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被韓國稱爲東亞第一戰神,你覺得呢?

用戶68677621724

我倒是覺得韓國人真的是太謙虛了,竟然只把李舜臣稱為東亞戰神,至少也得是亞洲戰神吧!

在這個半島的歷史上,李舜臣絕對是屬於“天才”級別的人物。李舜臣發明了一種船,號稱“龜船”。

這個龜船在在16世紀的時候當然是個了不得的東西,長有10丈,寬1丈多,四周用鐵板包著,鐵板是還有帶上鐵釘,不僅防禦力十足,進攻能力也極強,那簡直就是海上的“坦克”。


在豐臣秀吉派出20萬大軍入侵的時候,該半島的陸地部隊完全不堪一擊,唯有李舜臣的海上部隊屢傳捷報。

李舜臣的巔峰之戰自然是鳴梁海戰了,李舜臣以12艘“龜船”面對日軍330餘艘戰艦,李舜臣獲得了大勝。然後在露梁海戰中,李舜臣又配合大明的水師再一次大敗日本。

老實說,李舜臣的能力確實是毋庸置疑的,要是成為“某半島戰神”那是完全沒啥問題的,不過這個“東亞戰神”就有點過分了,畢竟這半島就那麼大。

如果當年豐臣秀吉的軍隊能強大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一樣,那李舜臣被稱之為“東亞戰神”那也就算了。問題是豐臣秀吉的軍隊有那麼強大嗎?


小鎮月明

李舜臣的諡號為“忠武”,在中國“忠武”是武將的最高榮譽,只有岳飛、韓世忠、諸葛亮這樣的人物能用忠武,但李舜臣的功勞卻是連他們的一個指頭都沒有。

“露梁海戰”是李舜臣一生最得意之作,西點軍校也把它評為“世界古代八大海戰之一一”,但是這場海戰的總指揮卻是明軍水師提督陳璘。

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攻陷朝鮮的“三都”、“八道”,然後被猛人李如松一頓狂揍。豐成秀吉不願投降,萬曆二十五年又發兵14萬侵略朝鮮,不料又被援朝總兵麻桂在朝鮮王京附近暴揍一頓。

次年,豐成秀吉去見天照大神了,留在朝鮮的日軍人心渙散,準備秘密撤軍。露梁海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爆發的。明軍水師提督陳璘率領500艘戰艦和5000水兵,從廣東北上阻截日軍。

國與國之間的大戰,統帥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歸根結底的還是國力的對抗。陳璘帶去的大福船有四層高,配有重炮1門,佛朗機炮6門,碗口銃60個,鳥銃10把,煙罐100枚,火弩500張。在當時不敢說稱霸全球,但絕不比歐洲戰船差。

李舜臣的“龜船”是最早的鐵甲戰艦不假,但只有12艘,而且長度僅有35米,只能發射鳥銃和火箭,所以李舜臣只能給老將鄧子龍做副手,在露梁海北側的觀音浦承擔伏擊任務。

露梁海戰日軍損失200多艘戰艦,一萬多官兵。如果要靠李舜臣的12艘龜船,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李舜臣之所以出名,一是因為他和鄧子龍都戰死了;二是朝鮮實在拿不出像樣的武將,只能矮子裡面拔將軍。


史料不輯

這個話題跟日本戰國時代的“村戰”美譽,有異曲同工之妙。

日本霸者——伊達政宗;日本第一槍——名古屋山三郎;日本第一武士——真田幸村,這個算你們日本鄉鎮基層矛盾,既未上訪,不予置評。
天下無雙——前田慶次,劍聖——上泉信綱,冥界誅人——服部半藏,你這讓中國人就尷尬了,別的不說,你這冥界誅人,讓黑白無常謝七爺和範八爺就很不開森吶!

要不是李如松、麻貴們給你們沒收了這些帽子,大概他們是要戴著進棺材的。

韓國人說李舜臣是東亞第一戰神,日本人首先要有反對意見,被沒收帽子的這群“戰神”們肯定不服氣,有本事別呼叫老大啊,我們彼此玩搶帽子大賽,願賭服輸!

