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人該不該吃肉?

jsy809371305

高血壓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慢性病,很多人在確診高血壓病以後一點肉類不敢吃,擔心肉吃多了會使血壓升高,其實這種做法是片面的,控制飲食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我們應該學會科學飲食、健康飲食。

高血壓患者可以吃肉,不過要做到有選擇性地吃肉。可以適量吃一些優質肉類,儘量選擇白肉,比如魚類、禽類,少吃紅肉,如牛羊豬肉等。魚類以深海魚為主,這種魚類富含的營養元素豐富。禽類比如雞肉,可以適量食用,但不要吃雞皮這種脂肪含量高的部位。除此之外,一些加工過程複雜的肉類也儘量不吃,常見的有油炸類、燻烤類、醃製類等等,這些食品加工工藝複雜,破壞了食物原有的營養成分,因此食用這些並不健康,反而會使血壓升高。不吃動物內臟,因為內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對我們健康有害。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做到低油低脂飲食。

其次,可以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比如雞蛋、低脂牛奶、酸奶、豆類等等都可以適量食用。對於每日食鹽的攝入量要做到嚴格的控制,人均每日不能超過6g,另外對於食用油的選擇,可選植物油、橄欖油這些健康的食用油,不食用動物油。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儘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做到低鹽低脂飲食,少食多餐,避免每頓飯吃得過飽。另外要改掉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習慣,戒菸戒酒,長期飲酒會導致動脈硬化,會使血壓升高,病情加重,吸菸也是多種慢性病的誘發因素之一,因此戒菸戒酒是高血壓患者必須做到的。

本期答主:代珊,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動物)肉是人體動物蛋白的來源之一,裡面含有人體不能合成、必須由外界獲得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供人體合成自身需要的蛋白質。人體缺乏蛋白質也不好,也會加重動脈硬化,適當的補充奶、魚、肉(瘦肉)、蛋、大豆製品不可或缺。而且好像沒有哪本教科書和高血壓防治指南說過高血壓患者不能吃肉,只是讓患者均衡飲食,控制油脂、膽固醇攝入。因此,高血壓患者不要誤解,高血壓患者是可以吃肉的。

前面說過,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糖、血脂的異常,而高脂、高膽固醇飲食會加重這種異常,所以吃肉也要低脂低膽固醇。可以適當吃些瘦肉,不要吃或少吃肥肉(高脂)、動物內臟(高膽固醇)等。正常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左右的蛋白質,因此除了奶、魚、蛋,豆製品外,每天可以吃1~2兩瘦肉(不要吃鹹肉、臘肉)。如果有腎功能不全,肉量可能還要限制。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油也是油脂,也要限量,人造奶油更不適宜吃。

上面只是原則地說了高血壓患者吃肉的問題。具體到每個患者,應該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可一概而論。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高血壓病人當然應該吃肉,不僅僅是因為好吃,而是因為肉類的營養價值是植物性食物無法代替的,也是高血壓病人身體所需的,所以每天都要吃肉。

肉類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的最主要來源,蛋白質對健康的價值可是非常大的,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尤其是肉類食物中的優質蛋白質是植物性食物所無法替代的,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平均每天肉類在1兩左右,另外還要有1兩左右的魚或海鮮,1個雞蛋,300ml牛奶,這些可都是提供優質蛋白質的最主要來源,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這些更是不可缺少的。需要注意的是肉類的選擇上可是有講究的,要儘量選擇瘦的肉類,比如說魚肉、雞肉、鴨肉、兔肉、瘦牛肉、瘦羊肉、瘦豬肉等脂肪含量都相對較低,可以換著吃,而像肥肉、肥瘦肉、牛排、羊排、豬排、肉皮、動物內臟等脂肪含量都很高,要儘量少吃或不吃這樣的肉類。



另外在烹調的時候也要注意儘量選用健康的烹調方式,比如蒸、煮、做餡、煲湯、燉等這些方法都要健康一些,而像油炸、燒烤這樣的方式就存在著很多健康隱患。

高溫油炸會產生很多的反式脂肪酸,它可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另外高溫所產生的油煙中還會產生一些致癌物危害健康。


