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江口性格

要真正讀懂一個地方,不止去看它的山,不止去品它的水,也不止浸染於它的前世今生,更不止於熱騰騰的人間煙火中,找尋由來已久的習俗……

真正讓你認識一個地方的,永遠是那個地方的人。

每一個人,從一個地方的地理文化里長出來,必然呈現出這個地方的文化性情和人文印痕。

江口,一個有山有水有歷史的地方。

涵江江口性格

圖∣蔡建興《行雲流水》

江口自古人傑地靈,俊秀風流,曾有過“科甲芬芳“的斑斕時代,曾有過“錦江書院”的人文薈萃;江口風光旖旎,山川如畫,自有石奇景幽的古囊峢獻、景象闌珊的錦江春色,聞名遐邇;更有別具一格的江橋夜月、古寨夕陽、長堤煙樹、遠浦歸帆等詩意畫面,彰顯著東南沿海特有的氣質。

1

江口的山水,孕育別樣的江口人。

江口,頭枕蒜水,胸懷萩蘆溪,面朝興化灣,背倚大瑁山,因了這樣的地理形態,便有了江口特有的性格。

江口性格是什麼?是以岱峰做骨骼,以蒜水為性情,以大海當胸懷的性格。逶迤的大瑁山,賦予江口人經世致用的秉性;悠悠萩蘆溪,賦予江口人精緻溫婉的氣質;而浩淼興化灣,則賦予江口人開拓通達的精神……

涵江江口性格

圖∣陳錦文《通衢要地》

江口人崇尚耕讀傳家。栽松豈嫌地瘦,歷經千年,讀書聲裡是吾家,絲絲不絕,一派風雅;江口人又是務實的,耕讀何妨經商,和氣生財,絕不因循守舊;江口人戀家,但絕不固步自封,以家門為圓心,乾坤裝進夢裡,背井闖天下,馳騁萬里,他鄉亦故鄉。

江口性格,是燦若群星的海外僑領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以數十年時光而終成大業;江口性格,是敢闖敢拼的新生代華僑千迴百折,持之不渝,於滾滾塵世裡破繭成蝶的堅定崛起;江口性格,是領風氣之先的三資企業借力借風,敢字當頭運籌機先而創下的宏偉基業;江口性格,是章武章漢文壇雙葩,長袖弄舞,於八閩大地演繹出讀雪耕雲的萬般文采……

江口這片熱土,蘊藏一個又一個傳奇。

清朝末期,時局動盪,江口掀起了一場聲勢浩蕩的下南洋熱潮,數以萬計的江口人為謀生計,遠渡南洋。

江口韶源姚為祺,二十歲跟隨鄉親漂洋過海,開設了第一家華人修車鋪“福隆興腳車”,終成為橫跨東南亞的國際公司;

出生印尼的江口籍華人李文正,六十年代起經營金融業,業務跨越太平洋兩岸,成為東南亞金融的巨擘;

江口石庭籍僑領黃廷芳,九歲隨家人背離故土,涉足房地產行業,蜚聲獅城,成為新加坡首富;

捐資創辦莆田華僑中學的李王十二妹和李文光母子、捐贈數千萬港元設立“黃氏基金”的新加坡僑領黃日昌、倡導創辦莆田僑職的印尼僑領黃文蘭等等……

這些來自囊山萩水的江口遊子,以其運籌帷幄的商業智慧,吐納自如的資本運作,馳騁商場;更有數以萬計的江口籍華僑,下南洋,闖五洲,成就“著名僑鄉”的殊榮。

今天,在江口,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故事:一個村的人,開放伊始,順流赴海,相與支撐,學毛蟹勾腳,去了國外安家置業。想象一下,那時,這批人無依無靠,憑的是滿腔熱血和對未來的期待,奔向一無所知的遠方。在那裡,用雙手致富,踏踏實實地賺錢,從一個小攤位到一個小店鋪,再擴建到一個超市,一步一個腳印,穩穩地在異鄉紮根,誕生了一個新的群體:江口新生代華僑。

在江口,幾乎每一個村莊,你都可以聽到類似的版本,不同的只是時間、人物和地點,相同的是無中生有,本分行事,有道得財。

這就是江口故事,這就是江口傳奇,這就是江口性格。

錦江之水,湧流到世界的大海,才是實現了它的價值。

數萬旅居海外的江口籍鄉親,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江口!