讓我來邊介紹萬曆朝鮮戰爭,邊介紹李舜臣,讓我們看看他為什麼會被本國民眾稱為東亞第一戰神。

李舜臣是一員名將,這一點本身無需質疑,他所創建的龜船,以鐵皮蒙木,上有鐵釘,其實更像一隻鐵刺蝟,防守功能無出其右,進攻也有特色,但總得來說就像冰島隊的防守,幾乎無懈可擊。從這個角度上來講,讓他擔任半島海軍總裝備部部長,絕對優秀而稱職。

1592年,豐臣秀吉發兵九路,攻打朝鮮,一月未到,朝鮮八道瓦解,朝鮮一共就八個道,國王逃到鴨綠江邊,向中國求救。這個過程中,朝鮮陸軍可謂不堪一擊,海軍在李舜臣的帶領下,打得有聲有色,取得一系列海戰勝利,漸漸壓制住了日本海軍。

陸地上,大明派來的李如鬆通過大炮齊轟的戰術,接連收復平壤、開城,進攻南部。日軍打又打不過,海上

補給線又受阻,沒軍糧可吃了,搶也搶不到多少,1593年,日軍不得已暫時接受條件,雙方罷兵休戰。

1597年初,日本人看《三國
》看的很順溜,行使反間之計,李舜臣被剝奪兵權,日本再度出兵攻打朝鮮,朝鮮海軍馬上就遭到毀滅性打擊。後來李舜臣得以復出,朝廷對他的命令是棄船登陸,組織抗戰,但他堅持自己的主張,認為海軍精神不能垮,堅決留在了海上,他的決定是對的。但也說明,李舜臣雖然是武舉登科出身,但騎射功夫顯然不是強項,但架不住戰略觀很強,他率領海軍殘部取得對日本海軍的鳴梁大捷。

陸地上,朝鮮陸軍繼續疲軟,國王繼續求援,大明軍隊再度徵發,在半島南端與日軍對陣,互有勝負。

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10月,消息傳到半島,日軍開始退兵,聯軍開始追擊,聯軍中的海軍更是發揮了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發動並取得了露梁海戰大捷。

露梁海戰的聯軍主要兵力是明軍,是水師提督陳璘領導率領的,朝鮮海軍的元氣尚未恢復,聯軍雖勝,但付出了大明水師副將鄧子龍和朝鮮名將李舜臣陣亡的代價。韓國人心目中的東亞第一戰神將星隕落、走向神堂。

綜述,李舜臣是一位16世紀朝鮮十分傑出的海軍將領、最優秀的海軍總裝備部部長,距離東亞第一戰神,還有一座中國境內的十萬大山需要攀爬。


歷來現實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人想了解,也有很多朋友已經瞭解。我也回答過相關的問題,如果有興趣的話這個朋友可以從我的回答裡看到。這裡我也可以跟你解釋一下。

首先,為什麼韓國人覺得李舜臣是亞洲第一戰神,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解釋一下。李舜臣的軍人生涯與大多數軍人類似,年輕的時候從軍,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升到軍官,在壬辰倭亂(日本叫文祿慶長之役)中憑藉較為出色的戰功成名。而他成名的另一個本錢是傳說中的“龜船”,這個類似海上坦克的武器讓這場戰爭有增添了幾個傳說。但是為什麼單單吹捧李舜臣呢?很奇怪吧?先簡單的提一下歷史背景李舜臣的一生。豐臣秀吉平定了戰國時代,這個靠著軍功生存的國家已經沒有可以發展的空間。而這時豐臣秀吉不知道是不知道是野心膨脹還是精神失調(自己的摯友蜂須賀正勝和弟弟豐臣秀長先後病死),開始妄圖侵略中國。侵略中國就要以朝鮮半島為跳板,於是豐臣秀吉以“假途滅虢”為藍本給李氏王朝送國書。李氏王朝這個時候和中國一樣,出現了黨派紛爭,海防廢弛。雖然很有骨氣的回絕了日本侵略宗主國的想法,但是身體卻很誠實。日本剛剛經歷戰亂,這幫如狼似虎的日本軍人秋風掃落葉一般用一個月把國王從漢城攆到平壤,而正規軍也只是做了像樣的抵抗就潰敗。危急時刻,李舜臣被重用,發明了龜船,在水路兩塊遏制了日本進軍勢頭,成為了政府軍為數不多的亮點。而在此之前,政府軍的戰績甚至不如民間的義軍,李舜臣似乎成了李氏王朝的希望。當然靠他肯定不行,很快,李如松兄弟開進朝鮮半島,迎頭痛擊日軍,直到沈惟敬與小西行長接觸和談為止。隨後李舜臣因為不會做人被陷害,直到和談破裂後被重新啟用,參與鳴梁、露梁兩次大型海戰,並戰死。