燒烤很多人都愛吃,但是安全隱患卻很大,也會產生一些致癌物。還有醃製的肉類、火腿腸等肉類加工製品也都不推薦。


營養百事通

高血壓病當然能吃肉

造成高血壓的原因很複雜,在平時的健康測評中,可以看到很多人確實是吃得太多了,但這個多,很難評價就是肉吃多了。因為現在很多人不在家吃飯,在單位食堂或者外面餐館用餐的多,除了肉多外,油多、鹽多等也是同時存在。所以導致高血壓的因素多種多樣,不應單獨將其歸為吃肉多而引起。健康生活不是靠一個因素來控制的。

高血壓飲食原則

3.適量蛋白質 蛋白質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可引起血壓波動,應限制動物蛋白。調配飲食時應考慮蛋白質生理作用,應選高生物價優質蛋白,按lg/kg補給,其中植物蛋白質可佔50%,動物蛋白選用魚肉、雞肉、牛肉、雞蛋白、牛奶、豬瘦肉等。

4.限制脂肪、膽固醇 脂肪供給不超過總能量的25%,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紅花油等植物油均含維生素E和較多亞油酸,對預防血管破裂有一定作用。同時患高脂血症及冠心病者,更應限制動物脂肪攝入。少食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腦髓、蛋黃、肥肉、貝類、烏賊魚、動物脂肪等。大豆蛋白能降低血漿膽固醇,還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可提供除降低膽固醇以外的保護作用。奶是低鈉食品,對降低血壓有利。

5.進食多糖類碳水化物 進食多糖類碳水化物及含食物纖維高的食物,如澱粉、糙米、標準粉、玉米、小米等均可促進腸蠕動,加速膽固醇排出,對防治高血壓病有利;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均有升高血脂之憂,故應少用。

6.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l 限鈉:試驗證明,吃鹽越多,高血壓病患病率越高,每天吃10g鹽,發病率為10%,而20g/d則為20%,限制食鹽後血壓降低。低鈉飲食時,全天鈉應保持500mg,維持機體代謝,防止低鈉血癥,供給食鹽以2~5g/d為宜。

l 補鉀:鉀可以直接擴血管,限鈉應注意補鉀,鉀鈉比至少1.5:1;有些利尿藥可使鉀大量從尿中排出,故應供給含鉀豐富食物或鉀製劑。蔬菜水果是鉀的最好來源,含鉀高食物有麩皮、赤豆、杏幹、蠶豆、扁豆、冬菇、竹筍、紫菜等。

7.補充足量維生素C 大劑量維生素C可使膽固醇氧化為膽酸排出體外,改善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獼猴桃、桔子、大棗、番茄、芹菜葉、油菜、小白菜、萵筍葉等食物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有助於高血壓病的防治。


這個問題是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會疑惑的,不吃肉擔心營養跟不上對身體不好,吃肉又擔心肥胖、高血脂對血壓控制不利。我們來看看我們最新的有關高血壓防治的指南和共識的觀點。

2017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1],對確診高血壓的患者,應立即啟動並長期堅持生活方式干預,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鹽減重多運動,戒菸限酒心態平。其中並沒有提到高血壓病人需要禁肉,但提到了減重。這就說明高血壓患者可以吃肉,但是不能因吃肉增加體重,所以需要適當吃肉。

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平衡飲食,不是不吃肉而是增加素菜比例,降低肉製品比例。儘量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瘦肉。

參考文獻:

[1]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2017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


藥事健康

對於“高血壓患者”,肉是完全可以吃的。但是要合理吃肉,無論是肉的品種還是數量,都要注意。

肉類當中含有非常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以及豐富的脂溶性營養物質(維生素A、礦物質鐵、鋅元素),是平衡膳食當中很重要的組成成分。

怎樣吃肉更加安全?靠譜?

