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脾氣大,易怒,家長該怎麼辦?

01

今天,有家長問,付老師,我家孩子二年級了,但總是喜歡發脾氣,

比如,寫作業之前發脾氣,吃飯之前發脾氣,反正就是不順著他的,都是發脾氣解決,這是什麼原因呢?

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看看具體的叛逆指什麼呢?

有這樣一種說法,所謂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就目前來看,叛逆可能會表現至少四種狀態,一種是尋求過度關注,第二種是權力爭奪,第三種是報復,第四種是自暴自棄。這個案例中,我們初步判斷是孩子在挑戰權力。

什麼是挑戰權力呢?

簡單的說,就是我說了算。這時候孩子是對平時的遭遇進行的反抗,因為平時接受的是掌控,命令,控制,強勢,或者嚴重一點是父母的責罵與打罵,刺激性的批評,或者還有一種行為,父母表面上是尊重孩子,什麼事情與孩子商量,但是本質上還是在控制著孩子,變著法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執行。

孩子叛逆,脾氣大,易怒,家長該怎麼辦?

正是如此,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與自由空間嚴重的匱乏,感受到窒息的感覺,覺得自己的能力被否定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的自由被嚴重的壓縮與否定,感受不到自信,感受不到自己能力的提升與改進,開始採取的反擊措施,開始與父母或者老師進行爭奪自主權,全方位的與父母開展相關事情的決定權。

02

具體的表現形式是什麼呢?

孩子會直接表達,媽媽,你越是要我這樣,我越不這樣!

或者孩子表現為,你說話,孩子裝作沒聽見,孩子故意不搭理。

或者孩子表示同意,點點頭,就是不願意去行動,還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執行。

如果升級的話,孩子可能會與父母發生爭吵,互不相讓,最後在武力的逼迫下,孩子屈服,但是內心充滿著不滿,甚至各種軟抵抗,牴觸。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的表現是寫作業之前發脾氣,吃飯之前發脾氣,反正就是不順著他的都是發脾氣解決,因為這個方式是有效的,是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的。

我們可以給到孩子有限選擇,讓孩子感受到部分的權力與自由,讓孩子開始在一些具體的事情上面,進行決策;還可以使用啟發式提問,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權力與自由,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做具體的事情的。

孩子叛逆,脾氣大,易怒,家長該怎麼辦?

尤其是,可以跟孩子事先商討好,約定相應的規則,再寫作業,在吃飯,在外出玩,在每天晚上要做什麼事情,在週末如何安排生活等等方面,約定具體的規則與標準,言出必行,和善而堅定的執行約定,堅定不是堅硬,也不是強硬。

當然,根據有限的信息,我們還可以做以下的推測:因為他沒有學會處理情緒的方式,所以我們要教孩子正確面對情緒和管理情緒的方式。跟孩子坐下來討論一次,下次再碰到這樣的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在這裡,我們可以參考正面管教中共同解決問題的工具,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家長來決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