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不要有「賭」心態

備考不要有“賭”心態

文|孟繁偉

穿針效應和物理學上的測不準原理差不多,即結果和兩個變量有關,當一個變量確定了而另一個變量就更加不確定了,再簡單表述就是俗語常說的指兒不養老指地不產糧。在備考複習過程中不能有賭徒的心理,說直白了就是不能把全部希望寄託在某一個科目上,必須有計劃有目的的全面複習,但在複習中要區分好輕重緩急,這是做事的基本原則。

以高考選修模塊學習和複習為例,自從分模塊教學後,高考題型就多了個選考題。現在不說設置選考題是否合理,而是建議在教學時不能把全部精力只放在某一個模塊上,但複習時可以有側重點。如果把精力全部投入在某一個模塊上就會出現穿針效應,考試時一旦解答該題時出現思維障礙,又沒有備選題可做答,就必然會增加心理壓力,越著急大腦越是出現保護狀態,結果是進入惡性思維循環狀態。不但該科目試題解答不好,很可能影響後續科目考試心態。

凡是有選考模塊的科目,建議在教學時能結合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儘可能多的開設選修模塊進行教學,一是各模塊間內容在學科內的邏輯體系上是相通的,二是通過模塊知識學習培養學生學科思維。三是很多同學之所以沒有把該學科學會,就是沒有貫通學科內知識間的聯繫,沒有領會學科思維特點。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而是孤立的記憶一堆知識和方法。這樣就不可能有學科內知識網絡,更不會有學科知識體系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系。建議在備考複習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未來選擇專業方向時而側重某些模塊的重點複習,不過我還是不建議只把“寶“押在某一個模塊的複習上。對每個考生而言,複習考試是個體行為,統計規律不適用於某一個人,概率統計結果僅僅是說明在哪些情況下何種概率能夠大一些而已。

上面是以模塊備考複習為例來說明覆習不該有賭徒習理,同時也適用於學科複習,在複習中不能認為某一個學科肯定能夠得分,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很可能這個科目考試時“死“的最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