李舜臣的一生,就是鍛鍊、崛起、挽救民族危亡、得罪、陷害、重新啟用、戰死,符合一個英雄的經歷,也有大書特書的資本。相比當時的李氏王朝,甚至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他都有一席之地,所以韓國人的吹捧可以理解。

當然,其次,韓國人YY的能力也是人所共知,或者是人神共憤。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覺得牛在天上飛的原因。第一,因為這場戰爭,稍微對歷史瞭解的朋友都很清楚。這場戰爭實際上是中日戰爭,韓國作為緩衝區,更多是受害者的角色。上面提到,大明的沈惟敬和日本的小西行長主動接觸過和談,所以戰爭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李如松將軍的援助,在援助之前,李氏王朝國王差點要過鴨綠江避難,兩個王子被日軍俘虜,這可以稱為國恥。韓國為了美化這段國恥,才抬出了這個英雄。第二,李舜臣的戰功在當時屬於鳳毛麟角,類似游擊戰術的成功作戰成了李氏王朝的遮羞布,因為沒有比他的戰功還要再好的了,就是鶴立雞群。第三,前半場戰爭,李如松的血戰遏制了日軍行軍的步伐,諸如碧蹄館血戰,讓日本知道了一個大國軍隊可怕的地方(因為李如松冒進,中了日軍釣野伏戰法,但是即便是重重包圍,日軍仍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卻無法吃掉這支部隊,最後因為援軍到來而撤走)。讓日軍諸如將領黑田長政歎服。而第二次開戰,大明憑藉水師強大的實力阻斷了日軍的補給和聯繫,擊敗了日本戰國稱霸海上的村上與熊野水軍(其中村上水軍首領村上武吉的弟弟戰死)。那李舜臣的“龜船”呢?不好意思,李舜臣被陷害的時候,他的龜船被另一個廢物將領,陷害他的上司元均敗光了。李舜臣上任的時候,他們所謂的水軍就是一些舢板,在高大的熊野水軍安宅鐵甲船面前就跟樹葉一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縱然你是軍神,也沒有勝算。所以李舜臣在著名的鳴梁海戰中,起到的只是拖刀計一般誘敵深入,引敵人進埋伏圈的作用。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

所以,李舜臣的“亞洲第一戰神”的稱號,第一,作為國恥的遮羞布,第二,作為自己國家在那場恥辱性的戰爭中曾經“奮鬥”過的依據,第三,自己除了李舜臣,實在是沒人可吹了……而日本人表示牛在天上飛,是因為他們見識到了大明軍隊的可怕。外號“虎之助”的猛將,“賤嶽七本槍”一本槍加藤清正,“豐臣兩兵衛”之黑田官兵衛的兒子黑田長政,薩摩稱霸的島津家,親受“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教導的直江兼續等猛將,親自見識到大明的作戰能力。要知道,他們都是剛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卻絲毫不能奈何大明軍隊。而水軍引以為豪的大炮和陸軍的火器在大明神機營的火器、和經常遠渡重洋的大明水師比,簡直是班門弄斧。所以,日本的看法更現實。而韓國,如果日本的看法是莫奈的《日出》,那韓國的看法就是《格爾尼卡》,慘象普通這副畫,腦子的迴路也普通這副畫。


王魁kevin

說李舜臣僅僅是東亞第一戰神,那真是太委屈他了,要是按照韓國人的說法,李舜臣簡直是宇宙第一名將,是可以在黑天登上太陽的,據韓國人說,那時候不熱。這樣調侃韓國數千年來僅有的名將——十畝地就這麼一棵獨苗,哈韓者肯定不滿意,但是李舜臣是不會有太大意見的,因為他不哈韓,反倒有些“哈明”。筆者找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翻譯歸納出來,以博讀者諸君一笑。

