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窮秀才是一種誤解,古代秀才福利特權有哪些?讓人羨慕不已

在古代有一句話很流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古代讀書科舉是公認的最好的出路,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喜歡自己的孩子當讀書考科舉。

看不起窮秀才是一種誤解,古代秀才福利特權有哪些?讓人羨慕不已

可是古代的科舉考試沒那麼容易,僅僅是讀書求學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古代小孩子啟蒙讀書時,一般要送到私塾拜孔子,然後拜老師,還要給老師準備禮品。

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小孩子上了私塾之後,從啟蒙的知識學起,再到四書五經,最起碼也要背熟《四書》,大概四五萬字,這才算是有了參加考試的基礎功底。

要想考中舉人、進士什麼的,則還要繼續深讀經史子集,許多讀書人學了一輩子也只是混上了一個秀才的功名,這是明清時最低級的功名,是通過了院試考試的生員。

這些秀才大多是窮人家的讀書人,他們苦讀詩書經過層層考試,也只通過了院試的考試,獲得了“秀才”這個最低級的功名,往往以教書謀生,生活比較清貧。

因此也被稱為“窮秀才”,尤其是一些古裝劇中對“窮秀才”這個形象的體現,導致如今人們都認為“秀才”沒什麼用,甚至把“窮秀才”當成是罵人的話。

看不起窮秀才是一種誤解,古代秀才福利特權有哪些?讓人羨慕不已

其實這是一種巨大的誤解,在明清時期能考取秀才也是十分不容易,由童生也就是讀書人去考試,先是在縣裡考,然後到府裡考,如此通過選拔之後才算是秀才。

明清時一個縣裡也往往只有十幾個秀才,由此可見考取秀才也很容易,每個秀才在自己的家鄉或是縣裡,都是非常受人尊敬的,除了不能當官,福利和特權也很多。

“秀才”和“舉人”、“進士”一樣,是讀書人的功名或是等級的體現,只不過秀才當不了官,但是他相比普通百姓而言,身份是很高的,也是屬於士大夫階層的。

明清時期秀才的特權很多,可以免除服徭役,見到縣太爺不用下跪,在福利方面也是有不少的,秀才可以免除個人的田稅,種多少收的都是自己的,這是非常大的收入。

此外秀才還可以開館教書,教一些學生讀書賺一些輕巧錢,這是秀才的好處,秀才遇到什麼麻煩事,秀才也能隨時找縣太爺,社會地位比較高。

看不起窮秀才是一種誤解,古代秀才福利特權有哪些?讓人羨慕不已

在一些鄉間,秀才甚至還可以參與地方管理,明清時期的一些大地主,或是鄉紳也大多是地主,普通百姓遇到有糾紛事,也常找秀才當中間人解決,古代秀才是讓很多人羨慕不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