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家溫暖的書店,都缺少一位有靈感的店員吧?|《深夜書房》里的故事

【百道編按】每家深夜書房都能收集到不少走心的讀者故事吧?那你有沒有遇到過一位出其不意腦洞大開的“求職者”?他直接動手改造“讀者留言區”,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他曾在好幾個城市的深夜書房裡遊走,似乎有著永不停歇的靈感。在傾注熱情的讀者留言本上,他寫道:“假如你也曾服侍過一家書店,一定不會忘記手指被書頁劃破的疼,但同時你也一定會擁有一顆溫柔對待世界的心。”今天,我們就為你分享這樣一個故事,摘自悅覽樹24小時書房主理人蔣瞰所著的《深夜書房》,本書於2018年5月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在每一家温暖的书店,都缺少一位有灵感的店员吧?|《深夜书房》里的故事

有一天晚上,我收到一份禮物,應該說是給深夜書房的禮物。

一位帶著臺灣口音、口口聲聲叫我“姐姐”的男孩,遞給我一本手賬,就是那種源自日本收納藝術的文具,除了筆記功能,還能收藏票根、收據。

本子很好看,封面是一幅街角書店的彩鉛畫,儘管不是我們書房實景,竟也有惺惺相惜之感。人們對街角書店的喜愛源自一種原始的情感,就像每家樓下都應該有一家炒貨店。書店,是天空之城,撐起這座城市最文藝的零點時刻。

“當作留言本吧,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有地方記下當天心情。”男孩鄭重其事地說。

“可是,我們現在的留言本還沒用完呢。”我伸手指指立櫃上那本躺著的黑色本子。

“換一本本子,就是換一種心情。”男孩說。這種口氣,好像認定我一定會採納他的建議。靠高顏值來打動女生,這招總是好用的。

我接過本子,道謝,沒告訴他現在正在用的這款舊本子還有很多存貨呢。無論如何,得先把當前的這本寫完再換。

我直接將禮物存到工作間抽屜,連透明包裝紙都沒想拆掉。出來的時候,男孩已經走了。

“為什麼不用我的本子?”兩天後的一個夜裡,我被一個聲音嚇了一跳。那個口口聲聲叫我“姐姐”的男孩笑眯眯地看著我,口氣裡卻帶著怨氣。

好傢伙,居然跑來查崗了。話說深夜書房開業以來,禮物收到過不少,客人的各種手作佔了大多數:藥皂、裙子、摺扇、手串……但從來都是單向的。我指的是,沒有人回過頭來問:嘿,你是不是沒用我的藥皂洗臉啊,怎麼還是那麼多痘痘?你喝我送你的茶葉了嗎?感覺怎麼樣?送禮,講的是默契和緣分,我記得他們每一個人,不表示非得把謝意掛在嘴邊。你可以將其理解為低調、內斂、含蓄,總之,當我被反問時,居然有一點點生氣。

“等舊的用完再換,環保。”我回應他。

“太守舊啦!您這種做法就像我媽,每年都有人送新茶葉來,但她總是說,先把去年的陳茶喝了再開新茶。然後,你知道的,我們從來沒喝到過新茶,每年都在喝去年的茶。”男孩打了這個比方,要知道,這可是平日裡我拿來給我媽洗腦的教材。而現在,我成了接受教化的人。

“那您說說吧,我為什麼要立即換上您的本子,能給我一個非這樣做不可的理由嗎?”我承認,我就是嘴上不饒人的類型,其實內心早就妥協了,不就是換個本子嘛。

“我給您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本子,它是手賬,在臺灣和日本非常盛行,不僅是傳統的記錄,還能為各種活動做提醒,很多人甚至把它當作簡短的日記本。”男孩向我介紹。

“我知道。”我回應他。

我真的知道,不是敷衍他。去年過年前,深夜書房發起並舉行過一次手賬大賽,大家來秀自己的手賬。有人專門做讀書筆記,有人用賬單記錄一年的消費,有人貼照片描繪旅行,總之,生動的內容結合那些夾在本子裡的膠帶、水筆、天氣圖案、各色便籤,記錄也帶了點兒趣味,更接近於一種藝術創造。

在每一家温暖的书店,都缺少一位有灵感的店员吧?|《深夜书房》里的故事

“最傳統的留言本無非是用筆在本子上寫字、畫畫,就像現在這樣。可是你知道有很多人還想記得再多一些,比如,我舉個例子,把當天的消費賬單貼在上面,說不定就成了下一位讀者的‘陌生人’書單了,這種傳遞是不是很好玩呢?”男孩瞬間給到一個非常接地氣的主意,不知道是醞釀已久,還是靈光乍現。