當然這個有趣的故事是關於“亞洲第一名將”李舜臣的,這裡面筆者沒有貶低李舜臣的意思,畢竟他是韓國這麼多年(按照韓國人的說法,他們有六千年歷史呢)唯一拿得出手的將領,而且李舜臣在抗倭戰爭中真的立下了大功,雖然跟李如松麻貴沒法比,但也殺了不少倭寇,也值得尊敬。

但是在萬曆三大徵之一的抗倭援朝戰爭中,李舜臣的地位和作用真的不是那麼大,以至於中國史書終都很少記載——甚至大明朝野上下都沒把那場戰爭太當回事,屬國的一個將領幹了些啥甚至死不死,明朝官員還真都沒當回事。

不過當時的文風盛行,連武將也要附庸風雅寫點筆記和詩文,於是就有了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

萬曆二十年,明軍和倭寇再次開戰,剛剛重新執掌朝鮮殘餘水軍的李舜臣迎來了他的頂頭上司,來自大明朝的御倭總兵官陳璘。

這位陳璘陳總兵是個出色的將領,但也絕不是個好官,此公及其貪財,無論是打仗還是當地方官,最愛乾的事情就是收集金銀財寶——似乎明朝的官員們都有這個愛好。

就是這個起起伏伏的陳璘,在倭寇侵朝的時候又找到了工作:當上了御倭總兵官,領著五千水軍打敗了倭寇首領石曼子(島津義弘,倭寇稱之為鬼石曼子),抓住倭寇將領平正成、平正秀並當場砍了腦袋,陳璘先生也因此升官當了從一品的都督同知,算是浪子回頭修成正果了。

但就是這麼個不太靠譜的大明貪官加能將(請原諒筆者的稱呼,在明軍中,陳璘實在算不上名將),卻讓韓國人眼中的“亞洲第一名將”李舜臣佩服得五體投地。

陳璘喜歡錢,但是連飯都吃不飽的李舜臣沒有錢,自然無法投其所好孝敬這個來自天朝上國的頂頭上司(連李舜臣的國王見了陳璘也得行禮),但是這之後發生的事情讓人對陳璘刮目相看。

陳璘陳大總兵表現出了大國將軍的高風亮節,一分錢也沒朝李舜臣要(估計也是不屑於要),反而經常請李舜臣吃飯,為了展示自己跟李雲龍一樣“有文化”,陳璘還喝點小酒之後還寫詩送給李舜臣,不過看那詩的水平,也真跟李雲龍差不多:不有將軍在,誰扶國勢危?逆胡驅襄日,妖氛倦今時。大節千人仰,高名萬國知,聖皇求如切,超去豈容辭!

前面幾句是我們歷史上的將軍們對下屬慣用的表揚詞句,而最後兩句才是表揚的最高境界:兄弟你很能打,咱們的皇上(陳璘和李舜臣還真是一個皇上,李舜臣和他的國王也有一個共同的皇上,那就是萬曆皇帝)都挺欣賞你的,打完這仗,你就跟我混吧,我領你見咱們皇上,保你升官發財!

一聽連萬曆皇帝都知道自己,正在被王國文官欺負的李舜臣興奮得兩眼放光,對陳璘能“拉兄弟一把”也是感激涕零,看了這段,忽然能想起《鹿鼎記》裡韋小寶忽悠揚州知府慕天顏了,不過陳璘這次真不是忽悠,他是可以在給萬曆皇帝的奏摺裡帶上一筆李舜臣的,萬曆一高興,也興許就接見了李舜臣呢。

李舜臣感動得不行,但拿不出錢也請不起飯,只好也寫詩表忠心,只可惜這李舜臣的詩寫得比陳璘還打油,所以連陳璘的後人整理的時候都沒有收錄進去,以至於我們失去了一次“奇文共欣賞”的機會……


半壺老酒半支菸

韓國的說法有失偏頗,李舜臣因該是宇宙第一戰神。

李舜臣在韓國的記述中,只是指揮著龜船,一而再,再而三的擊敗倭國人,其實不然。

雖然大明朝將逃竄到的鴨綠江畔的朝鮮王室,一路護送回平壤,一路護送回漢城,將直驅鴨綠江畔的倭國人打回平壤、打回漢城、打回釜山,打回倭國四島,但是這都不算什麼,沒有高麗人的明軍是不能實現的,沒有高麗人竄逃鴨綠江的迅速,高麗人不敗的這樣熊樣,能給明軍從北至南踏遍高麗半島暴打倭軍的機會嗎?所以說高麗人是在是厲害。

