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會成爲西湖大學的首任校董?

製圖|《浙商》視覺實驗室 施曉豔

  剛成立不久的西湖大學,今天在校園裡掛上了一條橫幅——“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

  基金會、董事會,這些原本只屬於公司領域的詞彙,與一所建設中的大學聯繫了起來。它的背後,是中國新型研究型大學辦學模式的全新探索。

哪些人會成為西湖大學的首任校董?

  西湖教育基金會的重任

  西湖教育基金會是浙江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也是西湖大學的籌資主體。2017年,在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學前身)首屆博士生開學典禮上,時任院長施一公在致辭中感謝了西湖大學第一位主要捐贈人吳亞軍和第一位創始捐贈人王東輝。目前,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機構)有:馬化騰基金會有限公司,王東輝,王健林,鄧營、侯屈平夫婦,鄧鋒,吳亞軍,沈月華,張磊,陳一丹基金會,林剛,深圳市中意集團有限公司,白象食品集團,倪良正,徐益明,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黃昌華,曹挺,龔虹嘉,葛航,嘉裡集團郭氏基金會(香港)有限公司等。

  根據西湖大學的籌建規劃,在未來十年需要投入200~250億元。而資金來源主要是社會捐贈,西湖教育基金會就是最主要的籌資渠道。按照之前的計劃,西湖教育基金會將承擔西湖大學所有教師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對子女的教育的支持計劃。

  雖然創始捐贈人具體的捐贈金額不明,但是西湖教育基金會仍然在試圖通過自己設立的一套捐贈流程,實現捐贈者的意願。根據資金用途和捐款人意願,西湖教育基金會設置了10多項分類基金,比如講席教授基金、人才引進基金、優秀教授獎勵基金、獎學金、助學金、學術活動基金、國際交流基金、學科發展基金等。

  除去社會捐贈之外,西湖大學也拿到了來自政府的扶持資金。2015年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時,與西湖區政府簽訂協議,四位創始人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帶領的4個頂尖人才團隊,每個團隊獲得1億元的資助經費。2018年4月,首期2億元市區兩級配套資金已撥付。

  “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如何運作

  與“基金會-董事會”這樣的架構相對應的,是西湖大學在具體辦學事務上將採取“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哪些人會成為西湖大學的首任校董?

  按照當前的架構設計,西湖大學校董會將負責對學校重大事項進行研究、討論和審批,包括聘任和解聘校長,審議學校的分立、合併、終止,審定、批准學校的年度財務預算和決算報告等。

  截至發稿,校董會的具體人員還未對外公佈。

  在西湖大學之前,國內不少高校恢復了校董會,但是和西方國家實行的大學校董會制度有本質差別。在美國,校董會是公立和私立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負責決定學校的整體發展方向,校董會成員由企業家、政府官員、社會名流等知名人士擔任,而中國的高校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決定了校董會只能發揮諮詢作用。

  西湖大學從想法到創立,滿足了很多人的教育情懷。但是民辦大學想要實現夢想,資金運作如何破局,如何既實現捐贈人的意願,又保證高校獨立的日常管理,是最核心的問題。運作一所大學與運營一家公司一樣,需要完善的財務制度、強有力的行政服務部門來保障日常運轉,更要在基金會、校董會、校長和監事會之間設立明確的職責和權限。這一切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但從支撐大學發展的“軟實力”來看,西湖大學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除了四名分量十足的創始人之外,2017年西湖高研院有7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6人入選浙江省“千人計劃”、5人入選杭州市“521”計劃,其中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答辯入圍率和答辯通過率位居全國前列,接近清華大學的入選比率。這些入選專家在享受國家、省、市給予的生活補助、科研經費補助等獎勵的同時,西湖區也將給予每人不少於50萬元的區級配套安家補助。

哪些人會成為西湖大學的首任校董?


  [新聞+]

  一流的私立大學如何運作資金

  美國的頂尖私立高校,哈佛、牛津、耶魯等,以及西湖大學想要對標的斯坦福和加州理工,這些名校長青的重要原因,是有雄厚的資金作為後盾。

  從斯坦福大學2016年的財政佔比可以看出,捐贈收入(Endowment income)佔最大頭,其次是醫療服務(Health care services),第三則是專項科研經費(Sponsored research)。

哪些人會成為西湖大學的首任校董?

▲斯坦福大學2016年財政收支佔比情況

  而哈佛大學2017年的財政報表中,佔最多部分的也是捐贈收入,其次是學費收入,第三是科研經費。

哪些人會成為西湖大學的首任校董?

▲哈佛大學2017年財政報表(點擊看大圖)

  可以看出,在發達國家,社會捐贈是高校運作經費的重要來源,也因此成為USNWR等大學排行榜的評估指標。社會捐贈收入數量大,各個高校當然不會讓這個錢袋子靜止不動,而是積極運作起來。哈佛的運作就很典型,由高度專業化、職業化和市場化運作的哈佛管理公司(HMC)來運作捐贈基金以及相關的金融資產,投資業務包括11項非現金資產投資、信託投資、贈品管理和風險管理,形成了哈佛主要的收入來源。

  目前,美國有800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學在管理自己的基金會投資。基金會規模最大的高校是哈佛大學,截至去年規模超過360億美元,其次是耶魯大學、德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

  美國高校每年都會定期發佈校產投資報告,這些資料可以用來研究各家高校每年獲得的投資回報,有了相當大的透明度。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的捐贈基金同期回報率都超過6.5%。

  對標國外的私立大學運作,可以看出,一旦西湖大學形成了成熟的基金盈利模式,就能夠長久吸引社會資本的進入。除去每年的新捐贈額,學校基金會已有的投資回報額如果夠高,學校自然能夠長久有序地運轉下去。

  不過,投資也存在著風險,比如財大氣粗的哈佛大學,由於押注巴西農場輸了個徹底,哈佛捐贈基金在上一財年(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的回報率明顯下滑。過去十年哈佛基金的管理者所犯的錯誤,也造成了哈佛大學的平均年收益率為4.4%,為同類中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