白肉可以多吃,但紅肉一定要少吃:

白肉當中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特別對於一些魚蝦類肉食,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本身還有利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人群可以適量食用;至於量,每週280—525克最為靠譜;當然,對於烹調方式而言,“蒸煮燉”是最好的加工方式,既保存了營養,又可以還原食物的本真味道。

多吃新鮮肉類,請少吃加工肉製品:

很多人喜歡吃加工肉製品,特別是一些火腿、培根、臘肉等食物,但這些加工肉製品和很多種癌症都有著很直接的關係。比如說直腸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建議各位多吃新鮮肉類,減少鹽的攝入,而且要搭配新鮮蔬菜食用。

肥肉要少吃:

無論是對於高血壓患者還是正常人,建議日常生活中肥肉一定要少吃。

拒絕“煎炸烤”,還原肉食健康:

煎炸烤等高溫烹調在加工時溫度可以達到300度左右,不但破壞營養,而且還會生成有害物質,例如苯並芘和丙烯酰胺。

高血壓,可以吃肉,但一定要合理吃肉,請您科學看待。


王思露營養師

高血壓能吃肉,而且應該吃肉。很多人擔心吃肉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其實肉類中的膽固醇對升高人體膽固醇的作用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正常飲食情況下,食物中膽固醇對血液中膽固醇的影響有限。這也不意味著想吃肉就可以吃肉,因為像紅肉這些膽固醇豐富的肉中,脂肪裡往往含有大量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酸,因此,吃肉應該儘量吃瘦肉,少吃肥肉。

高血壓能吃的肉

  高血壓吃肉,可以選擇油性少的肉,“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魚”,畜類肉裡面脂肪含量高,不易消化還影響血糖血脂,應少吃;禽類脂肪較少,可適當吃;而魚肉最適合高血壓和老年人食用。

  特別要指出,高血壓每週應至少吃一次魚肉,魚肉蛋白質含量高達18%左右,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十分豐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星期吃一次魚的比不吃魚者,心臟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


高血壓不能吃的肉

  有很多地區的人喜歡吃鹹魚、鹹肉、臘肉、火腿等醃製食品,這些肉類食品的含鹽量特別高,對控制高血壓有害無益,且由於醃製食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還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油炸肉”,這其實是指烹調方法,在烹調肉時,如果平常多采用煎、烹、炸等方法,不僅不好控制食鹽的量,還會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總之,肉還是要吃,但要選對種類,中老年朋友如果不注意營養均衡,拒絕吃某些食物,反而容易加快身體器官功能的衰退,引發不良後果。


高血壓管家

如題,高血壓患者可以吃肉,但不建議吃紅燒或者是煙燻的臘肉類,建議雞肉、魚肉等等都是可以吃的而且推薦吃的。

忌食飽和脂肪酸含量極高的肉類及肉類加工品 如:牛、豬、羊肉,五花肉,肥肉,香腸、臘腸、燻肉等。這類食品含脂肪高,雖然是高蛋白,但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容易造成血液中血脂過高,誘發冠心病。高血壓患者補充蛋白質應選擇脂肪含量少的高蛋白食品,如嫩牛肉、家禽肉、魚肉、雞蛋、牛奶、酸奶和豆製品等。

忌食鹹菜、辣椒等,忌含酒精的飲料和咖啡、濃的紅茶 如:辣椒、芥末、咖喱、酒、咖啡、濃茶、碳酸飲料;醃鹹菜、各種醬菜。吃的時候過癮,辛辣刺激、神經興奮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各種鹹菜,再愛吃還是儘量敬而遠之吧,吃太多鹽可是誘發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壓患者日常適合選擇新鮮的果汁和淡淡的紅茶做飲料,不要吃鹹菜。

忌食脹氣食物和口味濃重的餅乾要遠離 像番薯、幹豆類容易導致脹氣的食品,高血壓患者還是少吃為妙,另外味道濃重的餅乾,由於糖鹽含量過高,因此還是少吃。高血壓病人在選擇主食方面,可選擇米飯、粥、麵食類、軟豆類食品,以清淡好消化為主。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芹菜、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以及少量魚、蝦、禽肉、脫脂奶粉、蛋清等。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每週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併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講了這麼多無非是說可以吃肉一定要選擇健康的肉,還要注意血糖血脂等其他因素。


中華醫學科普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疾病,很多人都可能會出現高血壓的情況,這對患者的生活以及身體都會產生影響,高血壓病人除了藥物控制,日常生活中的護理也很重要,尤其是飲食方面的調理。那麼高血壓病人該不該吃肉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高血壓患者應該控制鹽的攝入,對於飽和脂肪酸也需要控制。肉類食物中含飽和脂肪酸比較多,而且肉類的烹調習慣往往會帶入過多的鹽,所以應該提倡健康飲食,以清淡為主,肉類也是需要控制的。每天建議食用自己手掌大小的一塊肉比較好。

