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尖陽山,又名“尖嶽山”,單從字面理解,我經常直譯為“尖尖的太陽”,又仔細一想,太陽怎麼會是尖的呢。也可以理解為山尖的高大擋住了太陽。總之,先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就像蘇東坡不拘一格畫紅竹。

在此我們姑且用第二種直白的表達:尖陽山——山的主峰是尖尖的形狀,山體高大,可以遮擋住太陽。

每一個名字後面必然有它深刻的含義,譬如石膏山。總是有人聽到石膏山三個字,不禁要問為什麼叫這個名

字。

不妨再科普一下:《春秋玄命苞》曰:“膏者,神之液也。”故石膏之意乃指石中流出之乳白色汁水,遇空氣凝

而成鐘乳石者也。所以說石膏山上並沒有礦物質石膏。

據任重遠《石膏山志.捲上.參閱石膏山志序》記載:“石膏山者,白衣菩薩演教之區也,當霍嶽之正脈,北接綿山,南望中鎮,群峰朝拱,左孝文而右尖陽……”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志.捲上.周圍名山》記載:尖陽山聳峙本山(石膏山)西南,石膏(山)之右弼也,山峰峻拔,屹然獨立。故名曰:尖陽。相傳魯班妹公主娘娘在此山修行,得道坐化此山。土人于山麓立祠祀之,塑公主像。神靈異俗,亦曰:公主山。土人謂公主神。有三千烏鴉兵,故每遇田苗生蟲,即拜禱神前,祈發兵殺除蟲害,輒驗之。因此村人每屆七月十八演戲獻醮以祝聖誕,報答神恩也。

言歸正傳,從大運高速仁義出口駛出,往石膏山方向走,遠處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山峰,只有一座尖尖的山峰,兀然挺立,像是一個巨大的尖頂斗笠,又像是高聳的龍脊,蜿蜒著身軀,靜靜地等待著八方的遊客。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抽空爬趟尖陽山”這句話在耳邊響了又響,也僅是神遊而已。但大家確實是想親身爬一爬,在記憶裡也好有一個美的回憶。

清晨,大概九點多的樣子,我們備好乾糧,準備出發。

"上山的路有兩條"當地村民建成說道“一條是現成的老路,從白石溝上,路途有點漫長。另一條是從辰瑞賓館背後上,那條路不太明顯,但路途較近”。經過考慮我們決定從辰瑞背後的小路上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由於不是現成的路,走的比較費勁兒,一路披荊斬棘。走的又太匆忙,竟然沒帶砍刀。儘管如此,一路還是滿懷欣喜。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天氣很不錯,斑斑駁駁的陽光從樹縫裡照進來,照到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上,相機此刻發揮作用了。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好多花草的葉子上散落著白色的物體,有的是落花,有的是病蟲害。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做了標記的23號白皮松。此地的海拔1100多米。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上山的路剛剛開始。終點是美好的,但道路總少不了曲曲折折,上山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一叢野丁香靜靜地開放。其實它的學名叫芫花,別名杜芫、老鼠花、黃陽花。為瑞香科植物。此刻,它就在灌木叢中靜靜的開放。她的色彩不能說不豔麗,她的味道不能說不芳香,但卻從來沒引起過路人的注意。我想,應該是她不愛張揚個性使她能在百花齊放的春天獨自悠閒的偷歡。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一棵有造型的枯枝。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尖陽山上盛產黃精,沿途路邊隔三差五自然生長。黃精,又名:雞頭黃精、黃雞菜、筆管菜、爪子參。為黃精屬植物,根莖橫走,圓柱狀,結節膨大。葉輪生,無柄。藥用植物,具有補脾,潤肺生津的作用。(下圖)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馬蹄包。中藥材,可以止血。(下圖)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此時,海拔已經1400多米,有些疲憊,暫時休整一下。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到處可見的白皮松。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有些枯死的白皮松樹上有好多類似文字的符號,誰能來解讀?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抬頭一看,離尖陽山頂越來越近了,心裡的希翼大了起來,繼續出發。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站在一個開闊處,遙望石膏山風景區。“石膏山風景區歡迎您”九個大字赫然在目,還可見新農村建設及龍廣場。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快到山頂的時候,發現一棵巨大的油松。此松,根枝粗壯,聳立入雲。隨即賦打油詩一首:我本一棵平凡樹,挺立如山與天接。任爾四面狂風掃,獨在峰巔當大爺。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從這個角度看,下圖的枝幹彷彿一個“山”字。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本次攀爬尖陽山的終極目標就是發現梳妝檯。

據說,石膏山東麓的艾地溝澗流湍急,洶湧不息,溝之東西往來,靠的是一座石礅木樑橋,此橋相傳為魯班所造。有一天,魯班來到太嶽山北麓的石膏山。

只見兩座大山(石膏山與尖陽山)對峙,高可萬仞,聳入雲霄。山上奇峰疊翠,茂林蘊綠;山間碧波盪漾,流翠淌玉。目睹此等青山綠水,魯班不禁讚歎道:“真乃人間仙境也!”