雖然李舜臣沒有阻止住倭國的跨海登陸高麗,李舜臣在朝廷鬥爭幾起幾落,可是李舜臣屢敗屢戰啊,而且如果沒有大明朝陳璘、鄧子龍帶領的明朝水軍的大力支援和參戰,說不定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軍能夠駕駛龜船,完全摧毀倭國水軍,並讓龐大倭國陸軍葬身魚腹,然後李舜臣帶領朝鮮水軍的陸戰隊,登陸倭國,俘虜豐臣秀吉,征服日本,然後繼續向東航線,跨國太平洋登陸美洲,擊敗歐洲殖民者,統一南北美洲,然後大舉度過大西洋征服歐洲,然後建立橫跨美洲、歐洲、亞洲世界帝國,最後乘坐龜船,征服進入太陽系,龜船在太陽系所向無敵,然後征服銀河系,稱霸宇宙,成為宇宙第一戰神。

好了,不要和韓國人爭了,宇宙是你們的,我們服了,思密達!


大東北的小豆包

老李同志在露梁海戰中大概就是個副將級別,一輩子最多一次性帶過三四千兵百把條龜殼船(韓棒宣傳擴大為最多帶兵3萬400條船)。嶽爺爺25歲就是統制(大概軍師長級別),最狠的時候名義上節制南宋70%軍隊,直接指揮京湖戰區10萬多人馬,手下背嵬踏白選鋒等等十來只部隊橫衝直撞天下無敵。老李是有點小本事,但是頂多也就是個水上游擊戰專家。要是在嶽爺爺手下混事都不見的有資格進中軍大帳議事!還和嶽爺比較?他連牛皋都比不上!


阮方3

李舜臣(朝鮮語: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制使、全羅道左水使。

在十六世紀抵抗日軍侵朝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梁海峽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軍300餘條戰艦。1598年在露梁海戰中犧牲,享年53歲。諡號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併被後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



1592年,日軍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迅速攻陷王京、開城、平壤等地,佔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一段歷史為“壬辰倭亂”。



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戰爭。明軍由老將軍副將鄧子龍親率近衛親兵1000人乘三艘大福船為前鋒,埋伏於露梁海北側;陳磷率大明水師主力埋伏在昆竹島與水門洞港灣內正面阻擊日軍船隊;李舜臣的朝鮮水師埋伏在南海海面的觀音浦,準備與大明水師夾擊日軍。11月18日午夜,島津義弘發現中了埋伏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回撤,這時把守在海峽出口的副將鄧子龍所部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鄧子龍首先發現了突圍的日軍船隊,率三艘大福船衝入日軍艦隊,在戰機出現的第一個時間—也是戰場的關鍵點—擋住了島津義弘的船隊,居功至偉,戰後,他被萬曆皇帝“贈都督僉事,世蔭一子”,而且還“廟祀朝鮮”。在鄧子龍危急的時刻,陳嶙派陳蠶率軍前去增援,島津義弘在回撤無望的情況下,只能作困獸之鬥,與明軍水師和朝鮮水軍決一死戰。明軍水師主力和朝鮮水軍兩面夾攻,日軍船隊三面被圍。


也就是在天亮後,日軍損失了40多艘戰船後,乘黑夜勉強突出包圍逃走。明朝水師主力和朝鮮水軍緊緊追擊,天亮不久追上日軍艦隊,重新將其包圍。激戰中鄧子龍和李舜臣雙雙犧牲!雙方鏖戰之時,明軍副將陳蠶和遊擊將軍季金率領的分艦隊趕到了戰場,至此日軍完全喪失鬥志,一艘接一艘的戰船被焚燬。到19日下午,海戰結束,島津義弘只帶著50餘艘戰船突圍回國,負責斷後掩護的日軍戰船在九鬼四郎的率領下,拼死頑抗,全部戰死,整個海戰共有450艘日軍戰船被焚燬和擊沉,日軍傾注全國之力興建的海軍艦隊在露梁海戰中幾乎被全殲。僥倖登岸的日軍殘兵敗將連同沒有登船的日軍退守乙山要塞,憑藉乙山天險負隅頑抗,明軍水師也在陳璘指揮下登岸,在大明陸軍的配合下,發動夜襲攻克乙山要塞,消滅了日軍殘部,島津義弘所率的第5軍主力幾乎完全被消滅,



