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爺聖誕

农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爷圣诞

農曆五月十一(2018年6月24日)為城隍爺聖誕。

中國大部分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作為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主管當地水旱疾疫及陰司。

农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爷圣诞

因為城隍爺是人們心目中的陰間長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爺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來充任。希望他們的英靈能和生前一樣護佑百姓,除暴安良。

例如北京的城隍爺是文天祥、楊椒山。文天祥是南宋忠臣,這是人所共知的。楊椒山是明代大臣,因彈劾奸相嚴嵩,被捕入獄,死於昏君奸臣之手。杭州城隍爺周新,在明朝永樂時任浙江按察使,鐵面無私,人稱“冷麵寒鐵”。後遭奸臣汙陷而死。浙江衢州的城隍爺是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楊炯在衢州當過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任上。

南寧、桂林的城隍爺是蘇緘和浙江紹興的城隍爺龐元,均是忠臣良將,對百姓寬厚仁慈。鄭州城隍廟供奉的是漢劉邦麾下大將紀信。漢高祖劉邦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圍劉邦於滎陽,危難之中,紀信冒充漢王,使劉邦得以逃走。“羽燒殺信”就是說的這個故事。

城隍夫人

傳說明朝年間,廣東揭陽城鳳圍宋村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進香祈福,見到伯府美貌連聲稱讚,嫂嫂便戲小姑說:“小姑若能嫁給一位象伯府這樣美貌的姑爺就好哩!”宋姑娘聽後,只是笑而不語。

农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爷圣诞

當晚,宋姑娘果然見城隍來到她的閨中,與她同床共枕。她把一根紅繩繫於城隍足上。翌晨,她把這夢告訴嫂嫂。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廟中,果然見她夢中系在城隍足上的紅繩,還系在神像的足上。後來,這位姑娘無病而終,人們都傳說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

後來,人們在城隍廟大殿後連壁建了一座伯府夫人廳,供塑宋姑娘金身,並將其廳前闢成養生池,上面砌一座拱石橋和欄杆,池中又植兩株參天水棉樹,取水水(瑞瑞)棉棉(綿綿)之意,許多善男信女常買鱉來在池中放生祈福。

上海老城隍廟

最使人感興趣的是上海的城隍爺,近百年來,供奉在上海城隍廟大殿中的“三城隍”都是大有來頭的名人。上海老城隍廟原為霍光神祠,供奉的是西漢名將霍光神主。

农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爷圣诞

上海建城隍廟,相沿成習,霍光成了上海資格最老的城隍爺。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過。

傳說他是一個孝子,因其母感嘆未見過金鑾殿,故專門建了一座象金鑾殿的建築。被人告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

清軍南下時,遭到上海地區人民的強烈抵抗,清軍將領原準備屠城。屠城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準殺人,這才取消了屠城計劃。因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

第三位城隍爺是江南提督陳化成,是上海人比較頂禮膜拜的一位。

农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爷圣诞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市民從“陳公祠”中請出了184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血染吳淞口、在吳淞炮臺戰死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的神像。當年被供奉在大殿後進的陳化成塑像,被民間雕塑家塑成滿面火紅、神采飛揚、目光炯炯、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墓址

春申君死後葬地眾說紛紜。一說他死後葬於安徽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境內,今有“春申君陵園”。一說他葬於古黔中郡開元寺(今湖南常德一帶)。陳橋驛主編的《中國都城辭典》稱“皇陵冢、即春申君黃歇墓,在江陵城東35公里處,泥港湖東岸”。

另春申君封地吳,今江蘇蘇州之人頗敬春申君,不少民眾奉之為城隍,為之立神主,定期祭祀。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歡慶晚會上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

农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爷圣诞
农历五月十一,恭迎城隍爷圣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