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兒子路遇武警父親求抱被拒,專家:缺失父親教育易現心理問題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武警周帆200次經過家門而不回。

五一期間,武警周帆在巡邏路上與2歲兒子相遇,一個多月沒回家的周帆見到兒子自然是非常高興,兒子見到父親後希望父親能抱抱自己,奈何任務在身,周帆只能拒絕兒子。這一幕讓人心酸。

2歲兒子路遇武警父親求抱被拒,專家:缺失父親教育易現心理問題

周帆對待巡邏任務始終一絲不苟、嚴謹細緻,但談及妻兒顯得有些慚愧,“這些年,多虧妻子非常理解我,一直支持我的工作,家裡很多事都沒讓我操心。現在,兒子還小,可能不會明白我的拒抱,我希望他長大懂事後,告訴他,你的爸爸是軍人,請你理解爸爸。”

軍人保家衛國是天職,卻也暴露出一個令人無奈的問題: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父親教育的缺失。

2歲兒子路遇武警父親求抱被拒,專家:缺失父親教育易現心理問題

或許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孩子有母親的教育就夠了,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少點也沒關係,但是大家可以看看父親教育缺失容易導致的心理問題,再對比自身,或者自己的孩子,看看這些問題是否存在。

①缺失父親教育會導致孩子人格不健全:

父親教育缺失的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多動、抑鬱、憂慮、孤獨、任性、有依賴性等症狀。

②缺失父親教育會對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帶來嚴重影響:

男孩子在4歲如果缺失父親教育會使他缺乏攻擊性,傾向於女性化,這一原因也使得社會上出現許多“偽娘”、“假小子”;

如果女孩子在5歲以前缺失父親教育,就會出現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的時候焦慮、羞怯或無所適從。

③缺失父親教育會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

英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們用了半個世紀,對17000個在1958年3月某一個星期出生的英國嬰兒進行了跟蹤調查。例如詢問父親平時花多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是否讀書給他們聽、陪他們外出等,等孩子11歲時為他們安排了智商測驗。結果顯示,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比同齡的不怎麼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更聰明。

④缺失父親教育會導致孩子的習慣養成出現困難:

父親懶散,頹廢,愛找藉口推脫責任,消極逃避,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很難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面的,這就是父親的負面榜樣作用影響。研究表明,缺少父親教育的孩子中學輟學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高出3倍。

⑤缺失父親教育會導致孩子責任感缺乏:

孩子對家裡的事不參與,哪怕是一些細小的家務勞動,甚至是整理自己的臥室,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歲兒子路遇武警父親求抱被拒,專家:缺失父親教育易現心理問題

那麼,作為一個父親,如何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父親教育,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如果對孩子不理解、不尊重,即使天天與孩子在一起也會讓父子、父女間產生隔閡。而在對孩子充分信任的前提下,一個便條、一條短信也會讓孩子體會到父親的關心,孩子自然而然理解家長的忙碌。

①多給妻子一些關愛和支持:

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第一,親子關係第二。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根基,親子關係是家庭的枝葉。沒有好的夫妻關係,不可能有完善的親子關係。

②帶頭給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從父親的身上,孩子觀察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可以說,父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父親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父親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③多陪孩子運動:

哈佛的研究發現,嬰兒從5個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不一樣。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已經開始驚奇於爸爸的偉力,因為爸爸把他舉得高,讓他四肢伸展。所以,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教練。

④帶孩子體驗職業生活:

研究者建議過家庭教育的責任分工,嬰幼兒階段以母親為主,小學階段父母的責任各半,中學階段以父親為主。因為孩子上中學以後,母親的影響力開始 下降,父親的影響力開始上升。中學時代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關鍵期,父親的優勢可能大於母親,自然應該多為孩子創造積極拓展性的體驗機會,激發孩子的職業夢 想,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⑤時刻把孩子記在心裡:

工作忙碌的父親往往加班多出差多,這固然會減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但是,如果你心裡有孩子,就可能把父愛帶到天涯海角,甚至讓父子之愛飛翔起來。比如,不管走到哪裡,都與孩子保持聯絡,吸引孩子對你所到之地產生興趣。

父親參與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重視父親的培育對孩子今後對社會的認知,處理問題的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個稱職的父親,在追求事業成功和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必須承擔應起關愛子女的責任,留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多與孩子在一起,陪伴他們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