“碰到有讀書會、作家見面會的時候,店員也可以在上面記錄。那麼,這段時間過來翻閱或是記錄的讀者就會留意到這則最新消息,留言本又成了行事曆。”男孩繼續腦洞大開。

我站在櫃檯內,男孩站在櫃檯外,隔著收銀臺長時間地聊天實在太不優美,我讓男孩去找個座位。我去辦公室找出手賬,順便把圍裙脫下先放一邊,走出吧檯,坐在男孩對面。夜很靜,我們都不好意思大聲說話,怕打碎這份求之不得的安寧。

我撕開手賬透明外包裝,又假裝不經意地從口袋裡掏出一支準備好了的三色水筆,放在本子旁邊,挪到桌子中間,聳聳肩,意思是,那就從今晚開始吧。

三色筆是手賬的標配,不同顏色對應不同門類和重點的記錄。去年手賬大賽的時候我採購了一些作為禮品,還剩幾支一直在辦公室裡躺著,沒想到時隔半年派上了用場。

男孩點點頭表示認可,繼而從書包裡掏出一堆和紙膠帶,琳琅滿目,淡淡的和風淺色調又不至於五光十色。他問我:“你這裡有沒有那種透明罐頭?把膠帶紙裝在裡面,放在留言本旁邊。恩,就那個臺子,”說著指了指現在留言本所在的桌子,“相當於一個迷你工作臺,讀者可以在那裡即興創作。

我找了一個亞克力罐頭,原本是備用著拿來放咖啡糖包的,現在用來裝膠帶倒也不錯,收納腔十足。男孩將本子、膠帶,以及我的那支筆放在臺子上,又將原來的本子還給我,認為滿意後就開始看書了。

這之後的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男孩。第一天晚上,他帶來了一捆筆,除三色水筆外,還有各色熒光筆。用一個透明長方形罐頭裝著,比起傳統意義上的筆筒,倒是很有現代簡約風格,和深夜書房的調性很接近。

第二天晚上,男孩到的時間要比前一天早些。我沒有刻意看時間,只是那天他來的時候我們還沒交班,特別好辨別。男孩收拾了書寫檯面,翻了翻手賬。如果我沒有記錯,這一天裡並沒有人來留言。

只見男孩取走手賬本,回到自己位子上,掏出隨身帶的文具盒,埋頭塗塗畫畫。當我走出櫃檯給他端上一杯開水的時候,他,作為一個客人的記錄已經差不多完成了。

“我得先自己寫一段,作為示範,接下去就有人跟著寫了。”男孩一邊解釋,一邊給我看他寫的。

這是翻開手賬的第一頁,寫的是男孩最近看的書《流浪者旅店》,分別用不同顏色書寫了一段摘抄和讀後感,字體方正,符合他的年齡。最下面一部分膠帶紙貼的是他的一張旅行照,正對“旅行”“旅店”這個主題。做完這些,他就在座位上看書。

第三天晚上,和前一晚差不多時間,男孩進門後沒有先找座位放書包,而是徑直走向了書寫臺——還是沒有人跟著寫,我在十分鐘前剛剛翻過。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難過的事,每個人對“樹洞”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它以這種公共手賬的形式出現,本身也沒有私密性可言。願意分享的人,總要慢慢積累。

男孩在臺子前站了好一會兒,折回散座區,放下書包。他沒有落座,似乎想到了什麼,又直奔書架。之後的一個多小時裡,他找到了所有和手賬相關的書,並把它們搬到了書寫區,《工具手帖》《文具手帖》《筆記女王的手賬活用術》,等等。幸好是深夜,才容許他這番折騰。不過,還真別說,主題頓時明確起來了。相較於原來鬆散無序地排列,這樣一來,目的性就擺在那兒了。只不過,天一亮男孩就離開了,沒法親身見證一晚勞動的戰果。當然,結果也可能是,經他的整合,並沒什麼異樣。

在每一家温暖的书店,都缺少一位有灵感的店员吧?|《深夜书房》里的故事

次日白天,吃過午飯,這組書的銷量陸陸續續開始往上疊加,從1到10。我開始想,今晚男孩會不會來呢?如果來,一定得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夜深人靜之時,男孩推門而入,從包裡掏出一張A4紙大小的硬紙牌,上面的內容大致是:看過這些好玩的書,就到旁邊的手賬臺試試吧。頗具引導性,因為,在我們回到座位後不久,就有一位客人起身前來,翻了會兒書,又攤開手賬寫了起來。夜色溫柔,人們把剛過去的一天用文字和圖畫表達出來,省去了太多濁氣,只和自己對話。而人和人的關係開始產生轉機,沒有了違和感。

我冒出個想法:“不如,我聘你做深夜店員?”

