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孩子視角,打造「最具人文氣質」的教育產品

如何從孩子視角,打造“最具人文氣質”的教育產品

諸葛君說:兒童與教育,是現今社會備受矚目的焦點之一,“給予孩子一段精彩繽紛、純粹本真的學習旅程”大概是大多數K12教育類產品的宗旨,因此,這就要求我們的產品設計與研發更多的從兒童視角出發,然而在升學壓力下,商業化運作的K12教育培訓機構相比其他教育領域,肩負著更多的使命與責任。

一、或許人文教育才是孩子們需要的

也許教育的本質,並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深奧,而恰恰是恢復人類的天真,達爾文的天真,愛因斯坦的天真,黑格爾的天真。天真的人,才會無窮無盡地追問關於這個世界的道理,關於自然、關於社會。天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顧的“呆子氣”。“成熟的人”永遠是在告訴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變的。

如何從孩子視角,打造“最具人文氣質”的教育產品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領我們的孩子突破由事務主義帶來的短視,來到星空之下,而數學、物理、生物、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就像星星一樣在空中閃耀,我們蹲下來告訴孩子們,那個星叫什麼星,它離我們有多遠,它又為什麼在那裡。

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你以為孩子們都喜歡玩ipad、手機?No!No!No!他們只是害怕孤獨而已。

你以為孩子們最自豪的是學習成績好?No!No!No!他們最自豪的是人緣好。

你以為孩子們天生就不愛聽講?No!No!No!是我們的課堂讓他們變成這樣。

最近,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學校的問卷調查顯示,我們眼中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他本來的樣子,我們想要找到真正的孩子,就必須走進孩子的心裡。

1、渴望有情感的老師

孩子們的心目中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老師?近半數孩子表示:自己最喜歡幽默快樂、親切平和、善解人意、臉上總是帶著微笑、關注每個學生、能夠和學生們像朋友一樣交流的老師。只有1.01%的孩子喜歡態度認真、不苟言笑、非常看重成績和排名的老師。孩子們呼喚著有情感的老師。

在被問到“假如你是老師會怎樣”的時候,34.46%的孩子表示,自己會像朋友一樣對待學生,聽他們說心裡話;25.7%的孩子希望成為講課生動有趣的老師,讓自己的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17.96%的孩子想做不偏心的老師,尊重每一個人,民主地管理班級。

少年兒童正處在情感認知的成長階段,對他們來說,講情感比講道理更有用。老師不能把孩子當成瓶子,想裝什麼就裝什麼,而是要把孩子當成有生命的種子,用情感去培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心育人,才能培育出有情有感有創造力的人。

產品案例

很多教育機構採用科學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們以自然學習母語的方式來學英語。同時,專業的外籍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故事、玩笑、歌曲等手段,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建立他們學習的信心,開發創造力,並且拓展孩子的知識領域。

2、渴望啟發思考互動式課堂

你最喜歡什麼樣的課堂?79.22%的孩子表示:他們喜歡能夠啟發自己思考的互動式課堂,可以分成小組討論、實踐,有分享和提問的機會。7.66%的孩子最喜歡“老師侃侃而談,從頭講到尾”;10.08%的孩子最愛課堂上的“各種多媒體手段”。

調查結果反映了孩子們的真實心聲,他們渴望成為課堂的主人。孩子對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可很多孩子卻不能真心愛上學習這件事,因為孩子們缺少的並不是求知的熱情,而是發揮主動性的機會。長久以來,大多數課堂時間都由老師主導,孩子們成了課堂上的“旁觀者”,這是造成孩子們學習被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產品案例

某少兒英語產品打散重組核心學習路徑的規劃,從根本的內容架構上入手,以“時間軸”與“空間軸”相呼應的手法,建立一個全新的英語學習“世界觀”。如下圖所示,為孩子們打造一條從“生命的起源”、“文明發源國”、“特色地貌”、“現代城市首都”、“科學博物館”到“太空宇宙”的長軸化故事線,這是一個“與玩伴一起邊探索邊學習”的英語世界,本質上打破傳統瀑布流式的學習流程。

