到西部新城安置點。走近羅光鵬的家,懸掛在客廳上方的一幅精美的家和萬事興刺繡作品,讓筆者感受到了他家庭的和睦氛圍。

搬新家,挪窮窩,住新房,日子越過越亮堂!

羅光鵬在查看監控

“這是我家搬到新居後,老婆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親自動手做的十字繡,繡得還不錯。”羅光鵬一邊誇老婆一邊說,在老家,就幾畝田地,就算最高產量,也只能解決溫飽。還要供三個孩子上學讀書,對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經濟壓力是很大的。沒有固定收入,僅靠傳統的農業種植和在外打零工維持生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