男孩出其不意地回答:“我不是已經在上班了嗎?”

男孩讓我叫他鬼仔。他的到來,會讓書房每天都呈現新的變化。有時候按照時令和節氣整出一套主題書,堆在最顯眼處;有時,正如我們之前所說,他會列出一份讀書清單,並耐心地標明所在書房的具體位置;後來,他還開始用牛皮紙為買書的客人包書,他說這是區別於網購的小小溫暖。他會在包書的幾分鐘裡,和客人拉會兒家常。當然,要是感覺到客人不太愛說話,他也會一樣沉默。

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坐下來說上長長的一段話,儘管深夜書房裡,總是好空啊,座位散落一地。然而,把每天的三言兩語串聯起來,也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我知道的鬼仔本是臺灣一名酒店管理科班生,前臺、大堂、銷售,這是慣常的職業流程吧,穩當也妥貼。只不過,“不想一眼望見30年後的我啊。”

對於那些有著書店夢想的人來說,做一名店員無疑是種討巧的做法。男孩就是這麼想的。他來到大陸,一路向北,在好幾個城市的深夜書房裡遊走。和客人分享讀過的書,為書店貢獻自己的奇思妙想,不由分說的,就像那句有點兒哀其不幸的責問:“為什麼不用我的本子?”

鬼仔的本質還是個孩子,Just kids(只是孩子)代表永不停歇的靈感。一個向善、天真、需要擁抱,傾向給予,朝向光的來源;一個念舊、革命、偏執,以勞動和爭鬥為樂。和男孩聊天,會讓我想到湯姆·索亞和哈利貝克·費恩,我會永遠喜愛他們,因為討厭的精力過剩,永遠不會安分守己地到處流浪。他們健康勇敢,散發出不褪色的生命活力。

只是,幾乎沒有人會一生陪伴著一家書店到最終。不僅僅是讀者,店員們也是來來往往。鬼仔跟隨他“一路向北”的計劃,離開了書房,離開了杭州這座城市。

“假如你也曾服侍過一家書店,一定不會忘記手指被書頁劃破的疼,但同時你也一定會擁有一顆溫柔對待世界的心。”

手賬還沒用完,他在中間的地方寫下這句話。

如果說他們是流水的兵,那麼書房就是鐵打的營盤,它在城市最深處和人們對話,通過眼神、筆跡、氣味……

兩個月後,鬼仔送的這本手賬已經記得差不多了。想起他送手賬來的時候說過的:“特地選了活頁本,用完後只需要買內芯紙就可以了。”我給鬼仔打電話,問他內膽的購買地址。沒有打通,我只好先把舊的紙頁收起來,裝進牛皮信封。瞬間,原本厚厚的筆記本就成了空心本,而裡面又將被賦予新的人和事。內膽可以替換,人可以替換嗎?同樣的人,書寫在新的紙上,心情可以替換嗎?

接受替換的手賬內膽,無法接納替換的感情。

“假如你也曾服侍過一家書店,無論是作為店主還是店員,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擁有了一段最美好的人生旅程。如果這段時間恰恰在你的青年時代,那麼你便是再幸運不過的人了。因為,當你經歷了滄海桑田,嚐遍了人間苦果的時候,也許只有那些關於書店生活的回憶才會給你帶來可以取暖的溫度。”

我也來寫一段話吧,儘管因為封存的緣故,暫時不會有人看到。但是,不保證不會被後世發現,或許,那個時候,我,以及那些在本子上寫過話的人都會是傳奇的西爾維亞·比奇(Sylvia Beach)。

在每一家温暖的书店,都缺少一位有灵感的店员吧?|《深夜书房》里的故事

《深夜書房》

點擊圖書封面可在三大網店購買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5月

結束了一天的生活,匆忙的人們,因為想做點兒什麼而遊蕩在這城市中,他們來到不打烊書房,卸下一天的疲憊,獨自閱讀,或是談論遇到的趣事。在那裡,脆弱和力量、柔軟和堅硬、深情與絕情,天天都在上演。那裡有大多數人不瞭解的黑夜。本書為城市裡疲憊的人們帶來溫情而真實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