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消息嚇壞了愛玩遊戲的寶寶們!據悉,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初決定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相關規定將自19日起生效,WHO將通知世界各國政府,將遊戲成癮納入醫療體系。
據環球網援引外媒報道稱,WHO在今年初宣佈,該組織將在今年發佈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加入“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並列為精神疾病。

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
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WHO稱,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但也表明,如果症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也可縮短。
網友炸鍋……
看到這則消息後,
網友徹底炸鍋了!
不少網友表示質疑,好端端的怎麼就成了精神病?
@看風景的貓-:你說我好好的一個人,健健康康的,怎麼就成精神病了呢?
@冰糖的Shirley:追星是不是也馬上要被列入精神病名單了
@DRAXING:工作壓力越大,我打遊戲的時間會越長。我都是利用玩遊戲來釋放工作壓力的。。。
@秦竹qinzhu:不是遊戲好玩,是這個世界越來越沒意思
@吃撐不打嗝:都別惹我,我有精神病
@oran_cc:呵呵,電競賽堪憂了,贏了是電子競技,輸了是精神疾病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
@唐僧他二徒弟的大叔:同意,這是病,得治。
@evanzkc:早該歸入精神疾病了!遊戲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來自一個戒了三年網癮的少年的心聲
@精緻小屋888:嗯。沒毛病,什麼東西有癮也不行![擠眼]
遊戲上癮是精神疾病?一直爭議不斷……
2013年,美國精神病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發佈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引入了“互聯網遊戲障礙”(Internet gaming disorder)這一概念。
因為,當時亞洲一些國家和研究中心對年輕男性的研究發現,當人全神貫注於互聯網遊戲時,他們大腦的活動與毒品成癮者相似,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表現為上癮行為。
但當時,美國精神病學學會將“互聯網遊戲障礙”歸類為“尚待進一步研究”。
9條標準,滿足其中5項,能診斷為“互聯網遊戲障礙”:
1.完全專注遊戲;
2.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即使瞭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8.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雖然這份手冊指出,網絡遊戲成癮“缺乏定義標準”“缺乏流行病學研究”,值得進一步研究,不屬於已確定的精神疾病。但陶然覺得,這就像網癮入精神疾病的“草案”,“會在下一次修正後被納入正式的目錄中。”
青少年或成遊戲成癮重災區
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有課題組曾在2010年和2017、2018年分別進行兩次採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等成癮行為有加劇趨勢。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遊戲成癮者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留守兒童成為亟需關注的群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閱讀更多 鶴峰縣人民法院 的文章