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一個徹底粉碎的結局,一個“昭然若揭”的彌天大謊,眾目睽睽之下你該如何逃脫,你想好了嗎?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怎麼做?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推理小說最主要的元素,最吸引讀者的就是兇手的作案手法和人選的意外性,到底是誰造成了這場死亡和怎麼造成的永遠都是閱讀過程中最吊人胃口的核心關鍵。至於動機大多是錦上添花的效果,或為了錢財,或為了名利,或者為了情仇又或者純粹的心理變態仇視社會等,左不過就是這幾類。

這本由肯尼思·菲林所著的懸疑小說《殺局》,這本小說的英文名是“The Big Clock”,意為“大鐘”,大鐘滴答滴答地不停地走著,象徵著時間不停地轉動流逝,命運的齒輪不斷地向前。肯尼思·菲林似乎想要表達無可逃避的命運和註定已知的結局。

書中的主人公喬治又兩條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的走向,那麼他到底選擇了不可避免的死亡之路還是可以逃避的命運之路呢?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一部優秀的懸疑推理小說,懸案的動機需要表達的隱晦又符合情理,出人意料卻還能讓人可以猜想得到,比例不能過大,所以“為什麼”這個因素十分重要,也很考驗作者的個人能力。

書中說:“你知道這是一個怎麼的世界,你一直都是它的一部分。”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喬治·斯特勞德在出版集團工作,一天晚上,斯特勞德與自己的老闆——出版界大亨厄爾·賈諾斯——的情婦保琳·德洛斯在酒會上認識,事情由此開始。

之後的某一天晚上斯特勞德送保琳回家時,恰逢賈諾斯出差回來,斯特勞德將保琳送到拐角後便離開。第二天保琳被發現死在公寓裡,老闆賈諾斯派自己最得力的員工斯特勞德追查事發前送保琳回公寓的人。

直接敘述一直以來都是推理小說慣用的伎倆和手法,因為第一人稱的視角容易使讀者產生代入感從而有更多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也在接受著作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讀者一步一步陷進作者排列的陷阱迷局,引人入彀。

自阿加莎·克里斯蒂顛覆華生模式之後,直接敘述與第一人稱就告別了百分之百忠實、安全係數不容置疑的時代,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日本新本格推理潮流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敘述性詭計的外延一再擴充,已漸漸將第一人稱視角推到了“絕對不可信任”的另一極點。

而這是一部基於愛情的懸疑小說,不難猜測的是這是一本有意揭開重重迷霧背後的隱藏真相的懸疑推理小說,巨大的轉折是讓人始料未及的,當我們覺得真相大白的時候,一切才是真正的剛剛開始,剝蠶抽絲之後是事情真相大白還是讓人轟然炸裂。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肯尼思•菲林美國著名詩人、小說家,《黨派評論》主編。1902年出生在伊利諾伊州的橡樹園,在美國詩歌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稱為“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首席詩人”。除此外,他的小說更富盛名。《殺局》(e Big Clock)是他最成功的一部小說,他還著有《思想匕首》(1941年)、《克拉克•吉福德的身體》(1942年)、《慷慨的心》(1954年)等小說。

肯尼思·菲林的情節設計就像鼓一樣繃得緊緊的,他一直在巧妙地保持著它的緊繃,直到最後一頁。這種“易碎”的風格不僅支撐了人物的態度,還支撐了心理追逐的場景,喬治努力躲避追捕者,懸念保留到最後。

戛然而止的結束,似完未完的結局和隱藏著真相背後的無盡的疑問與空曠的空白,光明與黑暗相互交錯,讓人悵然若失。這種彷彿被割裂,被刺穿的痛苦感和被看透以致於無處藏身的無助感都在結局時噴湧而出。

暗流湧動,平靜的敘述下蘊含則不安和焦慮,才是最真實的懸疑推理小說。

當你覺得真相大白時,一切才剛開始

雖然出版於1946年,但它經受住了時間的淘洗,現在讀來依然讓人慾罷不能。曲折和最後的反轉情節給人以閱讀的快感。一個男人成為一樁謀殺案的目擊者,卻被要求去追查這個目擊者,而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他是那個兇手,這樣的情節設置堪稱天才。

灰色的人生、善惡的搖擺、人性的拷問:一件謀殺案,打開了每個人心中的秘密。

我們很少有時間認認真真地審視自己,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而這本肯尼思·菲的《殺局》正好給你提供了機會,而且它讓你看到的,甚至比你能想象的還要深刻,這是一本值得認真對待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