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文水縣「小單位」聯袂開展主題黨日教育活動

吕梁:文水县“小单位”联袂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

學習英雄精神 爭做胡蘭傳人

流金七月,燃情七一,真理的光芒在閃爍,信念與理想在激盪。在建黨97年之際這個莊嚴的日子,6月29日,文水縣婦聯、團縣委、新聞辦和山西女英烈研究會、文水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黨員幹部,走進劉胡蘭紀念館,開展了以“學習英雄精神,爭做胡蘭傳人”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小單位聯手,釋放更大能量

早在一週前的6月22日,文水縣召開“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胡蘭精神”座談會,縣委書記梁寶明的講話言猶在耳:作為新時期的黨員、新時期的文水人,在建黨97週年這麼一個特殊的時刻,向胡蘭學習,做好我們應該做的每一項工作。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社會各個方面,形成學習、宣傳、傳承、弘揚胡蘭精神的一個嶄新的局面。首先在公職人員當中、在婦女當中、在青年當中用各種各樣有效的活動去把胡蘭精神、胡蘭事蹟傳承好,使文水成為名副其實的英雄故鄉……

文水縣婦聯主動牽頭傳承胡蘭精神,婦聯主席梁鮮美說:“這次活動光我們一家也能搞,但聯合團縣委和新聞辦等單位會更好些。組織縣直系統和鄉鎮的婦女、共青團負責人參與,點線面的效應更好。”“新聞辦由於掌握政治動態全面,眼界寬點子多資料豐富等優勢,對活動的宣傳很有幫助,小單位聚到一處,會產生更多的力量。” 團縣委書記劉晉鵬的話不無道理。於是,三個“小單位”一拍即合,發動黨員參與,發揮各自優勢,擰成一股勁,策劃有效的活動……來自新聞辦的黨員趙志紅說:接到活動通知後,我們積極準備,以議事日的形式專門學習了“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胡蘭精神”座談會的精神,決定把資料與大家聯合分享,讓活動釋放更大能量。

社團多參與,組織更有活力

“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根本特點。”婦聯和團縣委深諳此理,讓社團參與活動,更能體現群眾性。於是在發動婦女幹部和團幹參與的同時,他們選定了山西女英烈研究會和文水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兩家有一定影響力的社團組織。

山西女英烈研究會成立於2017年8月6日,由劉胡蘭紀念館牽頭,與朔州市平魯區李林烈士陵園管理處、晉中市壽陽縣尹靈芝烈士紀念館共同發起,是一家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組織。研究會成立後不久,在省社科聯黨組織的指導下成立了黨支部。該會以劉胡蘭等山西女英烈精神為動力,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黨員傳承好紅色基因,傳播好社會正能量,為山西轉型崛起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

文水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會員以婦女為主,其中村級組織婦女主任50餘人。成立後舉辦多起公益性文藝匯演。作為劉胡蘭故鄉的一份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文化,弘揚胡蘭精神是文化研究會活動永恆的主題。會長王愛愛說:婦聯和團委的這次活動為我們研究會搭了平臺,我們的會員非常高興,近200人參加,能參與莊嚴正式的活動對黨員接受教育意義很大。統一服裝、提前排練、安全部署……我們都做了準備,黨員的積極性很高。

活動小而精,效果更為明顯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題詞碑前頌黨頌英雄的紅歌嘹亮;參觀烈士史蹟陳列室秩序井然;烈士墓敬獻花圈肅穆莊重……面對烈士塑像、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以莊嚴隆重、感人勵志的方式迎接黨的生日,喚醒和增強黨員愛黨的觀念、敬畏英雄的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繼續前進。作為主要組織者,婦聯主席梁鮮美等設計的活動短小精幹,嚴肅靈活,形式和內容互補,把有限的時間利用得妥妥當當。

宣講劉胡蘭精神把活動推向高潮……

“劉胡蘭烈士是文水的驕傲,希望大家領會、學習、弘揚胡蘭精神,忠於黨,忠於人民,在平凡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將胡蘭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英雄劉胡蘭的弟弟劉繼烈的加入為活動提升了檔次。

山西女英烈研究會會長、劉胡蘭紀念館原黨支部副書記陳湘平出生在革命家庭,與劉胡蘭一起犧牲的六烈士中就有兩位是他的親人。他是聽著劉胡蘭故事長大的,在紀念館幾十年也是以劉胡蘭精神的傳人開展工作的,他的黨課宣講深深吸引著大家——

英雄精神的形成,要有方方面面定位才能達到一種成熟的精神境界。劉胡蘭的成長過程有著社會、家庭與黨的培養等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影響過程。比如說,劉胡蘭在刑場上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這是一種獻身精神。劉胡蘭在地裡幫助鄰居雨前搶摘棉花,這是一種舍已助人的精神。劉胡蘭在大年三十吃餃子時為了讓妹妹劉愛蘭高興,把夾到的有硬幣的餃子讓給了妹妹,把自已撿麥穗的錢讓給妹妹買衣服,這是一種人間謙讓的大愛精神。劉胡蘭在照顧八路軍傷病員時,把自已平時積攢的零錢全部拿出給傷病員買了慰問品,這是對革命同志的捨得精神。劉胡蘭和小夥伴在學自行車時摔壞了敵工站長的自行車,能主動向敵工站長劉芳同志承認,這種敢於擔當的精神。抗戰時期,面對為了掩護區委書記安全轉移,犧牲在村裡的兩位小通迅員的遺體,劉胡蘭表現的不是恐懼,而是堅定的表示“我要是死的話就要像他們一樣鋼骨”。在革命鬥爭處於困難時期,組織上讓她轉移上山,劉胡蘭對組織說,“她還沒暴露,年紀又小,便於開展工作。”她主動要求堅持敵後鬥爭的精神,這不是共產黨員見困難就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獻身精神嗎?

短短30分鐘的黨課宣講,切口微小,故事生動,耐人尋味。青年武添鑫聆聽後表示:今天讓我們認識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劉胡蘭,其實英雄就在身邊,英雄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有正能量的人……

文水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胡蘭精神”的活動是對歷史的負責,是對下一代的負責, “英雄劉胡蘭烈士是全黨的光榮,是全國的榜樣。作為英雄的故鄉,我們有責任牢記自己獨特的使命、獨特的責任,在學習、宣傳、傳承胡蘭精神上走在最前頭。” 縣委的號召指明瞭方向。婦聯、團委、新聞辦……更多的單位參與,帶動更多的黨員幹部學起來;山西女英烈研究會、文水英雄精神傳承文化研究會……更多的社團組織參與,發動廣大群眾學習傳承,作為英雄故鄉的人民,一定會發揮當仁不讓的勇氣和膽量,無論任何時代都會用胡蘭精神不朽的紅色文化自信引領戰勝困難,開拓前進……

(馬智勇 馬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