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殲擊機名字爲什麼殲6開始?

存在感不足

殲1、殲2、殲3和殲4,在人民空軍的歷史上,其實並不存在這樣的殲擊機序號,高亞音速的殲5,是人民空軍裝備的第一種國產噴氣式戰鬥機。

參考並仿製前蘇聯的米格17F戰鬥機,殲5的研製裝備成功,標誌著國內成為當時世界上能夠生產噴氣戰鬥機少數幾個國家之一,顯然是人民空軍裝備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殲5戰鬥機)

自殲5開始,人民空軍裝備的戰鬥機,序號基本上是延續的,機頭進氣的殲6,是人民空軍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擊傷敵戰鬥機和偵察機最多的國產戰鬥機,而自身卻無一架戰損,是一型很牛叉的戰鬥機,也是國內量產最高的戰鬥機,前後生產了將近5000架,也是國內出口最多的戰鬥機。

(殲6戰鬥機)

殲7是單座單發戰鬥機,儘管機體小,也跑不遠,是個短腿先生,但卻航速高,機動靈活,是國土防空作戰,以及奪取前線制空權的有力空中平臺。

殲8前期型號依然是機頭進氣,但從殲8兩型開始,改成機翼兩側進氣,人民空軍終於擺脫了平頭機,由於平頭機機頭進氣,雷達小有的不能安裝雷達,從而嚴重影響了戰鬥機的作戰性能。

殲9曾立項,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一型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用以攔截圖-22和B-1B超音速轟炸機,但”雙26”指標,即實用升限26000米,速度2.6馬赫,以當時技術難以達成,項目最終被取消而下馬。

(最著名的那架殲8戰鬥機)

至於殲10、殲11、殲15、殲16等機型,除了殲15是海軍艦載機,其他機型都是空軍主力機型,都是多功能高性能戰鬥機,具有看得遠,跑得遠,打得準,威力大等特點。

殲20,是最新型高性能戰機,作為世界上第二型正式服役的隱身戰鬥機,打破了F-22一家獨秀的態勢,對空軍作戰能力的提高和作戰模式的變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先糾正一下,我國戰鬥機編號是有殲-5的,產量還不小,是仿自蘇聯米格-17!

殲-5的確是我國第一個戰鬥機編號,那麼殲-1~殲-4去哪了呢,軍迷估計都琢磨過這件事,事實究竟如何,筆者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考察我國的軍用飛機編號,會發現一個現象,不論戰鬥機、還是其他作戰飛機,編號都從“5”開始,譬如殲-5戰鬥機,轟-5轟炸機,強-5強擊機,直-5直升機、水轟-5水上飛機,是不是說上頭一開始定的規矩就是這樣,所有類型的作戰飛機編號,都從5算起?

這規矩還真的有,從最早出現的“殲-5”開始,可以說這一不成文的約定就是由“殲-5”而生,但“殲-5”為什麼從5開始排,卻另有原因。

我國早期戰鬥機的命名,並不是“殲-X”,而是用年份來命名為“XX式”,殲-5的早期名稱為“56式殲擊機”,相應的殲-6曾稱“59式殲擊機”(這還藏著一個59,挺意外吧)、殲-7曾稱“62式殲擊機”,但後來空軍型號名稱統一改為“字-X”,陸軍則一直保留原來的命名方式,如59式坦克、63式裝甲車、05式自行榴彈炮等。

在改名過程中,“殲-5”這一型號的來歷眾說紛紜,有說法是借“從無(五)到有”的諧音,也有說是從“56式”的年代數字而來,其實最靠譜的解釋還是:

空軍戰鬥機的編號,從1開始,剔除避諱的3、4,排到“56式”正好是第三個。

那麼1、2又是什麼型號,殲-1其實是我國第一型噴氣式戰機——殲教-1,可惜後來沒有投產。

殲教-1噴氣式教練機,先後生產過三架原型機,但性能不太理想、沒有投產

1號之後是2號,殲-2是沈飛準備仿製蘇聯米格-15的一個項目,但後來蘇聯很快推出了更先進的米格-17(就是米格-15的改進型),沈飛也轉而開始仿製米格-17、並定型為“東風101”(這是沈飛的命名,空軍一開始批的編號就是“56式殲擊機”,後來統一編號時才改為殲-5),殲-2自然就被放棄了。

志願軍米格-15戰鬥機,我國原打算仿製,後來改為仿製性能更先進的米格-17

我國的戰鬥機編號規律就是這樣,未投產型號佔用編號的情況一點也不少,除殲-2(米格-15)外,還有殲-9(三角翼截擊機,競標時敗給殲-8),殲-12(世界上最小的超音速戰鬥機,未投產),所以殲-2這個型號的確存在過,並不是一種憑空臆想。

那麼後面的3號、4號呢,也有未定型投產的型號嗎?