這是一個好時代。一批又一批江口人,從江口走出,披荊斬棘,一路勇往直前,更為了期盼後生的崛起,時刻走在時代的前端,在離家最遠處,光耀錦江!

涵江江口性格

圖∣朱少欽《發展中的江口》

正如江口籍作家陳章漢先生在《莆商宣言》中所述的莆商精神“勤字起家,腳踏實地。起三更,補半夜。赤腳上路,白手起家。先做小夥計,再當實業家”。 江口人表現出來的“捨得”、“敢闖”,與莆商精神無出其右。

令人動容的是,這些事業有成的江口華僑表現出的“低調”“克己”。對於家鄉教育、醫療、民生等公益事業,他們千金散盡也不吝惜,對自己的生活卻極為簡樸,對子女的花錢也極為嚴格,江口人篤信“儉可養剛”,這正是江口精神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江口這塊只有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草一木,一村一屋,都深深牽動著江口人愛國愛鄉、戀祖戀家的情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江口人。

真正讓“江口人”進入人們視線的,不僅源於江口人“背井闖天下,雄風播萬番”的勇氣,更在於江口人“和字安身,報效桑梓,抱團發展,聯袂共贏,肝膽鑄春秋”的公益襟懷。

涵江江口性格

圖∣吳元榕《上後民居》

數百年的傳承,讓江口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堅定著“儒者為賈,善行天下”的信念。江口人重情重義,懂感恩,篤信“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古訓。

為民辦好事、實事的人,江口人民世代感恩。江口鎮上的福莆仙“東嶽觀”,主祀的是泰山王,另有兩尊人神香火很旺。一是入莆抗倭的戚繼光部將黑臉將軍,一是“海峽女神”媽祖娘娘,在東嶽觀裡都建有專門的館閣和神龕。

明代鄉賢林龍江,曾以多種形式支援戚家軍入莆抗倭,為遇難將士和民眾斂屍掩埋就達數千具之多。大嶺村紀念林龍江的“三教祠”,至今保存完好……

濟世為懷,大愛無疆,民間信俗正是世情和鄉風的生動體現。

涵江江口性格

圖∣蔡國微《行進在秋蘆溪上的動車》

魁山之麓的韶溪旁,近千歲的老榕樹至今從容地活著,這得感恩北宋書法家、莆仙籍大名賢蔡襄。他在任福州知州期間,不僅鋪設了700裡福泉驛道,還發動一路種松植榕。“夾道松、夾道松,問誰栽之?我蔡公”。現如今,福廈路江口段,鬱鬱蔥蔥的榕樹綠植,應是對先賢蔡襄的永遠致敬。

大瑁山下後鄭村的“僑鄉民俗館”,數以千計的先人各種生產、生活器具,在這裡有序展開,見證華僑們當年在家鄉的耕讀日子,也是江口人對歷史念舊懷恩的生動詮釋。

走進新時代,江口,這座千年古城,在興化灣畔湧動的濤聲中漸行孕育,南洋小鎮在蒜水吟唱裡強烈律動……

江口在變,變的是容顏;江口不變,不變的是江口性格。

涵江江口性格

圖∣鄒北軒《南安陂》

江口性格,是厚積薄發、與時俱進的更新之力;錦水流長,更是不斷前行、自我更新的能力顯現。

每一個江口人的身上,深藏著江口的基因密碼。

江口性格,從悠遠的傳統裡走來,秉持江口人慣有的開拓精神,向著高效而包容的明天走去,為未來書寫另一個江口傳奇。

作 者:陳華斌 中職教師

寫作感言:我們感懷的從來不是真正的故鄉,而是故鄉上流淌的童年和青春……

文獻參考

1、“勤字起家,腳踏實地。起三更,補半夜。赤腳上路,白手起家。先做小夥計,再當實業家。勤能補拙,儉可養剛”引自江口籍作家陳章漢先生在《莆商宣言》;

2、“和字安身,報效桑梓,抱團發展,聯袂共贏,肝膽鑄春秋” ”引自江口籍作家陳章漢先生在《莆商宣言》;

3、部分內容參考電視片《蒜水流馨》《江口:維桑與梓必恭敬》。

4、涵江區江口鎮簡介(江口鎮人民政府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