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崛起新渭南(图)

关中平原崛起新渭南(图)

新型产业激发新动能,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文旅融合引领新风尚,中心城市展现新气象……

新时代的渭南,处处回响着追赶超越的奋进足音。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聚力发展,以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开拓创新、谋势取实,高质量答好时代命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发展‘三个经济’,渭南市正奋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4月24日,渭南市委书记李明远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好渭南人民的勤务员,以‘钉钉子’精神,做好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工作。”渭南市市长李毅坚定地说。

新型工业的“渭南气质”

4月20日上午,渭南市2018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设在临渭区智能光电产业园。2020年,就在这片土地上,一座集光电通信、集成电路、移动互联装备制造为一体的光电产业园区将拔地而起,成为渭南新型工业的又一个聚集区。

动力电池封装生产紧锣密鼓,3D打印电子束来回起舞,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纷纷入驻,酵素产业标准率先推出……渭南加快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地,一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旧动能正在柔性转换,新型工业的“渭南气质”正在形成。

以蒲城煤化工业园、华州工业园两大新型煤化工基地为依托,渭南促进传统能源化工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变。在渭南,新能源动力电池产值已超过60亿元,中国酵素城入驻企业达26家,增材制造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梯队,3D打印材料、设备、应用和服务产业链日臻完善。

“西安研发,渭南制造”。渭南以宽广的胸襟和超前的视野,率先为“关中协同创新发展”破题,在西安建设科技企业孵化中心,与高校院所共建公共研发平台,吸引包括“硬科技”在内的西安科技成果在渭南实现产业化,引进高层次人才。渭南正在为西安乃至全省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产业承载环境。

2017年,渭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13.6亿元,同比增长近30%。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呈现出高质量集群发展态势。

现代农业的“渭南行动”

乡村振兴,渭南先行。

迈进新时代,渭南正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一场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的“渭南行动”正在秦东大地展开。

渭南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大荔冬枣、合阳红提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农业正在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化转变;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渭南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渭南的乡村变美了。通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及垃圾治理、道路绿化、示范村创建等行动,渭南农村的村容村貌更整洁了。2017年,渭南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0亿元,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5个、县级示范村350个、生态乡村361个、清洁乡村1219个。

打好脱贫攻坚战,培育内生动力是关键。渭南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渭南承担的国家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受到农业部督导组的肯定;“大荔模式”“华州经验”在全省叫响,涌现出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

2017年,渭南1.18万户群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717户危房改造全部完工,8.43万人实现脱贫。

文旅产业的“渭南表达”

夜游石川河,灯火璀璨,乐声悠扬;泛舟同州湖,水光潋滟,夜色未央;穿行牒吴村,移步即景,花红柳绿;漫步中华郡,熙熙攘攘,笑声朗朗。渭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历史人文资源雄厚,不仅是陕西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

围绕建设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渭南市加快文化旅游融合步伐,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丰富全域旅游的“渭南表达”。

2017年12月14日,渭南葡萄产业园和白水林皋湖国际慢城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截至目前,渭南A级景区数量已达54家。大荔同州湖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渭南市坚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规划引领,政策保障,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依靠项目引领,提升品质,加快全域旅游资源整合;不断完善体系,强化功能,推进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开展依法治旅,创新服务,优化全域旅游市场环境。

2017年,渭南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3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6亿元。今年“五一”小长假,渭南市接待游客326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28%。

城市建设的“渭南实践”

在渭南市主轴线的东端,一座新城正在加紧建设。这是渭南市与陕西地建集团合作建设示范项目——渭东新城。渭东新城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包含“一城、五镇、一路、一水系”。未来,这座新城将成为渭南打造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结合渭南中心城区空间拓展趋势和产业布局,渭南按照“东扩、西融、南优、北跨”的城市总体发展方向,推动景区、城区、园区融合发展良性循环。

如今的渭南,是个“生长”在公园里的城市。金水公园、湭河湿地公园、人民公园、南湖公园、西海公园、渭清公园、人和公园……目前,渭南主城区公园个数已达10个,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

宜居的生活环境、成熟的配套设施推动了渭南市文化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渭南市成功举办了全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国际足球赛、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如今,渭南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等设施已建成投用,城市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新时代里,在奋斗的征程中,渭南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目标正在由梦想变为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