話音未落,忽然西天王母下界遨遊到此。魯班見到王母娘娘,跪倒就拜。之後,西天王母便在魯班的陪侍下邊走邊觀賞石膏山美景。他們沿艾地溝北岸的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西行,一路景色,美不勝收。這時西天王母嘆息道:“景色雖好,只可惜澗流阻隔,自成天塹,凡人不便往來;若能架木為橋,豈不造福人間?”魯班聽了西天王母的話後說:“娘娘所言正中下懷,魯班願為娘娘效力。”西天王母聽了魯班的話後,十分高興,說:“你來造橋,我為修橋人做飯。但不知你造橋需用幾月?”

魯班回答道:“啟稟娘娘,在下只需一夜即可造成。”魯班話音未落,西天王母便笑得前俯後仰,覺得小小的匠神口氣未免太大了,恁是仙間能工巧匠,一夜功夫也難造成一座橋樑。於是便隨口說道:“你若能在山間一夜造成橋樑,我甘願在山下百年指點迷津。”話畢,西王母便拋開做飯之事,撥開雲頭,盈盈而升,來到尖陽山巔,承接露水淨面,對著嬋娟整妝起來。

再說魯班和西天王母分手之後,未敢半點懈怠,他目測步量,指掐心算,操起鬼斧,運用神工,下山採石,砌壘為礅,上山伐木,截木為梁。未及拂曉,橋已造成。

橋成後,魯班來到西天王母面前覆命。這時,西天王母尚在晨妝梳理,見魯班來到面前,心不在焉地問道:“莫非橋已造成?”

魯班回稟道:“正是,娘娘,敬請王母目驗。”

西天王母聽後,大為吃驚,驚訝之際,不覺將手中篦梳跌落。

至今尖陽山巔尚有砥石如梳妝檯,臺上蓖齒之跡宛然。驚訝之餘,西天王母抬眼遠望,果見橋已橫跨艾地溝上。王母自知魯班勝籌,只得踐諾,從此,石膏山下有了一位給進山伐薪燒炭、過往艾地溝谷者指點迷津的銀花婆婆——西天王母的化身。

石膏山下的很多村莊舊有民謠傳唱此事雲:“尖陽山,平頂案,兩位仙人比掐算;魯班修起仙人橋,王母娘娘不做飯。”

下圖就是王母娘娘的梳妝檯,其實是“飛來峰”,與石膏山乃是相連。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我們再從地質學角度分析一下。據地質學家考證石膏山向斜結構、尖嶽山飛來峰它們是燕山期構造運動留下的地質遺蹟,由東盤上推擠壓所造成的互有連貫,現成孤立相隔頗遠的兩座山峰。尤其尖嶽山的推覆構造形成的飛來峰,地質特徵特別明顯,是一個既小又典型的構造遺蹟。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看到上圖的演變過程,一目瞭然了。石膏山和尖陽山本是一對雙胞胎。由於地質演變,致使他們隔河相望。

從梳妝檯處,拍完照也就下午四點三十分了,該下山了。下山的路很漫長,很難,很難,很難……誰下誰知道!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沿以前的老路,大概下了三個小時,終於看到一個熟悉的地方。看到“石膏山滑雪場”總算看到了希望。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回頭望望,爬過的山峰,不禁心裡感嘆。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登山,不是因為山在那裡,而是因為我在這裡。我們登山,是為了我們那些因山而生的“無形的意念”,在征服這些“無形的意念”的過程中,我們獲得許多探險、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們登山,因為我們在登山時感受艱辛、學習、痛苦,特別是愉悅,這一切可以讓我們得到改變。如果說一定有什麼意圖的話,那的意圖就是:我們不想停滯不前,我們想發展自己,攀壁登山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標。

人生如登山。生活早嘈雜的鬧市,心情難免浮躁,我們不妨一起來登山吧!一起開啟石膏山探幽之旅吧。

正所謂:問道尖陽之巔,俯視茫茫山川。但得林中真趣,哪管滄海桑田。

據說石膏山東峰-----孝文山。我們下一個探幽目標。

  • 作者 執蟲散人
石膏山探幽之一:尖陽山

民國版《石膏山志》有詩記載孝文山:

西南馬跡樹蒼蒼,早已龍飛有代王。

謙讓克承勘定後,光華曾照水雲鄉。

成康既沒難為主,舟楫無從只一昌。

孝武緣何違儉德,秋風汾水意郎當。

這首詩表達了對漢文帝劉恆仁孝寬厚、簡樸盛德的由衷讚美。話說兩千多年前,漢文帝曾途經石膏山,並建孝文宮。故石膏山東峰名曰孝文山,漢文帝的短暫休憩,掀開了石膏山文明史冊的首頁。

在孝文山,魏孝文帝留下了親筆御書,摩崖石刻“龍門”二字即是他留下的珍貴墨寶。而在四百多年之後,趙普佐太宗皇帝趙光義遊歷石膏山之時,留下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千古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