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糖、血脂的異常,而高脂、高膽固醇飲食會加重這種異常,所以吃肉也要低脂低膽固醇。可以適當吃些瘦肉,不要吃或少吃肥肉(高脂)、動物內臟(高膽固醇)等。正常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左右的蛋白質,因此除了奶、魚、蛋、豆製品外,每天可以吃1~2兩瘦肉(不要吃鹹肉、臘肉)。如果有腎功能不全,肉量可能還要限制。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油也是油脂,也要限量,人造奶油更不適宜吃。

高血壓對於以下四種肉要儘量少吃或者不吃:

第一、燻肉

燻肉一般含有大量的鹽分、辛辣配料,對高血壓患者極為不利,所以儘量不吃。

第二、肥肉

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當人體攝入這些脂肪後,一些脂質容易在血液中沉澱,慢慢的會增加血管的負擔,高血壓患者一般有血管硬化或者血管狹窄的現象,吃肥肉無疑會加重血液循環的負擔。所以儘量不吃肥肉,如肥豬肉,肥牛肉等。

第三、羊肉

羊肉一般為熱性,能夠祛寒。而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就不宜食用。

第四、雞皮

高血脂患者一般較容易患上高血壓,對於高血脂而言,雞皮含皮下脂肪及皮脂較多,高血脂病人要少吃,平常注意吃雞肉的時候不要帶上雞皮,減少高血壓併發症的發生。

以上就是高血壓患者是否可以吃肉的介紹,由此可以得知,高血壓患者是可以適量的吃一些肉的,但是對於肥肉、燻肉、羊肉以及雞皮這四種肉類要儘量少吃或者不吃,以免引起血壓增高。


醫聯媒體

關於

高血壓患者能不能吃肉,只要把握三個要點,你就可以放心的吃肉!(請注意“我說的是放心的吃,而不是放開吃,此處畫圈,必考。)

1️⃣少吃肉

肉類是我們膳食中蛋白質最主要的來源,根據種屬的不同,肉類分為:畜肉類、禽肉類、水產類。而控制高血壓,我們不能僅僅盯住舒張壓和收縮壓兩個數據,還要關注血糖和血脂,因為這”

哥仨是難兄難弟”經常搭著伴出現。

還好,這三種慢病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控制膳食總熱量和膳食脂肪總量,少吃脂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高、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畜肉,多選擇去皮禽肉、膽固醇含量低的水產品。您可能會告訴我世界衛生組織WHO說了:在飲食中不限制膽固醇攝入。很抱歉,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仍然需要控制膳食中膽固醇的攝入量。

2️⃣吃好肉

什麼是好肉?上一條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此處有勞上翻覆習一下。好肉首先不是醃漬的肉類,在新鮮的肉類中脂肪含量少、膽固醇含量少的豬牛羊裡脊或後腿的(每百克中膽固醇含量55毫克左右,在肉類中屬於較低的水平)瘦肉依然是好肉,但每天的攝入量推薦為50克,不宜過多。

此外,動物的血和去皮雞胸肉、雞腿肉或鴨肉都可以選擇;膽固醇含量低的魚肉等肉類可以放心選擇。上述禽類和水產品每天的推薦攝入總量最好不超過100克。在魚肉中,

海水魚中鈉含量一般比淡水魚高,在烹製的時候需要記住少放鹽。以下表中黃花魚和武昌魚為例,含鈉的比例大約為3:1,而高鉀低鈉飲食是高血壓患者的膳食原則第一條

3️⃣會吃肉

會吃肉更重要,即使是好肉,不會吃也可能更糟糕。比如魚肉,首先應該避免煎炸,選擇以水或蒸汽作為烹調傳熱的方式,清蒸、清燉、侉燉、涮、汆都可以,以免膽固醇氧化更進一步損傷心血管,影響血壓、血脂和健康。

最後,還要跟大家贅述一下,只是選擇對了肉、做對了方法也不是皆大歡喜,還需要以膳食營養均衡為前提。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大家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多選擇粗糧薯類作為主食,有充足的新鮮蔬菜水果、菌藻類食物、豆類食物、蛋奶類食物和適當的運動及飲水、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才能夠更好的控制好自己的血壓。

本文所用圖片皆來自於網絡,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