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詞人甘於清貧的生活,寧可餓死,也一輩子不當官!

姜夔(kuí)是南宋詞人,號“白石道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姜噩早年擔任漢陽知縣,就帶全家一起遷入富饒繁榮的鄱陽縣。姜夔幼年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尤其擅長詩詞,在音樂方面也表現出了很高的天賦。再加上他自幼在繁華的城市中長大,受到教坊歌舞的薰陶,更是為其在詞曲創作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這位詞人甘於清貧的生活,寧可餓死,也一輩子不當官!

姜夔很早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在遠近小有名氣。經親友的引薦,他有幸見到了父親姜噩的同科進士、被稱為“千巖老人”的詩詞名流蕭德藻。姜夔是以晚輩的身份去拜訪蕭德藻的,然而蕭德藻看過姜夔的作品後,非常驚訝,感嘆說:“學詩數十年,始得一友。”從此把姜夔當作一個忘年交。蕭德藻十分器重姜夔,甚至將自己的侄女也嫁給了他,後來還介紹他去見當時著名的詩人楊萬里。

楊萬里讀了姜夔的詩詞,大加讚賞,當場作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說:“尤、蕭、範、陸四詩翁,此後誰當第一功?新拜南湖為上將,更推白石作先鋒。”意思是,姜夔作為詩壇的後起之秀,已經超越老一輩的詩人們,可算是當今的詩壇之冠。這話是否有誇張之嫌,我們暫且不論,但姜夔此時的才華橫溢,是毫無疑問的。

這位詞人甘於清貧的生活,寧可餓死,也一輩子不當官!

按理說,以姜夔的才氣,要想通過科舉考個一官半職也並非難事,加上他還和當時的大家名儒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都很有交情,要想得到他們的引薦也是輕而易舉的。但是姜夔的個性很獨特,他為人清高,看不慣世俗的紛紛擾擾,更厭惡官場裡的勾心鬥角,因而也就看淡了功名利祿,只求自己的溫飽。

他憑藉自己的詩詞、音樂和書法等與人交往,以此獲得別人的資助,謀取生計。例如,他曾與抗金主戰的大臣名將張浚的孫子張鑑結為至友。張鑑長期資助姜夔的生活,他死後,姜夔的生活就愈發困窘了。但是姜夔仍然甘於清貧的生活,在他看來,寧可餓死,也不能降低自己的氣節,與那些官場的小人同流合汙。也正因如此,他一生都沒有做過官,最後困頓終老。

這位詞人甘於清貧的生活,寧可餓死,也一輩子不當官!

他賞梅過後,便借林逋寫梅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為題,自己創制了《暗香》獻給范成大: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後來,范成大讓他的歌女小紅練習演唱出來。詞曲的音節清婉美妙,讓人們為之傾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