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改进,乔布斯革命,万亿帝国和千亿企业的差距只在两个字

6月25日,小米启动公开招股,7月9日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曾在2015年宣称小米未来5年不上市的雷军,终于在小米创立8年之后,将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企业运作上市了。

但对于市场对小米的估值预测,雷军是相当不满意的,他曾经豪气地表示,小米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同期投资机构给出的数字是850亿美元。然而,随着小米疑似侵占酷派专利权和小米供应商污染环境的新闻爆出,市场对小米的估值一再下调,甚至有投资人认为,540亿美元的估值都高了。

面对质疑,雷军却相当自信,他认为,“小米是一家罕见的全能型公司,估值应为苹果乘腾讯的估值。”

雷军所谓的全能型是指小米的业务包含了硬件、新零售、互联网三大板块。小米目前主要业务收入来源硬件,硬件收入占了整体营收的90.8%,和腾讯的业务构成暂无可比性,后者主要收入来源网络游戏。

雷军改进,乔布斯革命,万亿帝国和千亿企业的差距只在两个字

(小米创始人雷军)

相比之下,小米和苹果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涉足了软件、硬件和互联网。

因为都对创新有着极致的狂热,都认为少就是多,都追求极简至上,因而人们在谈论雷军的时候,总不免将他和乔布斯对比,甚至还给他起了一个雷布斯的称号。但事实上,雷军和乔布斯是截然不同的。

雷军的改进与乔布斯的革命

1984年,当雷军还在中学时,乔布斯就创造了自己的第一台个人电脑Macintosh,并且拒绝跟其他型号的电脑兼容,这台电脑的诞生,意味着苹果时代的开启。

乔布斯活着的时候,彻底变革了个人电脑、手机、平板、动画电影、音乐、数字出版、数字产品零售。苹果至今仍然在沿着乔布斯开辟的道路前行。

乔布斯是一个天生的产品经理,他是一个开拓者,一个创新者,一个革命者,他研发产品时,考虑的不是消费者的需求,

而是在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其需求的时候,就为其提供全新的设备和服务。

和乔布斯不同,雷军最初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他一直在且行且摸索。他也从未创造出一个革命性的东西,他总是根据人们已知的需求在已有产品上改进。

1990年第一次创立三色公司时,他和小伙伴们研发的是当时市面上很流行的汉卡,不过最后因为同质化严重,一共也没卖出去几台。

后来进入金山公司,雷军带领的团队做出的WPS成为中国最厉害的入门级软件,但也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完成,并且国外还有比它更强大的Word,此外,金山词霸、金山影音、游戏类产品也都不是革命性产品。

但在金山公司,雷军却形成了自己供应链管理策略。

热衷于给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似乎是雷军与生俱来的特质。在推广金山词霸的时候,雷军将价格从168直降到28,为了支撑这个价格,雷军亲自上手采购和渠道,既然自己的产品价格低,雷军就拼命压供应商的价格,尽管如此,他还能和供应商保持不差的关系。

后来小米同样采用了这样的压价策略,但周光平是个学术型人物,与人相处不如雷军周全,再使用压价策略就很容易得罪供应商,果然,2015年,周光平彻底把供应商惹毛了,导致小米供应链断裂,最后还是雷军亲自上阵才解决这个问题。

苹果也出过供应链的问题,乔布斯虽然是天才的产品经理,他却对供应链一窍不通,导致苹果电脑虽然在市面上很受欢迎,但利润却一降再降,最终在1985年被拉下来,最后愤然离开。最后乔布斯回归后,请来在IBM干过12年的库克才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生态链模式是雷军最大的创新

与创造了改变时代的产品的乔布斯相比,雷军最大的创新,反而是与产品无关的商业模式,也就是他引以为豪的和铁三角和生态链。

成功运作金山在港交所上市后,2007年,雷军突然宣布离开金山。雷军的梦想是成为乔布斯一样改变时代的人,但金山公司显然无法满足他的野心,于是他选择在金山最辉煌时退出。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人因梦想而伟大”,这个湖北佬的内心始终住着一头洪荒巨兽,2010年,这头洪荒巨兽终于找到了“猪都能飞的风口”,这个风口是互联网+手机。2010年,小米科技诞生。

① 铁三角模式降低成本。

在创业之前,雷军就想好了小米的商业模式:铁三角,这个铁三角由硬件、互联网、新零售构成,硬件是小米的核心产品,互联网是小米的营销利器,新零售是重要的营收增长极。

通过互联网,雷军省去了渠道中所有的中间环节,让产品直接从工厂到达消费者手中,实现了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直接降低了小米的运营成本。同时,互联网还扮演了小米收集消费者需求的角色,保证小米能按需生产。