其實,空軍戰鬥機編號裡的3、4一直都是空缺的,這倒不是迷信,各國空軍都有一些自己的講究,並不奇怪。

殲-12,是“空中游擊戰”思想的產物,世界上最小的超音速戰鬥機,航程偏短

不信看一看空軍的戰鬥機序列,未投產的用括號括起來,(1),(2),5,6,7,8,(9),10,11,(12),15,16,20,這裡面17~19是保留編號,殲-20直接跳到20所以才空出來的,但是3、4就根本沒有,是吧!

至於網絡上的殲-13、殲-14傳言,筆者只能說,有原型機嗎?

殲-2、殲-9和殲-12可是有正式立項、甚至造出過原型機的,而所謂殲-13、殲-14呢,至多隻有一些旁證,從未見權威媒體提及。

以上就是我國戰鬥機編號的一些解釋,歡迎留言討論!

——


炎黃軍武

殲5戰鬥機有啊,它是我國研製的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而且數量還不少呢,從1956年9月到1959年5月,共生產了767架。

我國空軍的各型飛機很多都是從5開始命名序列的。比如:第一型直升飛機,直5。第一型轟炸機,轟5。第一型強擊機,強5。第一型高空無人偵察機,無偵5。就連航空發動機也是從渦噴5開始命名的。

▲轟5

對於這種命名方式,一直有兩種解釋。第一就是這些飛機都是從50年代陸續開始立項研發的,所以以5 開頭。另一種就是取“從無到有”的寓意,表示中國空軍從無到有,茁壯成長,越來越強大!

▲強5

一型新式戰機,只有通過國家鑑定驗收之後,才會給予正式的“殲”字頭編號,在此之前只有項目編號或非官方命名。

我國自行研發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是殲教1,是由老一輩航空專家徐舜壽主持設計的。1958年第一架樣機完成總裝。殲教1是否等同於殲1,大家還有爭議。

▲殲教1

殲2也很特殊,我國曾經從蘇聯進口過一大批米格15,並準備仿製。後來因為更先進的米格17出現,於是決定仿製米格17,原來的項目就取消了。後來,這批米格15飛機以殲2的名字出口外銷了,在我國空軍正式的裝備序列中是沒有的。

▲米格15

殲3、殲4這兩個型號也未出現在我國正式的空軍裝備序列中。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從殲1到殲4都是沒有的。


和風漫談

新中國第一家戰鬥機就是從殲五開始的,沒有什麼殲1/2……。

第一架殲五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根據蘇聯的米格17戰鬥機仿製的國產型號,命名殲五。四年時間裡共生產線製造了767架。


後續的殲6作為中國自主生產製造的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生產了有二十多年吧,直到2010年才從空軍部隊退役。

殲7作為我國的明星出口機,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服役於空軍和海軍部隊。

再接下來的八爺,大家也都很熟悉了。


後面的國產第一架自主設計製造的攻擊機——強五,戰鬥轟炸機——殲轟7,第四代電傳操縱的殲10,前蘇聯的蘇27的國產版本殲11系列。殲11衍生出的殲16多用途戰機,殲15艦載戰鬥機。以及我們自主設計製造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已經裝備服役部隊,殲31目前正在改進試飛。
強五攻擊機
飛豹戰鬥轟炸機




殲10戰鬥機


殲11戰鬥機殲15艦載機
殲16多用途戰機


殲20戰鬥機

殲31戰鬥機


魑魅涅槃

在20餘年前的 三大知識 上有一個欄目叫 海外談中國 ,主要內容是引用外媒對我國武器裝備的報道(有點參考消息的性質),其中有一次提到我國軍隊的組成的文章中就提到過這個問題(記的該文是以軍種分類,每個軍種一篇介紹,介紹該軍種的基本狀況,裝備構成,命名等)像殲1---殲4,轟1---轟4都是存在的。以殲字頭為例,在殲5之前我們還裝備過的殲擊機有拉9/11,米格9,米格15/比斯,殲1---殲4就是對這幾種殲去機的名命。


手機用戶59126556816

胡說八道,中國的殲擊機為什麼從殲六開始?那殲五是給誰的?另外在建國初期,直接從蘇聯進口的,米格15之類的,還被稱為殲2呢。

如果說純中國自己設計生產的殲擊機,那也應該是從殲八開始的。

綜上所述,這個論題本身就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