戰後直到今日朝鮮、韓國方面對李舜臣推崇備至,韓國曾花了8年時間為李舜臣修建顯忠祠。但朝鮮、韓國兩國對明朝水師的貢獻卻故意掩飾和誤導。比如:露梁海戰的主角是中國水師主帥陳璘,從聯軍的組成就可以看出,李舜臣也只是一個副帥,只不過四百多年過去之後,朝韓為了誇大自己的民族英雄,有意顛倒事實,說李是露梁海戰的主角,真是有些太牽強了,好象這麼大的一場海戰,全是朝鮮水軍的功勞,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明軍的450多艘戰船,僅憑李舜臣的水師無論如何是不可能擋住日軍的500餘艘戰船的,還談何大捷了?日軍主力艦隊如果大部逃回本國,就依然可以保持對朝鮮的侵略能力


說岳飛,首先我們近些年很少宣傳岳飛。其次關於岳飛人們更關注他的受冤。北伐時岳飛就是絕對主力全憑一己之力抗擊外侮。韓國胡吹說一個李舜臣低二十個岳飛,如果嶽爺爺泉下有知,一定呵呵了!我們談及古代歷史古代軍事不會只有一個嶽爺爺顯擺,韓國人拿出幾個來試試,真是又可氣又好笑!


芷若幽蘭666

韓國稱李舜臣是東亞第一戰神到底符合事實嗎?先不談他是不是第一戰神,首先關於李舜臣的戰績,我國很多書籍和文章其實也都是從韓國抄來的,其實韓國宣傳的李舜臣戰績水分極大。

首先龜船沒有任何遠海作戰能力,就是一個30來米長的小船,還是靠划槳行動,裡面擠滿了120多個水兵和水手,環境擁擠不堪。那上面有什麼武器呢?就是所謂的天字銃、地字銃、玄字銃、黃字銃和勝字銃。

比如勝子銃就是一個50多釐米長的一個鐵管,實際射程20多米這麼一個玩意。天字銃在這些武器中是最大的,有700斤,但是這東西后坐力特別大,發射一次還不夠士兵們往回抬的,而且沒有任何精確度。

韓國就吹這些東西可以發射十多里地,比二戰美軍75山炮射程還厲害,而且韓國根本沒有鳥槍,李舜臣自己也沒有。韓國的鳥槍佛郎機都是明朝在1597年以後才援助的。

在著名的鳴梁海戰中,日本只是藤堂高虎帶領30艘中型關船甩開大部隊開始追擊韓國船隊主力,結果中了埋伏死了幾十個人,但實際上日本通過這場海戰控制了制海權。李舜臣自己寫了的亂中日記也只寫有“賊船有三十隻撞破”而已,根本沒有擊沉的記述。

李舜臣本來就自吹了一下,到了韓國後來的書裡直接就變成了擊沉擊傷123艘日本戰船,殺死9000日軍。要知道整個日本參戰的水師才7200人,整個這場戰爭的制海權都是明軍奪取的(參考露梁海戰)。

只不過我國不太喜歡吹噓而已,就被韓國拿走,就好像我們不太談高句麗,韓國就認高句麗當祖宗一樣。唐朝滅高句麗,早就遷移高句麗的所有王族平民到我國安徽江西河南居住,而且人家高句麗是起源黑龍江內蒙的遊牧漁獵民族,和韓國一個農耕民族並沒有什麼關係。


深度軍事

鳴梁海戰不過是露梁海戰前的一場遭遇戰,據可靠記載日軍總共在鳴梁海戰中投入7000多人,怎麼可能有上萬人被朝軍消滅?鳴梁海戰後,日軍炮擊朝軍大本營,李舜臣倉皇逃離,露梁海戰明軍擊潰日軍,李舜臣看到搶人頭的機會,不聽命令,擅自追擊日軍,結果被打死了!這種傻叉不說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