这个模式和戴尔最初的供应链模式类似,只不过小米的效率更高,获取消费者需求的成本更低。

小米手机一度创造了手机行业销量的奇迹,第一款小米手机就卖出了300万台。2013年第三季度,小米销量进入全国前三。2014年第二季度销量登顶全国第一。2016年,小米因为供应链断裂导致销量腰斩,雷军及时调整策略,重整供应链,开拓线下渠道。2017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重返世界前五。

② 生态链打造营收增长极。

然而,仅凭手机这种耐消品,是无法让用户频繁自掏腰包的,雷军又想了一个绝招:打造生态链,通过小米的品牌、资本、供应链、管理经验、渠道对生态企业提供支持,最后把他们的产品放到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销售,保证每天的客流量。

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已经投资了210家生态企业,根据艾瑞咨询统计,小米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市场份额高居全球第一,智能穿戴设备稳居中国第一。小米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IOT平台,互联设备超过1亿台。

通过投资生态企业,小米的护城河越建越宽。尽管很多公司都看懂了小米的模式,也试图模仿小米生态链,但却再也没有第二个小米出现。

这也正是雷军膨胀的原因,他认为,未来10年,世界上最大的手机企业极有可能出现在中国,不是华为,就是小米,极大的概率就是小米。

③ 10年之内超过苹果有点悬。

如果以营收作为判断标准,雷军的愿望注定要落空,苹果2017年的营收是1.5万亿人民币,华为是6036亿人民币,小米是1146亿人民币,以小米目前30.93% 的年复合增长率,就算苹果停止增长,10年之内,小米的营收也赶不上苹果的营收。

如果以市场份额作为标准,那倒极有可能,毕竟,小米的生态链模式被证明确实是一种先进的商业模式,如果把小米的供应链复制到海外,10年之内问鼎全球手机市场份额之首未必没有可能。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雷军至今确实没有创造一个革命性的产品,无论是小米手机、小爱同学还是小米电视,都能看到前人尤其是乔布斯的影子。一个没有引领时代潮流产品的公司,很难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企业。

业内专家评价雷军和乔布斯的差距,乔布斯改变了一个时代,而雷军只是在这个时代基础上继续优化。“苹果是个创新公司,计算机行业的创新就是从苹果开始;手机的革命也是始于乔布斯。”

相反,雷军并没有创造革命性的产品,他只是在原有的产品上持续改进。当你拿起小米手机时,你甚至想不到它独有的差异化功能是什么。

“苹果和小米的供应链是两个极端”

乔布斯和雷军本质上的不同,直接决定了苹果和小米产品的本质差异,在硅谷供应链专家刘宝红看来,苹果的产品是创新性产品,小米的产品是功能性产品。前者走的是差异化道路,后者走的是大众化道路。苹果开启了智能机、平板和PC时代,小米则是在此基础上做的更便宜、更大众化。

两者产品的本质区别又直接导致了供应链的不同,“苹果和小米的供应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刘宝红这样断定,“乔布斯的产品对应的是快速响应型的供应链,而雷军的产品对应的经济型的供应链。

苹果的产品是创新性的,越是创新性的东西,需求越是难以预测。因为需求预测难做,为了弥补先天计划的不足,就需要一个快速响应性的供应链补足短板,而且这种快速响应是全面性的响应、是系统性的响应。这种快速的响应成本是高昂的,但是因为苹果的定价高,大众愿意为这种创新买单,因而苹果的收入完全能够覆盖供应链成本,并且产生较多的利润。

而小米的产品是功能性的,是大众化的产品,因此它的供应链是经济型供应链。

对于苹果的供应商来说,他们最大的烦恼是甲方苹果公司太吹毛求疵,这个东西太难做了。对于小米的供应商来说,他们最大的烦恼是甲方太抠门了,又砍供应商的价格。

市场行情不错的情况下,苹果的供应商都能赚钱,因此苹果的供应链很稳定。相较而言,小米供应商忠诚度不高,供应链不够稳定,柔性化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小米能够预测自己的需求,但还是经常缺货的原因。

不过,即使两者的供应链千差万别,仍然有一点共通之处,那就是,苹果和小米走的都是轻资产的道路,除了核心业务自己研发和设计,所有的业务全部外包,这是苹果能以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赚取全球百分之七八十手机利润的原因,也是小米能保持低价策略的核心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