如何從孩子視角,打造“最具人文氣質”的教育產品

圖:產品互動方式的創新

三、數據+技術:提升體驗+提高效率

當前,第一梯隊的教育機構大多處在“廣積糧、高築牆”的階段,越往後越比拼的將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度理解,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對用戶體驗的切實提升,此外,誰能以更低成本獲取更多用戶,也將使其獲得更大的市場優勢。在服務學而思、萬學教育、正保教育等多家領先的教育企業客戶過程中,我們準確的洞察到教育培訓行業的痛點,針對企業低成本獲客和高效精準轉化的強烈需求,我們分別推出了SEM優化、用戶畫像、智能營銷等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有效實現業務增長。

1、提升廣告投放效率,精細化衡量投放效果

廣告投放,特別是SEM投放是教育行業客戶品牌建設、客戶獲取的重要渠道,傳統的渠道質量衡量、ROI計算效率低下,缺少精細化的數據思維。為了提升渠道推廣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實現數據驅動的精細化運營,我們打通了國內四大SEM投放平臺以及其他第三方廣告平臺與用戶在產品內的行為數據。

如何從孩子視角,打造“最具人文氣質”的教育產品

圖:諸葛ioDEMO數據之搜索關鍵詞廣告衡量報表

同時,教育領域很難出現所謂的“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模式的差異化讓不同產品在各自的領域自由的創新成長壯大,用俞敏洪老師的話說:“未來教育領域可能會有四五十家百億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

技術是推動教育創新和優化的驅動力,近一年來“AI+教育”的呼聲開始與“互聯網+教育”並駕齊驅,比如學霸君、猿題庫等拍照答題項目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優勢做應試機器人,以理科培訓起家的學而思(好未來)結合線下名師優勢、線上大數據走教育科技路線。也就是說,數據化管理、技術化運營既能降低冗員,還是市場開拓的核心優勢。

2、用戶:構建360度用戶畫像,持續挖掘用戶價值

傳統的線下教育,以教師為中心,互聯網時代帶來了連接方式的變革和學習資源的極大豐富,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開始關注更多學生群體不平衡的資源需求,教師資源與學生需求得到更好的匹配,在技術驅動的時代背景下,“個性化”的需求將得到更多關注,因此,教育與技術的深度結合, 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即“精細化運營”。

高效運營建立在360°用戶畫像的基礎上,採集、打通是用戶畫像構建過程中的核心。作為用戶全生命週期數據分析平臺,我們實現了用戶從流量獲取(曝光)到產品內全生命週期的行為數據採集,並提供豐富的API接口以及私有化部署支持數據的打通和導出。

3、內容:真實還原用戶偏好,精準推送促進轉化

對教育本身來說,讀懂用戶、提供定製化的內容才算完成了整個服務。實現課程與用戶的匹配已經不能再靠人來鏈接,而是需要一個更強大的大腦,比如內容推薦引擎。而在內容運營過程中,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也依然要有更人性化更高效的工具,利用我們的智能觸達系統,把握用戶在產品中的生命週期以及學習狀態,在合適的時機、設計合適的觸達策略、通過合適的渠道(短信、push、edm、站內消息)進行及時干預和影響,再基於結果不斷調整策略,最大化的提升用戶體驗和學習效果。

無論傳統還是創新,無論線上還是線下,教育的本質從未改變。在技術驅動時代,新的教學關係讓學習這件事變得更美好,一方面,讓個人知識高效而有序的構建,讓創造力有更多的機會得以迸發,另一方面,企業依靠互聯網最新技術及產品自身用戶數據的積累構建平臺壁壘,基於用戶在產品中的行為數據,提高運營的精細度,從而實現真正的智能教育,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