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已到!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迎來巨變!

2017年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印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通知表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網聯指出,希望各相關成員單位配合完成協議支付、付款、網關支付、商業委託支付、認證支付全業務功能的生產測試。

大限已到!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迎來鉅變!

網聯今日迎戰“斷直連”

“7月1日開始,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各家銀行的清算賬戶就直接被切斷了,必須經過網聯或者銀聯繫統之後才能連接到銀行。”據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業內大部分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基本已接入網聯或者銀聯繫統,有些機構是兩家清算機構都接入了。

網聯今日迎戰銀行與支付機構切斷直連的目標。根據央行公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網聯平臺試運行正常。網聯一季度處理業務57.75 億筆,金額為 2.02 萬億元。日均處理業務 6416.86 萬筆,金額 224.68 億元。

大限已到!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迎來鉅變!

現在,付款流程發生了鉅變,支付寶上用銀行卡付款消費後,交易類型變成了:網聯協議支付。

大限已到!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迎來鉅變!

網聯成立後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示意圖

從今往後,你在淘寶上買一雙300元的鞋,通過支付寶,用綁定的招行卡付款。流程變成了這樣:

1、支付寶收到你付款請求,自動向網聯發起協議支付;

2、網聯將交易信息保存數據庫,再將請求轉發給招行;

3、招行在你的賬戶扣掉300元,告訴網聯已扣款成功;

4、網聯再告訴支付寶並傳輸,支付已成功,交易完成。

“斷直連”後,對第三方支付行業有何影響

事實上,央行推動網聯成立的意圖非常明顯:利於監管。近幾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給支付和金融市場造成了混亂。而網聯的成立,通過可信服務和風險偵測,可以防範和處理詐騙、洗錢、釣魚以及違規等風險。

從某種程度上講,網聯可以減少銀行與眾多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的繁瑣過程,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銀行。網聯可以讓參與支付的各方,權責逐漸變得更加明確、清晰和獨立。

1、對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影響(支付寶、財付通):沉澱資金被否定

2、洗錢不好洗了。

3、央行通過網聯,獲得了更多的金融大數據。

4、網聯上線將對消費者帶來一定利好

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今日起床,我們迎接網絡支付全新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